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钟离御霆独自一人,迈着沉重的步伐来到丞相府前。他深吸一口气,强压内心的焦虑与忐忑,伸手轻叩门环。“咚、咚、咚”,沉闷的敲门声在寂静中响起,每一声都似敲击在心弦上,让本就紧绷的神经愈发紧张。
不多时,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一道缝隙中探出家丁的脑袋。他目光上下打量着钟离御霆,眼神带着审视与戒备,语气冷淡地问:“你是何人?来丞相府所为何事?”
钟离御霆赶忙双手抱拳:“劳烦通传,我乃边疆将领钟离御霆,今日为边疆要事特来求见。此事关乎边疆万千将士生死与百姓安危,实在刻不容缓。”
家丁听后眉头微蹙,面露难色:“丞相一早便投身政务,吩咐过不见外客。您还是改日再来吧。”说着便要关门。
钟离御霆心中大急,下意识用手抵住门,声音急切带着哀求:“小兄弟,敌军攻势凶猛,随时都有将士血洒疆场,实在等不得啊!还望你通融通融,告知丞相局势危急,恳请他抽出片刻时间一见。”
家丁面露犹豫,瞥了一眼钟离御霆,最终还是应道:“好吧,看您如此诚恳,我就帮您去试试。但丞相见不见,我可不敢保证。”
家丁转身入府后,钟离御霆站在门外不停地来回踱步,每等待一秒,对边疆将士和百姓的担忧便增添一分,他眼神满是焦急与期待,喃喃自语:“苏丞相,您一定要见我啊……”
许久之后,家丁终于返回:“丞相有请。”
钟离御霆大喜过望,赶忙跟着家丁走进丞相府。书房内,苏墨染正坐在书桌后审阅公文。
听到脚步声,他缓缓抬头,目光落在钟离御霆身上,审视片刻后开口:“钟离将军,听闻边疆战事紧急,你且细细道来。”
钟离御霆上前几步单膝跪地,神情凝重悲痛:“丞相,边疆如今危在旦夕。女帝狄凛纱野心勃勃,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我军将士虽抱必死决心抵抗,无奈敌军人数众多攻势凌厉,终究寡不敌众不幸战败。如今将士伤亡惨重,战场上横尸遍野,物资极度匮乏,士气低落。若再无援兵物资支援,边疆恐将很快落入敌手,届时百姓必将陷入水深火热,遭受烧杀抢掠,生灵涂炭啊!”
苏墨染眉头紧锁,目光如炬地看着他:“战败之事,陛下已有所耳闻。只是朝堂之上各方意见不一,有人主张息事宁人避免冲突,有人认为应出兵救援却对规模时机存分歧。你且说说,若朝廷出兵,胜算几何?”
钟离御霆抬头,眼神坚定透着决然:“丞相,虽我军元气大伤,但将士们皆怀必死之心。只要增派援兵补充物资,再凭我们对边疆地形的熟悉,定能与狄凛纱一战。而且若不及时支援,狄凛纱必将得寸进尺,边疆一失,京城便失去重要屏障,敌军长驱直入,京城危矣,国家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苏墨染陷入沉思,在书房内缓缓踱步,双手背于身后神色凝重。他深知钟离御霆所言非虚,但朝堂局势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出兵之事需从长计议,既要考虑军事胜算,还要权衡各方利益,以及对国家财政民生的影响,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踱步片刻后,他停下脚步转身问道:“钟离将军,你所言边疆之事确实危急。但朝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要说服众人同意出兵并非易事。你可有具体策略,能让摇摆不定的大臣们坚定决心?”
钟离御霆思索片刻道:“丞相,我来京途中遇到许多从边疆逃难的百姓,他们亲眼目睹敌军残暴行径,自身也深受其害。若能让这些百姓在朝堂亲口诉说悲惨遭遇,或许能触动大臣们的心,让他们意识到出兵救援的紧迫性。”
苏墨染微微点头:“此计可行,但让难民入朝需妥善安排,既要保证安全,又要确保他们能清晰准确陈述所见所闻。你先回去准备,挑选口齿伶俐、经历典型的难民做好入朝安排。我这边也会与志同道合的大臣商议,共同寻找说服众人的办法。待一切就绪,我们再寻机在朝堂提出增兵之事。”
钟离御霆心中燃起希望,再次单膝跪地感激涕零:“多谢丞相!末将定全力准备,只盼能尽快说服陛下和大臣,拯救边疆于水火!”
苏墨染抬手示意他起身:“将军快快请起。边疆之事也是国家之事,我自会尽力。你回去后务必谨慎行事,不可打草惊蛇,以免让狄凛纱察觉动向影响救援计划。”
钟离御霆拱手:“丞相放心,末将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