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德嗤笑一声,语气轻描淡写却意味深长:“无论她嘴上说得多硬,终归还是要面对现实。我们控制着EdA工具、先进制程、认证体系……这些,不是他们能绕过去的。”
玛丽安缓缓合上手中的笔记本:“她表现得再强势,也不过是个棋子。关键,还在后面的博弈。”
短暂的沉默中,房间里气压仿佛又低了几分。
哈罗德起身,整了整西装:“准备下一轮的资料,让情报组把华国芯片供应链再过一遍,尤其是第三方代工和上游设备。我们要知道他们最怕失去什么。”
莱斯随即起身,面无表情地应声:“明白。”
他们都很清楚,真正的较量,从来不只在谈判桌上进行。几人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目光,显然,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
华国方的休息室中,几位核心成员围拢一处,迅速交换意见——对方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下一步该如何应对,必须统一立场。
姜蕴宁刚一落座,芯片架构工程师韩致远压低声音道:“他们这次来,是冲着核心技术来的,连掩饰都不装了。”
安全组成员严博庭也皱眉点头:“‘深入参与设计优化’,实质就是要求源码、结构乃至工艺参数全开放。这可不是简单的技术合作。”
外交代表宋承泽目光沉稳,语气清晰而坚定:“从战略层面看,他们早已将我们视为潜在对手。越是涉及关键核心技术,他们越急于通过所谓的‘合作’提前介入、加以掌控,甚至形成长期制约。”
产业代表胡天闻言接上,声音平稳却不失警觉:“话虽如此,我们也不能完全走极端。现实是,我们在部分核心设备上依然存在短板,国际合作在某些环节依旧不可或缺。尤其是EdA工具、先进制程、认证体系这些关键卡点,目前还掌握在他们手里,不能不防。”
宋承泽微微颔首:“所以,我们才更要谨慎布局。一方面坚守底线,守住核心技术不外泄;另一方面,也要精准评估哪些领域可以灵活周旋,争取更大主动权。”
胡天神色凝重:“谈判不是一场博弈这么简单,是一场长期的技术攻坚与话语权争夺。今天不让步,可能就是未来的筹码。”
姜蕴宁听完众人的讨论,语气坚定地开口:“我赞成保留合作空间,但边界必须划得非常明确,不能有任何模糊地带。我们可以开放接口层的标准、生态适配方案,甚至可以探讨联合测试验证等中性环节。但涉及架构本体、调度机制、关键 Ip 单元——这些核心领域,必须严守红线,绝不外泄。”
她点出的几个关键技术,正是决定芯片性能与战略自主性的核心命脉。尤其是关键 Ip 单元,不仅自研难度极高,更是当前国际“卡脖子”的重点领域。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她顿了顿,补充道:“我们不怕竞争,但要有主动权。技术输血从来不是互利,而是放弃未来。”
宋承泽目光在姜蕴宁身上停留了片刻,然后点了点头:“你来定技术底线,外交层面我来应对。接下来,我会将话题适当引导向生态兼容与国际测试认证上,转移视线。”
众人达成一致,气氛凝重却有序。
几分钟后,休息时间结束。
会议重新开始,华国代表团步入会场时,神情愈发坚定——
这一场技术与意志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序幕。
华国代表团落座后,宋承泽率先开口,语气不卑不亢,带着分寸感:“我们刚才内部进行了初步讨论。对于未来合作,我们秉持开放、务实的态度。但合作必须建立在互信基础上,尤其是在保障技术安全、知识产权和数据边界方面。”
他话锋一转,轻描淡写地补充一句:“当然,我们也理解贵方在国际标准、测试认证方面的经验优势。如果未来能在兼容性测试、生态联动等方向展开深入探讨,我们非常乐见其成。”
莱斯眉头微动,意识到对方在巧妙引导话题脱离核心技术,但他没有立刻反驳,而是微笑回应:“宋先生所言在理,互信确实是合作的基石。不过,从我们角度来看,要实现真正的生态兼容与深度协同,仍需要对架构底层有足够的透明度。否则,系统整合难以推进,性能评估也会失真。”
姜蕴宁看着莱斯的笑,仿佛一只耐心等待的猛禽在注视猎物。但她心里很清楚,这张桌子上,没有纯粹的捕食者。
猎与被猎,从来都只是视角问题。
姜蕴宁缓缓接话,语气冷静:“接口规范我们可以完全开放,所有适配逻辑和互操作文档都可以共享。但若要进一步要求我们交出底层架构与Ip细节,那并不是合作,而是赤裸裸的技术掠夺。”
她直视莱斯,神情冷静坚定,“请允许我直白一点:我们欢迎共建,但不接受重构。”
莱斯的笑容稍有凝滞,显然没有预料到姜蕴宁会如此坚定且毫不让步。
哈罗德坐在一旁,轻轻合上文件夹,语气平稳却略显施压:“姜工的意思我们理解。不过,在全球市场参与中,‘透明化’和‘标准一致’向来是通行做法。我们并不是要干涉贵方研发,而是希望减少潜在的不确定性。”
姜蕴宁没有急于回应,反而微微一笑:“当然,标准一致是大势所趋。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家都必须依附于单一技术体系。正如互联网允许多种协议并存,健康的产业生态也应当容纳技术多样性。”
她语气平稳地继续道:“统一的技术标准确实能带来协同效应与效率提升,但如果只围绕一个主导体系构建,那本质上就是将产业话语权集中在极少数国家手中——这既是垄断风险,也是一种不公平。华国希望推动的是开放与互信,而不是被动接受一套既定、排他的规则。”
她略一停顿,目光坚毅:“我们当然愿意在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方面加强协作,但也必须保有自主研发与制度设计的权利。这不仅关乎技术路径,更关乎国家战略安全。”
最后,姜蕴宁看向对方,语气依旧温和,却透着不可撼动的坚定:“如果全球合作无法真正实现平等,那我们就打造自己的认证体系。华国市场足够大,自主生态也在快速壮大——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只有一种声音,也不该只有一个中心。”
这段话透露的信息很明显:我们不仅有能力打造自己的认证体系,而且不惧时间的考验。华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和日益完善的产业生态,为这条路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我们不依赖单一标准,更不畏惧孤立,因为自主创新和独立话语权,才是未来真正的竞争力所在。
姜蕴宁的语气坚定,目光中闪烁着自信与决心,仿佛在告诉对方,这场博弈,华国已做好了长期抗衡的准备。
她这番话,让对面代表团微不可察地沉默片刻。
这无疑是在传递一个信号:你们掌握的资源对我们有一定价值,但也并非不可替代。想凭借这些资源来要挟我们,恐怕并不奏效。
作为全球霸主,灯塔国向来习惯以强势姿态主导规则,利用技术和市场优势施加影响,推动其利益最大化。
莱斯微微调整了语气,带着一丝威胁意味:“姜工,你要明白,开放是双向的。技术共享不是单纯的赠予,而是换取更广阔的市场和资源。拒绝合作,只会让华国在国际舞台上越走越孤立。”
姜蕴宁淡淡地开口:“历来是技术落后者遭遇围堵,从未听说过,技术先进者会被技术落后者围堵。我们拿出来的,仅仅是部分成果,你们难道以为这就是我们的全部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