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华国来说,与灯塔国的谈判进展出奇顺利。
对于灯塔国来说,当姜蕴宁出现时,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原本精心谋划、想从华国手中捞取的筹码与好处,在她寥寥数语的交锋下化为泡影,明面上和暗地里的所有要求都被一一否决。最终,哈罗德和莱斯带着沉重的脚步和满脸的憋屈,黯然离场。
最后一天的傍晚,谈判桌旁只剩下几位华国和灯塔国的高层官员,气氛凝重而克制。
华国这边由一位副部级官员亲自出面,灯塔国则派来了他们的贸易部长和几名资深顾问。
作为技术专家,姜蕴宁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因此不会出现在最终的签约现场。此阶段由高层官员主导,技术细节早已由专业团队在前期内部协调妥当,现场主要负责政治和商务层面的利益确认与合同签署。
整个签约仪式极为低调,没有记者,没有媒体,甚至没有外部观察者,只在一个封闭的会议室内进行。双方代表交换了协议文本,逐条核对条款后正式签字,合同随即生效。
签约结束后,双方仅通过官方渠道发布简短声明,表示基于此前的合作成果,双方此次达成更深层次的合作意向,将继续推动两国经济与技术交流,避免过度炒作。
除了灯塔国,德国、樱花国等也纷纷派出了自己的代表团。
连以光刻机技术领先全球的风车国也不例外,他们派来了由政府外交官和阿斯特拉微影公司高层组成的强大阵容——这家公司正是全球最先进EUV光刻机的制造者。
风车国此行目的明确:想要与华国合作,共同垄断高端光刻机市场。
华国最令人忌惮的,并非单纯的技术创新,而是其强大的市场压价能力。高端设备领域,尤其是光刻机核心技术,已经被华国成功攻破。具体售价尚未公布,但以华国历来的策略和市场影响力来看,他们有能力通过规模优势和供应链整合,拉低整体市场价格,给竞争对手带来巨大压力。
因为华国的崛起严重威胁了风车国及其他传统光刻机巨头的市场份额,他们不得不联合起来,试图稳住这片日益动荡的高端设备市场。否则,一旦失去控制,这些巨头不仅会面临利润大幅缩水,甚至可能被华国彻底取代,失去在全球光刻机产业中的主导地位。
这样的局面,是他们绝对无法接受的。
与风车国代表团的谈判,重点并不在技术层面,而是围绕市场份额和定价策略展开。风车国已掌握先进技术,更关心如何维护自身利益和市场地位。
因此,作为技术专家的姜蕴宁并未参与与风车国的谈判,价格等具体事务由专业团队负责——专业的事应交由专业人士处理。
当风车国在谈判中提出维持高价策略时,毫无悬念地被否决了。
“我们的定价是基于市场合理性,不会人为抬高价格。”华国代表坚定说道。
风车国的代表团成员们内心都非常无语——果然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当初那35枚东风导弹,明明打算以一亿一枚的价格卖给骆驼集团,结果华方代表颤巍巍地伸出一根手指时,对方会错意了。
一方以为是一亿人民币,另一方却以为是一亿美元。
数字对了,单位谁在乎?
签订完合同,两方代表一个跑得比一个快,都怕对方反悔。就这样了,你还敢说,你不会虚报价格?
那汇率,不就是虚报的价格吗?
不要和我们说这故事是假的,华国境内都传遍了,各种短视频二次创作层出不穷。
风车国代表约翰内斯劝解道:“我们的定价同样基于市场合理水平。”
他放慢语速,“如果华国一味压低价格,短期内或许能获得优势,却可能会扰乱行业秩序,引发恶性竞争,最终损害的是所有参与方的长远利益。”
“我们希望通过合作,共同维护市场的稳定与健康,追求各方的共赢局面,而不是通过单方面压价,导致产业生态的破坏。”
华国代表冷静回应,语气自信:“市场稳定固然重要,但创新和竞争才是推动行业进步的根本。我们不会人为抬高价格来束缚技术发展,也绝不会坐视旧有格局阻碍公平竞争。”
他继续说道:“华国的定价策略,是基于技术突破和成本优势的合理反映。既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如果各方真心关注产业的未来,就应顺应变化,拥抱竞争,而不是用垄断思维限制市场自由。”
约翰内斯缓缓开口:“我们理解竞争的重要性,但竞争也有良性和恶性的区别。无序的价格战只会导致资源浪费,甚至让整个产业陷入困境。合作与协调,才是保障长远发展的正确路径。”
利用高昂价格和专利壁垒来控制市场的好处显而易见:它能迫使其他国家对自身产生依赖,从而在谈判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例如灯塔国,在制定产业政策和开展国际贸易时,通常采取“卡脖子”战略——掌握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通过高价垄断和技术封锁,限制竞争对手的发展空间。
可惜,华国不是灯塔国。
华国一直严格保护核心技术,防止关键技术外泄或被对手轻易掌握,但并不倾向于通过高价抬售或刻意“卡脖子”来限制他国发展。
相反,华国更注重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合理定价和规模效应,快速占领市场份额,打击竞争对手的市场空间。这样的策略既能稳固自身地位,也能推动产业链升级,实现长期利益最大化。
因为华国与风车国的理念不一致,导致谈判无法达成实质性进展,最终不得不终止。
还有一个国家也派代表团前来,这让人颇感意外——毕竟对方,除了钱多,技术方面一窍不通。
没错,那就是传说中“头顶一块布,蓝星我最富”的骆驼,也被华国网民亲切地称为“榜一大哥”。
作为只会刷火箭的“榜一大哥”,他们其实不懂技术,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尊重技术。
他们来的目的很直接,就是花钱买技术——通过与华国合作,快速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弥补自身短板。
甚至还开出了颇为“豪横”的条件:能不能把技术人员也一起打包带走,免得买回去的设备成了摆设。
华国自然拒绝了这一要求,只同意派驻工程师前往,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并在限定时间内提供操作培训。
至于长期留用人员或转让核心技术的想法,连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姜蕴宁在设计这些设备的时候,对核心技术的防护可谓滴水不漏,堪称教科书级别。所以,华国在交付设备时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要拆机子。否则,维修费用会贵到你心肝儿疼。
【备注:前车之鉴参考德国买了华国的盾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