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抱着卢氏的遗体,哭得肝肠寸断,几天几夜不吃不喝。
他把卢氏的房间收拾得和她生前一样,每天都要去那里坐一会儿,仿佛卢氏还在他身边。
他甚至还写了很多“悼亡词”,来纪念卢氏,其中最着名的就是《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
在这首词里,纳兰容若把卢氏比作“天上月”,说自己愿意“不辞冰雪为卿热”,哪怕付出一切,也要和她在一起。
他还希望自己和卢氏能像“双栖蝶”一样,来生再续前缘。
( ?? ﹏ ?? )
卢氏去世后,纳兰容若很长一段时间都活在“自我折磨”中。
他常常一个人喝酒,喝到酩酊大醉,然后对着卢氏的灵位哭诉;
他常常在梦里见到卢氏,醒来后发现是一场空,哭得像个孩子。
他在词里写“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化用苏轼的词),说自己永远不会忘记卢氏。”
七玥:“我算是信了,只有富豪之家才有情种,老百姓都为生计忙活呢,谁有心情谈情说爱?”
(╥╯﹏╰╥)?
后来,纳兰容若又娶了官氏为妻,还纳了颜氏为妾。
官氏出身豪门,性格端庄,但和纳兰容若没有太多共同语言;
颜氏温柔体贴,但也不懂诗词。
纳兰容若对她们很好,但心里最爱的,始终是卢氏。
他在词里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每次读到“当时只道是寻常”,都会想起和卢氏在一起的日子,然后泪流满面。
( 。? ??)?
五、《饮水词》:“人间惆怅客”的深情与共鸣~
(?w? )
纳兰容若的词,最早是在朋友间流传的。
他的朋友顾贞观、朱彝尊等人,都很喜欢他的词,常常把他的词抄下来,传给其他文人看。
久而久之,纳兰容若的词就成了“文坛爆款”———
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文人,都喜欢读他的词。
(? ?д?)
1678年,顾贞观把纳兰容若的词整理成册,取名为《饮水词》。
为什么叫“饮水词”?
因为纳兰容若喜欢佛学,佛学里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说法,意思是自己的感受只有自己知道。
这个名字,正好符合纳兰容若的心境———
他的愁,他的痛,他的深情,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
《饮水词》一经问世,就引起了轰动。
当时的文人都说: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可见他的词有多受欢迎。就连康熙皇帝,都偷偷读过他的词,还说:
“容若的词,写得真不错,就是太愁了。”
( ̄ー ̄)
纳兰容若的词,之所以能流传千古,是因为他写的不是“豪门贵公子的矫情”,而是“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他写“爱而不得”的遗憾,写“失去亲人”的痛苦,写“厌倦官场”的无奈,写“向往自由”的渴望———
这些情感,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能感同身受。
╮( ??w?? )╭
比如他写“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句话之所以能火三百年,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想回到过去”的遗憾———
如果当初没有分开,如果当初没有做错事,如果当初能好好珍惜,现在会不会不一样?
╮(︶﹏︶)╭
比如他写“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这句话之所以能戳中很多人,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孤独无助”的时候———
明明身边有很多人,却觉得没有人懂自己;
明明活得很光鲜,却觉得心里空荡荡的。
(′-i_-`)
比如他写“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这句话之所以能成为爱情金句,是因为每个人都向往“一生只爱一个人”的深情———
可现实往往是“爱而不得”“身不由己”,所以才会为纳兰容若的深情而感动。
?[┐┌]?
纳兰容若的词,还有一个特点———
“用词简单,却意境深远”。
他不像有些文人那样,喜欢用生僻的典故和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朴素的语言,写最真实的情感。
比如“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没有用任何典故,却把“思乡之苦”写得淋漓尽致;
比如“当时只道是寻常”,只有七个字,却包含了“失去后才懂得珍惜”的人生哲理。
(<_<)
当时的文坛领袖朱彝尊评价他的词:
“纳兰容若的词,清新婉约,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之风。”
意思是他的词和李煜的词一样,都能打动人心。
顾贞观更是说:
“容若的词,是用自己的血和泪写的,所以才能这么动人。”
╭(╯~╰)╮
六、落幕:31岁的匆匆离别,留给世间无尽惆怅~
(′-﹏-`;)
1685年,31岁的纳兰容若迎来了人生中最后一段时光。
这一年,他的仕途看似有了“转机”———
父亲明珠在朝中的地位越来越稳固,康熙皇帝也越来越信任他,甚至有意提拔他为“内务府总管”~
这是个手握实权的肥缺,多少人梦寐以求。
可纳兰容若却一点都不开心,他依旧厌恶官场的虚伪,怀念和卢氏在一起的日子,想念那些和文人朋友们诗酒相伴的时光。
( 。? ??)?
这年春天,纳兰容若的好友顾贞观因母亲去世,要回老家守孝。
离别那天,两人在京城的酒馆里喝了很多酒,顾贞观劝他:
“容若,你年纪轻轻,不要总是愁眉苦脸的,多为自己活几年。”
纳兰容若只是苦笑:
“我这一生,就像被绑在绳子上的风筝,看似飞得高,其实身不由己。”
他为顾贞观写了一首《送顾梁汾南还》:
“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
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
字里行间全是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惜。
(ー_ー)!!
顾贞观走后,纳兰容若的心情更加低落。
他常常一个人躲在书房里,看着卢氏的遗物,读着自己写的词,不知不觉就泪流满面。
这年夏天,京城爆发了一场瘟疫,很多人都病倒了,纳兰容若也没能幸免———
他染上了风寒,一开始只是咳嗽、发烧,可因为心情郁结,病情越来越重,很快就卧床不起。(°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