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祁同伟坐在了燕京燕北大学数学系的教室里 ,
这里是全国首届中学生奥数竞赛的核心考场,空气中都弥漫着紧张的学术硝烟。
来自全国 31 个省级行政区的 675 名平均年龄十六七岁的,
中学顶尖选手齐聚于此,
平均每个省仅有二十多名名额,能站在这里的,都是各省中学数学界的 “天之骄子”。
为了这场赛事,燕北大学数学系特意腾出三十多个教室,
整幢教学楼都被划定为专属考场,规格之高、规模之大,足以见得赛事的分量。
按照规则,比赛分两天进行,
每天要连续奋战 4.5 小时,直面 3 道高难度试题。
最终,从这六百多名精英中,将角逐出全国金银铜牌,而排名前 60 的选手,
更能直接入选当年的大夏国家集训队,向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舞台迈进。
此次竞赛的题目,堪称 “数学界的巅峰考验”,
涵盖平面几何、代数、数论、组合数学等多个领域,
深度和广度早已突破中学教材的边界,甚至频繁出现跨领域综合题,
比如将代数的抽象运算与数论的整数性质捆绑,把几何的图形构造与组合的逻辑推理融合。
这些题目不只是考查知识储备,
更像是对学生数学直觉、抽象建模能力和问题转化能力的 “全面审讯”,
说是对中学生数学素养的终极检验,一点也不为过。
对普通人而言,这六道题简直是天书般的存在,连题干都未必能读懂;
即便对这 670 多名从全国筛选出的顶尖中学数学精英,每一道题也都像拦路虎,让人抓耳挠腮、痛苦不堪。
考场上,选手们的表情很快从最初的紧张,变成了清一色的 “痛苦面具”,
有人眉头紧锁,盯着题目半天不动笔;
有人在草稿纸上疯狂涂画,却越算越乱,笔尖在纸上划出焦躁的划痕;
还有人双手撑着额头,眼神涣散,显然已陷入思维的死胡同。
唯独十一岁的祁同伟,像是置身另一个维度。
他拿起试卷,目光扫过题目,眼睛都不眨一下,
既没有皱眉思索,也没有迟疑停顿,
仿佛那些让旁人头疼的难题,在他眼中却是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
下一秒,他手中的钢笔便 “刷刷刷” 动了起来,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清脆而连贯,没有一丝卡顿。
周围的选手还在如同 “便秘” 般苦思冥想,草稿纸上写满了杂乱的公式和推导,
却始终找不到突破口,甚至连下笔的勇气都没有。
而祁同伟,却已进入 “行云流水” 的境界,
每一步演算步骤都精准无误,逻辑链条环环相扣,字迹工整得如同印刷体,
全程完全用不到草稿纸,仿佛答案早已在他脑海中成型,
只需要简单誊写出来,一切都水到渠成般顺畅。
这份逆天的表现,像夜空中的皓月,很快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监考老师的视线率先聚焦过来,
紧接着,周围选手的目光也纷纷投向祁同伟,眼神里满是震惊和疑惑。
一位监考老师忍不住起身,轻手轻脚走到祁同伟身边,俯身仔细观看他的答题过程。
但凡有过考试经验的人都知道,考场中被监考老师近距离注视,
很容易让人紧张到手抖,甚至忘记思路。
可祁同伟,却完全进入了 “物我两忘” 的境界 。
对身边驻足观看的监考老师,对其他选手投来的惊异、羡慕甚至嫉妒的目光,
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他和试卷,
所有的注意力都沉浸在试题的演算之中,连眉头都未曾皱过一下。
第一天的三道题目,祁同伟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全部演算完毕。
放下笔的瞬间,他眼神笃定,
凭借对数字与生俱来的敏感和对数学逻辑的极致掌控,他能百分之百确定,
自己的答案就是标准正确答案。
但他没有停手,对祁同伟这样痴迷数学、视解题为乐趣的超级天才而言,
一种解题思路远远无法满足他的探索欲。
又过了半个小时,三道试题的第二种解题方法,
再次密密麻麻、工工整整地出现在试卷上,
从不同的切入点入手,用全新的逻辑框架推导,最终却殊途同归,指向同一个正确答案。
如此循环往复,他不断尝试新的思路,从代数变换到几何构造,
从数论分析到组合推理,每一种方法都堪称精妙。
很快,试卷上的答题留白就被写得满满当当,再无空隙。
不过这早就在他的预料之中,
试卷首页早已注明,若答题空间不足,可将答案写在草稿纸上。
祁同伟毫不犹豫地拉过草稿纸,继续奋笔疾书。
其实,他之前全程用心算,刻意不用草稿纸,
就是为了把草稿纸留到现在,给自己多写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这份对数学的极致热爱与超强掌控力,简直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祁同伟的逆天表现,给坐在他旁边的陈阳带来了 “惊涛骇浪” 般的冲击。
在此之前,陈阳一直坚信自己是汉东最顶尖的数学天才 ,
不仅是自我认知,就连曾给她做过一对一辅导的燕北大学数学教授施展才,
也总在她耳边夸赞 “你是我见过最有天赋的学生”。
可此刻,陈阳亲眼见证了祁同伟的神级操作,
当陈阳还在绞尽脑汁解算第一道题,甚至连思路都没完全理清时,
祁同伟已经把整张试卷翻来覆去做了不知道多少遍,解算出的解题思路更是多到数不清。
这一刻,陈阳心中的自尊心,像烈日下的冰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消融、瓦解,
直至无影无踪,只剩下难以言喻的震撼和失落。
其他选手也纷纷注意到了祁同伟的 “不寻常”,
有人停下笔,呆呆地看着祁同伟写满答案的试卷和草稿纸,
心中涌起强烈的自惭形秽 ,
原来人和人的差距,可以这么大;
也有人眼神复杂,混杂着羡慕、嫉妒,
甚至还有一丝不甘,但更多的是无力感,
毕竟祁同伟的实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追赶范围。
努力在天赋面前一文不值!
什么叫作惊喜,这特么的就是惊喜!
考场内的两位监考老师,内心的震撼一点也不比选手们少。
这两位监考者,都是燕北大学数学系的教师:
其中那位中年教师,正是之前给陈阳做过一对一辅导的教授施展才;
另一位年轻些的,则是数学系讲师韦求义。
看着祁同伟的答题过程,两人都忍不住在心中啧啧称奇,但心境却截然不同。
韦求义是真心爱才惜才,看着祁同伟这般千年难遇的少年数学天才,他眼中满是欣喜和激动,
仿佛发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稀世宝玉,由衷地为祖国数学界能出现这样的人才而感到高兴。
而施展才,脸上却难掩复杂的神色,甚至隐隐透出一丝恨意,
他一直将陈阳视为自己的关门弟子,倾注了大量心血,
满心希望陈阳能在这次竞赛中取得理想成绩,
甚至奢望她能一举夺魁,为自己争光。
可祁同伟的横空出世,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他的希望,
有祁同伟在,陈阳夺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他的心血仿佛要白费了.......
第一天的考试结束之后,选手们都暂时松了一口气。
回到各省驻京办安排的招待所单间休息。
如此重要关乎到一升荣誉的比赛,
相关部门自然是要花下血本。
祁同伟回到自己的房间,疲惫的一沾到床,就沉沉睡去的时候,
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此轮已经在这个时刻咔咔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