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嗓子喊得李渊愣了神~
旁边的李世民也觉得这小子有胆识,赶紧替他求情:
“爹,这人才华出众,杀了可惜,不如留着让他带兵打仗?”
李渊琢磨了半天,觉得有理,就把李靖放了,还把他派到李世民手下当差———
这一放,放出来个大唐的“灭国专业户”,也放出来个未来的“托塔李天王”。
→_→
后来有人调侃李靖:
“你这舅舅是阎罗王,你差点成了‘地府预备役’,结果靠一句话把自己捞回来了,比你舅舅还牛啊!”
李靖笑着回应:
“我舅舅是死后当阎罗,我是活着就要当战神,路子不一样。”
^_^
二、灭萧铣:把“长江天险”打成“自家后花园”~
←_←
李靖真正的“封神之战”,是灭萧铣的战役。
当时萧铣在江南建立了“梁国”,占据着长江中游的大片地盘,还控制着长江天险~
李渊派李靖去攻打,很多人都觉得这是“送死任务”———
毕竟长江水流湍急,萧铣又在江边修了不少堡垒,想打过去比登天还难。
(☆_☆)
李靖却一点不慌,他先跑到夔州(今重庆奉节),花了几个月时间练水军、造大船,还专门研究了长江的水文情况,连哪天涨潮、哪天退潮都摸得一清二楚。
手下的将领急了:
“李将军,咱们赶紧打啊,再等下去萧铣就把防备修得更严了!”
李靖却摆摆手:
“别急,等个好时机。”
-_-#
这一等,就等到了秋天。
当时长江进入汛期,江水暴涨,萧铣觉得隋军肯定不敢在这个时候过江,就把大部分守军调回城里休整,只留了少数人在堡垒里站岗。
李靖一看机会来了,立刻下令:
“全军出发,趁涨潮过江!”
( ˙-˙ )
将领们都傻了:
“将军,涨潮时船容易翻啊,太危险了!”
李靖笑着说:
“就是因为危险,萧铣才想不到咱们会来,这叫出其不意。”
果然,隋军的船队顺着涨潮的江水,像箭一样冲过了长江天险,萧铣的守军还在睡大觉,就被李靖的士兵堵在了堡垒里,没费多少力气就拿下了江边的防线。
→_→
接着李靖一路“开挂式进军”:
打荆门,他用“火攻计”烧了萧铣的战船;
打宜都,守将文士弘率军来战,李靖假装打不过往后退,等文士弘的军队追上来,突然转头反击,把梁军打得落花流水;
等打到萧铣的都城江陵时,萧铣才反应过来,赶紧派人去调援军,结果李靖早就料到这一手,提前派军队把援军的路给堵死了。
t^t
萧铣被困在江陵城里,外无援军,内无粮草,只好开城投降。
李靖进城后,严令士兵不许烧杀抢掠,还亲自安抚百姓,连萧铣的家眷都保护了起来。
有人劝他:
“萧铣是反贼,应该把他的家产抄了分给士兵。”
李靖却摇头:
“咱们是来平定天下的,不是来抢东西的,要是把百姓得罪了,以后怎么治理江南?”
╰(*′︶`*)╯
这一战,李靖只用了两个月就灭了萧铣的梁国,把长江中游的大片地盘纳入了唐朝的版图。
李渊收到消息后,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专门下旨表扬李靖:
“李靖这小子,比韩信还厉害!”
还封他为上柱国、永康县公———
相当于从“副科级”直接提拔成“正部级”,职场晋升速度比坐火箭还快。
? ?)?*??
后来有人问李靖:
“你灭萧铣的秘诀是啥?”
李靖笑着说:
“也没啥,就是比萧铣多算一步———
他算我不敢涨潮过江,我就算他会放松防备;
他算我会抢东西,我就算他的百姓会支持我。
打仗嘛,就是比谁的脑子转得快。”
( ?° ?? ?°)?
三、破东突厥:把“草原霸主”打成“唐朝小弟”~
( ﹡?o?﹡ )
如果说灭萧铣是李靖的“成名作”,那破东突厥就是他的“封神作”。
当时东突厥的颉利可汗,仗着自己兵强马壮,经常带兵骚扰唐朝的边境~
甚至在公元626年李世民刚登基时,还带着十万大军打到了长安城外的渭水边上,逼得李世民不得不亲自去渭水桥上跟他议和———
这就是历史上的“渭水之盟”,也成了李世民心里的一根刺。
公元629年,李世民觉得时机成熟,决定派李靖去收拾东突厥。
当时李靖已经59岁了,很多人都劝他:
“将军,您年纪大了,东突厥又那么厉害,要不还是让年轻将领去吧?”
李靖却拍着胸脯说:
“我虽然老了,但收拾颉利这小子,还跟捏蚂蚁一样简单!”
(?ˉ??ˉ??)
李世民任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领十几万大军分六路进攻东突厥。
李靖还是老样子,主打一个“出其不意”———
他带着三千精锐骑兵,冒着严寒,偷偷摸到了东突厥的牙帐附近(今内蒙古和林格尔)。
●)o(●
颉利可汗听说李靖只带了三千人来,哈哈大笑:
“李靖这老头,是不是老糊涂了?就这点人还想打我?”
结果当天晚上,李靖就带着士兵发起了突袭,东突厥的军队毫无防备,被打得晕头转向,颉利可汗吓得带着老婆孩子连夜逃跑。
(? ??_??)?
李靖一路追击,在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遇到了东突厥的主力,他又用“诱敌深入”的计策,把东突厥的军队引到了一个山谷里,然后前后夹击,把东突厥的军队打得大败。
颉利可汗没办法,只好派人去长安求和,想趁机喘口气,再卷土重来。
(*′I`*)
李世民同意了议和,派使者去跟颉利可汗谈判,还下令让李靖停止进攻。
但李靖却觉得这是个消灭东突厥的好机会,他跟副将张公谨说:
“颉利可汗虽然投降了,但他手里还有不少军队,要是等他跑回草原,以后就难收拾了。
咱们不如趁他放松防备,再给他来一下,彻底把他灭了!”
( ˙?˙ )???
张公谨有点犹豫“可是皇帝已经下令停止进攻了,咱们要是违令,会不会被治罪?”
李靖却坚定地说: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只要能为国家除害,就算被治罪,我也认了!”
(?~?)
于是李靖带着一万骑兵,趁着夜色,悄悄摸到了颉利可汗的营地附近。
当时颉利可汗正在跟唐朝使者喝酒,以为议和成功了,一点防备都没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