一九九零年夏,林家村的海风裹挟着咸湿和暑热,吹得老榕树的叶子哗哗作响。虚岁十一(实九岁)的林凛,坐在树荫下的石条上,手里捧着一本比砖头还厚的《本草纲目》精装本,看得入神。旁边,她忠诚的守护鹅阿白,正用扁嘴有一下没一下地梳理着翅膀底下最凉快的那片羽毛,喉咙里发出惬意的“咕噜”声。
“依姐!依姐!快来看!我的新舞!” 一个清脆如银铃的声音由远及近。只见一个穿着碎花连衣裙、扎着两个羊角辫、眉眼灵动的小姑娘,像只花蝴蝶似的飞奔而来。这是虚岁九岁(实七岁)的林漺,她已经从当年跟踉跄跄的“星辰舞”领操员,出落成林家村乃至附近几个村子都小有名气的“舞蹈小明星”了。
林凛从书页上抬起眼,看着跑得脸蛋红扑扑的妹妹,嘴角微微上扬。她合上书,拍了拍身边的空位:“慢点跑,小心摔跤。什么新舞?”
林漺兴奋地比划着:“我昨晚梦见月亮里的嫦娥仙子在桂花树下跳舞,动作可美了!我今早跟着感觉编了一段,叫‘月宫辰光舞’!依姐你给我看看,动作顺不顺?” 说着,她就在树荫下翩然起舞,手臂舒展如月华流淌,脚步轻盈似踏云而行,竟真有几分仙气。
林凛看得认真,时不时指点一下:“这里手腕再柔一点……对,像捞月亮那样……转身时气息要稳。” 她芯子里那个成熟的灵魂,看着妹妹如此健康活泼,心中满是欣慰。上辈子那个抑郁消沉的妹妹,终于被这一世的辰光和爱意滋养得明媚动人。
“嘎!” 阿白似乎也被这优美的舞姿吸引,站起身,歪着脑袋看了一会儿,然后竟然也尝试着伸长脖子,扑扇两下翅膀,笨拙地转了个圈,那模样逗得姐妹俩哈哈大笑。
“阿白!你跳的是‘醉鹅扑月’吧!” 林漺笑得直不起腰。
这时,一个略显清冷的声音从旁边传来:“大依姐,三叔说实验室那边新的数据出来了,让你有空去看看图谱。”
说话的是虚岁七岁(实五岁)的林岽。小家伙穿着小背心短裤,皮肤晒得黝黑,眼神却异常专注冷静,手里还拿着几根不知从哪儿拆下来的小弹簧。他虽然年纪最小,但那份对机械和逻辑的天生敏感,已经让经常回家的三叔林丕邺啧啧称奇,常说他“天生是块搞工程的料”。
林凛点点头,放下书:“好,我下午就去。” 她看着眼前的弟弟妹妹,心中那个“宏伟”的计划越发清晰:得让全家(主要是能干活的)再加把劲!早点把辰力技术发扬光大,赚够名声和实惠,把该铺的路都铺平顺了,她这个重生者才能安心躺平,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团圆安宁日子啊! 这大概是她作为“先知”最朴实无华且枯燥的愿望了。
此时的省城“辰力技术实验室”,正面临着一个“甜蜜的烦恼”。经过几年扎扎实实的研究,辰力技术在农业增产、辅助医疗康复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着成果,尤其是在缓解慢性疼痛、促进术后恢复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有效案例,引起了国家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
一份盖着红头大印的文件送到了实验室主任严教授和林家父子手中——国家决定,将“辰力生物能量技术”列入“八五”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拨付专项经费,支持其向更广泛的领域(如国防特种人员体能恢复、高原边疆地区军民健康保障等)进行应用拓展!
这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意味着辰力技术真正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压力。项目规模扩大,需要更系统的理论支撑、更精密的标准制定、更严格的质量控制、以及更大规模的人才队伍。
林丕和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不仅要负责核心技术攻关,还要参与项目管理。原本就沉默的他,现在回家话更少了,经常对着图纸和资料一坐就是半夜,鬓角竟然悄悄生出了几根白发。妈妈曹浮光看着心疼,变着法子给他炖汤补身子。
林敬波则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他带着实验室里的中医专家组,日夜梳理古籍,结合大量临床数据,试图构建一套更完善的“辰力-经络-脏腑”对应理论模型,为应用提供“中国式”的解释体系。老爷子精神矍铄,常说:“这是老祖宗的东西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咱们不能掉链子!”
