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景灵王朝后,盛宁女帝的御驾转向东南,行了半月有余,终于抵达朝阳王朝的沿海重镇——望海城。尚未靠近城池,便已能听到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远远望去,港口内停泊着数十艘大小船只,桅杆如林,一派繁忙景象。
朝阳王朝以海运立国,其疆域多濒海平原,境内河道纵横,是四国中商业最为发达的。望海城守将早已率水师在港口等候,见御驾到来,立刻指挥士兵鸣炮致敬——这是朝阳迎接贵宾的最高礼仪。守将李翰飞身下马,跪地行礼:“臣朝阳水师提督李翰,恭迎大明陛下!我家女帝已在都城等候陛下多时,特命臣在此接应。”
女帝走下御驾,望向港口中最大的一艘战船——船身长达十余丈,甲板上排列着数十门火炮,船帆上绣着朝阳王朝的旭日图腾。“李将军,这便是朝阳最精锐的战船吧?”女帝问道。李翰连忙答道:“陛下好眼力!此船名为‘镇海号’,可载兵三百,续航三月,是我朝水师的主力。”
女帝登上“镇海号”,走到船舷边,望着无垠的大海。海风掀起她的袍角,她指着远处的商船问道:“那些是与南洋通商的船只吗?”李翰点头道:“正是。朝阳的丝绸、瓷器经此运往南洋,换回香料、宝石,每年可为国库增收百万两白银。”
行船途中,李翰向女帝禀报了朝阳的近况:“近年海上海寇渐多,时常劫掠商船,我朝水师虽多次围剿,却因海寇船只轻便,行踪不定,始终未能根除。”女帝沉吟道:“海寇惯于近海袭扰,若能在沿海设立了望台,遇有海寇出没便及时通报,再以水师分区域巡逻,想必能有成效。”她顿了顿,补充道:“朕可命大明东南水师与朝阳水师联合巡航,互通情报,海寇必不敢再肆意妄为。”
三日后,“镇海号”抵达港口。朝阳女帝明家念早已率文武百官在码头等候,她身着绣着海浪纹样的锦袍,见到女帝后,依藩属礼仪行五拜三叩大礼。与纯曦、景灵不同,朝阳王宫坐落于水畔,宫内设有河道,可乘小船往来于各殿之间。
宴席设于临水的望海楼,席间献上的多是海味珍品——清蒸石斑、蒜蓉鲍鱼、红烧海参,皆是新鲜捕捞的海产。明家念举杯向女帝敬酒:“陛下远道而来,臣无以为敬,唯有以此海味相待。朝阳的海产虽寻常,却也是本地独有之物。”
女帝浅饮一杯,笑道:“朝阳的海产鲜嫩异常,确是美味。朕听闻朝阳的商船不仅往来南洋,还曾抵达大明的泉州港?”明家念答道:“确有此事。只是泉州港的官员对通商关卡查验甚严,货物滞留多日方能通关,还望陛下能通融一二。”
女帝放下酒杯,正色道:“关卡查验严格,实为防止走私偷税,并非有意刁难。朕可命泉州港设立‘朝阳通商专口’,指派专人负责查验,既保证规矩不废,又能提高通关效率。”她话锋一转,“但朝阳也需承诺,所有商船必须登记在册,不得夹带违禁之物,更不得与倭寇勾结。”
明家念立刻起身叩拜:“臣妹谨遵陛下吩咐!朝阳绝不敢与海寇为伍,若发现此类船只,定当严惩不贷。”女帝满意颔首,又谈及联合围剿海寇之事:“朕已命大明东南水师提督整顿军备,下月便可调派战船与朝阳水师会合。届时两军可分守不同海域,遇有海寇便合力围剿。”
次日,女帝在明家念的陪同下视察了澄江府的造船厂。船厂内,数十艘船只正在建造中,工匠们各司其职,有的在铺设船板,有的在安装火炮。女帝走到一艘即将完工的战船前,抚摸着厚实的船板问道:“此船能承受多大的风浪?”船厂总管答道:“回陛下,此船采用双层船板,船底填有龙骨,即便是七级风浪也能安然航行。”
女帝点头道:“大明的战船在船舵设计上略有不同,转向更为灵活。朕已命人带来图纸,你们可参考改良。”总管连忙跪地谢恩,接过图纸细细查看,越看越觉精妙,忍不住赞叹道:“大明的造船技艺果然高明!”
在澄江府的第五日,女帝收到了皇太女的第二封密报:边境出现小股异动,太女已按旨意派遣铁骑驻守,并未发生冲突。女帝阅后,对身旁的内侍道:“传旨太女,务必谨慎行事,若遇大规模侵扰,即刻通报于朕。”
当日午后,女帝与明家念在帝宫签订了《明阳通商盟约》与《联合剿倭协定》。盟约规定,大明与朝阳互开通商口岸,减免部分关税;两国水师共同负责东南沿海的安全,战利品按比例分配。签字完毕后,明家念捧着盟约,激动地说道:“此盟约一旦施行,朝阳的商业必能更上一层楼,海寇之患也将彻底根除!”
离别的那日,澄江府的商船纷纷升起明黄与旭日相间的旗帜,在港口列队送行。女帝登上“镇海号”,向明家念挥手告别。船行至海中,回望澄江府的轮廓渐渐模糊,女帝望着波涛汹涌的大海,心中暗忖:朝阳水师与大明水师联手,东南沿海必能海晏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