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上的这些卷轴和书页,并非完全静止。
它们偶尔会无风自动,发出细微的、令人不安的“沙沙”声响。
有些卷轴会自行缓缓展开一小段,露出里面复杂难懂的符文或图案。
旋即又悄无声息地合拢,恢复原状。
而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这些卷轴和书页的形态,竟然在不时地发生着“变形”!
陈墨亲眼看到——
距离他几步远的一张残破书页,其纸质边缘突然毫无征兆地扭曲、拉伸、硬化。
眨眼间就变成了一截枯黄的、带着尖刺的荆棘树枝!
但这变化只维持不到几秒,就又重新变回那张皱巴巴的书页。
另一侧。
一个半开的卷轴,其轴心部分突然膨胀、变色。
化作一朵散发着微弱光芒、形态妖艳却毫无生气的花朵,花瓣如同薄纸。
随即凋零般消散成光点,重归普通的卷轴形态。
更远处。
甚至有薄薄的书页猛地绷得笔直,边缘变得锋利。
如同一柄短剑般“锵”地立起,指向穹顶,片刻后又软化成纸张飘落。
……
看来这些卷轴和书页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危险感。
陈墨本能地想要召唤判寰笔,意念一动。
却突然发现判寰笔毫无反应!
他与笔之间那种联系依然存在,但就是无法将其召唤出来使用!
与此同时,一股无形的信息流涌入他的脑海,明示了此地的规则:
【万卷藏心·绝法之地】:
此地法则禁绝。
唯有所散落卷轴、书页中记载的“知识”本身,可在此地有限显现。
试炼者需自行解读并使用散落卷轴上的特定法术,方能打开通往下一区域的道路。
“绝法之地……原来如此。”
陈墨心中了然,他开始小心翼翼地环顾四周。
殿堂空旷,除了散落各处的、形态不定的卷轴书页,似乎没有其他危险。
但那股无形的压抑感和卷轴书页的诡异变化,让人不敢有丝毫大意。
虽然此地名为“绝法之地”,但以他LV.99的生命层次,还是能隐约感知到,这片空间有一种极其微弱,却无处不在的能量在缓缓流动、循环。
他的目光落在距离自己最近的一张半展开的书页上。
那书页材质奇特,非纸非帛,泛着淡淡的金属光泽。
上面用某种暗红色的颜料绘制着一个结构复杂、充满不对称美感的符文。
陈墨屏住呼吸,缓缓蹲下身。
伸出右手,试图捡起那张书页,想拿到眼前仔细研究。
就在他的指尖即将触碰到书页边缘的刹那——
嗤!
一声轻微的、如同利刃划破丝绸的声音响起。
陈墨反应极快,猛地缩回手!
只见食指指尖传来一阵刺痛,一道细小的伤口出现,渗出了几滴鲜红的血珠。
这是他第二次受伤。
在这个“绝法之地”,居然连【卷主】被动都会失效。
第一次,陈墨如此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脆弱。
就像褪去了所有神通的凡人,重新暴露在危机四伏的荒野之中。
一种久违的、对未知危险的警惕感,油然而生。
他收敛心神,压下那一丝不适,更加谨慎地看向那张书页。
书页的边缘在他缩手后,似乎闪过一丝的金属寒芒,随即恢复成看似无害的纸质边缘。
看来,这里的每一张纸,都可能暗藏锋芒。
他暗自告诫自己,除非是必要的情况下,他不会再试图用手直接接触。
陈墨保持着安全距离,凝神观察书页上的那个符文。
符文的结构异常繁复,晦涩难懂。
线条的走向、节点的布局、乃至笔画间的疏密,都蕴含着某种难以言喻的韵律。
不像陈墨熟悉的任何文字或阵法。
“解读并使用……”
陈墨喃喃自语,眉头皱起。
最大的问题摆在了面前:
他看不懂这个符文代表什么意义,有什么作用。
如何解读?又如何使用?
怎么办?
陈墨陷入了沉思。
此地禁绝法则与力量,唯一能依靠的,似乎就是这些记载着“知识”的卷轴本身。
而理解知识……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那些扭曲变化的卷轴书页,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他想起了自己最熟悉、也最根本的能力——
书写。
解读不了,那就……先模仿其形!
回归“练字”的老本行——临摹!
通过千遍万遍的临摹,去感受,去体会,从而触及其蕴含的“意”!
想到这里,陈墨心中一定,找到了方向。
他不再纠结于立刻理解符文的含义,而是决定采用最笨拙、却也最扎实的方法。
首先尝试以指为笔。
抬起右手食指,悬于空中,屏息凝神。
仔细回忆书页上那个符文的每一个细节。
然后,陈墨开始在虚空中,一笔一划地临摹起来。
他的动作很慢,很专注,力求每一笔的弧度、每一个节点的位置,都与原符分毫不差。
当他以指虚画,勾勒出符文的第一笔时,奇异的事情发生了——
指尖划过之处,空气中那微弱流淌的能量,似乎被引动。
一丝极淡的、与符文书页上同源的暗红色微光,随着他指尖的轨迹亮起!
有效果!
陈墨心中一喜,但不敢分心,继续专注临摹。
然而,当他勉强将整个符文的轮廓在虚空中“画”完的瞬间——
一声轻响,那由暗红色微光构成的、虚幻的符文,如同被戳破的肥皂泡,瞬间溃散。
化作点点红光消失在空气中,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失败了。
陈墨并不气馁,反而觉得理所当然。
一次失败,在意料之中。
如果这么容易就能成功,那也不配称为百级试炼了。
他再次看向书页上的符文,仔细观察。
对比刚才临摹时感觉滞涩或不顺畅的地方,然后,再次抬起手指,重新开始临摹。
第二次,符文亮起的时间稍长了一点点,但依旧在完成的刹那溃散。
第三次,第四次……
十次,二十次……
陈墨心无旁骛,完全沉浸在了这种枯燥的重复之中。
他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自己身处何地,眼中只有那个复杂的符文,心中只有指尖划过的轨迹。
废弃的、虚幻的符文不断在空气中亮起又湮灭。
一百次,两百次……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陈墨这里,变成了临摹千遍其意自现。
量的积累,开始引发质的变化。
终于,当他对这个符文的每一个细节都烂熟于心,甚至闭着眼都能完美复现其形态和神韵时,他停了下来。
他感觉,自己已经“理解”了这个符文。
是时候再次尝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