而社牛大叔林丕邺,则成了实验室的“外交部长”和“后勤总管”。他负责与各协作单位沟通,采购设备,安排人员食宿,忙得脚不沾地,但也乐在其中,连“恐女症”似乎都在繁忙的工作中不治而愈了——毕竟,搞科研的女同志,眼神里都是对知识的渴求,没那么可怕。
大伯林丕稼还在未知海域里进行着他的未知任务,极少在家里出没。
放暑假了,小姑林丕华和姑父潘秋彦,带着他们六岁的龙凤胎——潘锦和潘辉,又来林家村长住。这下,林家小院更热闹了。
潘锦出落得越发漂亮,性格文静,喜欢黏着大表姐林凛,看她认草药,听她讲书里的故事,小本子上也学着画各种植物。林凛也乐得教她,心想:挺好,又多一个能帮上忙的苗子,以后学医或者学药都行,早点成才,早点接班。
潘辉则是个混世小魔王,精力旺盛得像上了发条。他和小表弟林岽倒是“臭味相投”,一个敢想,一个敢干。俩人经常凑在一起,不是拆解旧闹钟研究齿轮,就是试图用竹片和皮筋做“自动发射器”,还差点把阿白最宝贝的食盆当成“登陆艇”放进池塘里“远航”,结果被护食心切的阿白追得满院子跑,最后被林漺用一支“和解舞”才安抚下来。
最搞笑的是,潘辉对辰力理疗仪依旧充满好奇。有一次,他偷偷溜进放仪器的厢房,想摸摸那些闪烁的灯,被眼观六路的阿白发现。“嘎——!”一声警报般的尖叫,阿白像一道白色闪电冲进去,不是啄他,而是用身体牢牢挡住操作面板,然后扯着嗓子大喊,直到把大人们引来。曹浮光又好气又好笑地拎着潘辉的耳朵出来:“小祖宗!那机器贵着呢!碰坏了把你卖了都赔不起!” 潘辉揉着耳朵,嘟囔道:“大白鹅真小气,看看都不行……” 阿白则昂着头,得意地“嘎嘎”两声,仿佛在说:“哼,有本将军在,休想动核心资产!”
看着家里家外一片欣欣向荣、忙碌有序的景象,林凛心里那个“躺平”的小算盘拨得噼啪响。她深知,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家族和国家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把辰力技术这个“蛋糕”做大做强,做成谁也动摇不了的支柱,她和她关心的人才能在未来可能的风浪中安稳无忧。
于是,她不动声色地发挥着“催化剂”的作用。她会“偶然”发现一些古籍中关于能量与特定穴位配伍的记载,“启发”依公的理论研究;她会“无意中”提到某种材料的特性,给苦思冥想的爸爸提供一点新思路;她还会“随口”夸奖林漺的舞蹈对舒展筋骨特别好,鼓励妹妹把辰力操编得更科学更优美,为将来可能的“辰力康复体操”打下群众基础。
她的目标很明确:推动技术成熟,培养家族人才,绑定国家利益。 这三步走稳了,她就能功成身退,安心当个闲散“富婆”,养花种草,逗鹅看书,享受岁月静好。至于什么婚姻悲剧、人生坎坷?那都是上辈子的事了,这辈子,她要带着全家一起“躺赢”!
夏日的傍晚,晚霞漫天。林家小院飘出饭菜的香气。林敬波和林丕和刚从省城回来,带回了好消息也带回了疲惫。曹浮光和林丕华张罗着一桌好菜。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嬉戏,阿白踱着方步巡视它的“领地”。林凛靠在门框上,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心里充满了踏实感。
少年辰光,正好;家族前路,正长。而她这个隐藏的“总设计师”,正悄然为这幅美好的蓝图,添上最稳固的基石。一切,都在朝着她规划的“躺平”之路,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