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的嘉奖令在麦收时节送到了刘家坳。陈侍郎在信中极力称赞那些精妙绝伦的织机,并要求加送五十架。随信还附上了一笔可观的订金。
王石头捧着银子,笑得合不拢嘴:远洋哥,这买卖划算!
划算?刘远洋冷笑,你当真以为陈侍郎这么好糊弄?
果然,三天后的深夜,一队黑影悄无声息地摸进了刘家坳。他们避开巡夜的村民,直奔发明角。为首的黑衣人轻轻撬开门锁,十几人鱼贯而入。
仔细搜。领头的压低声音,重点找图纸和没见过的工具。
这些人动作娴熟,显然是行家里手。但他们没注意到,暗处有双眼睛正注视着这一切。
来了。刘远洋在暗室里轻声道。他面前的铜管将发明角的声音清晰地传了过来。
铁蛋爷爷捻着胡须:工部的匠人,来偷师了。
此时,发明角内的黑衣人正对着一架织机啧啧称奇。
妙啊!这个传动结构前所未见。
快把图纸找出来!
然而他们翻遍了所有柜子,只找到些最基础的农具图纸。那些关键的改良技术,仿佛凭空消失了。
头儿,找不到啊!
领头的黑衣人皱眉:不可能,再找!
就在这时,发明角突然亮如白昼。村民们举着火把将这里团团围住。王石头大喝一声:哪里来的毛贼!
黑衣人们猝不及防,顿时慌了手脚。领头的强作镇定:我们是工部的匠人,奉命来取织机图纸!
工部的人?刘远洋从人群中走出,面带讥讽,工部的人什么时候学会夜闯民宅了?
领头的语塞,随即恼羞成怒:刘远洋,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陈大人已经查清楚了,你上次送的织机都是动过手脚的!
刘远洋故作惊讶,那些织机可都是按工部的要求制作的。若是觉得不好,大可以明说,何必半夜来做贼?
领头的黑衣人脸色铁青,突然一挥手:搜!就是把刘家坳翻个底朝天,也要把真图纸找出来!
眼看冲突一触即发,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一队举着火把的骑兵疾驰而来,为首的是个身着禁军服饰的将领。
住手!将领勒住马缰,奉兵部令,刘家坳所有匠人即刻编入军器监,不得有误!
这下连黑衣人都愣住了。兵部?军器监?
刘远洋心中雪亮,这是工部和兵部在较劲。陈侍郎想要独占刘家坳的技术,兵部却想把这些匠人收归己用。
这位将军,刘远洋上前行礼,我们只是普通农户,不懂军器制造。
将领冷哼一声:普能农户?能造出那些精妙农具?刘远洋,明人不说暗话,兵部需要你们的技术。
眼看局势越来越复杂,刘远洋突然笑了:既然朝廷这么看重我们的手艺,我们自当效力。不过......
他故意顿了顿,看着两拨人马:工部要织机,兵部要军器,我们该听谁的?
这话一出,工部和兵部的人立即怒目相视。领头的黑衣人道:刘远洋是工部要的人!
放屁!禁军将领毫不示弱,军国大事,岂容你们工部插手!
两拨人剑拔弩张,眼看就要动手。刘远洋趁机对村民们使了个眼色。
突然,村外传来阵阵锣声,伴随着声嘶力竭的呼喊:走水了!粮仓走水了!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村东头粮仓方向火光冲天。村民们顿时乱作一团:救火啊!快救火!
工部和兵部的人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搞懵了。趁乱,刘远洋低声道:按计划行事。
王石头会意,立即带着青壮年往火场跑去。铁蛋爷爷则招呼老弱妇孺:快往河边撤!
混乱中,刘远洋悄悄退到发明角后墙,轻轻一推,墙面竟出现一道暗门。他闪身而入,暗门在身后无声闭合。
暗室内,小翠和几个核心匠人早已等候多时。
都准备好了?刘远洋问。
小翠点头:密道已经打通,重要的图纸和工具都转移了。
外面,工部和兵部的人终于反应过来,却发现刘远洋和主要匠人都不见了踪影。
搜!他们一定还在村里!
然而村民们众口一词:远洋哥去县衙了。铁蛋爷爷走亲戚去了。
其实此刻,刘远洋等人正在地下密道中快速行进。这条密道直通五里外的山谷,那里早已建好了新的工作场所。
金蝉脱壳。刘远洋在黑暗中轻笑,现在,该轮到我们反击了。
半个月后,工部和兵部还在为刘家坳的归属争执不休时,市面上突然出现了一批改良农具。这些农具比工部制造的更精巧,比兵部掌握的更实用,而且价格低廉。
更妙的是,每件农具上都刻着一行小字:刘家坳技艺,惠泽天下。
陈侍郎气得摔碎了茶杯:查!给我查清楚这些农具是哪里来的!
但他永远也查不到,这些农具都出自那个隐秘的山谷。在那里,刘远洋正带着匠人们开创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