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休整了一夜的川东营大寨恢复了生气,炊烟袅袅,但中军帅帐内的气氛却比昨夜更凝重。
各级将领再次围聚在地图前,一夜之后,更多的消息如同雪花般传回,却无法决定出他们这支军队的一个去留。
赞画周博文首先汇总军情:“经夜不收确认,镶红、正红旗溃兵已抵达固安附近,与阿济格四万建奴主力顺利汇合。汇合之后,建奴主力并无立即北上报复或寻求决战的迹象,只是在固安周边扎营持续收缩兵力,其后续动向不明。”
“固安距此约八十里,按建奴行军速度至少需两日路程。目前看我军尚有周旋余地,暂时安全。”
这算是个不好不坏的消息,至少给了喘息之机。
“但我军粮草告急,京畿之地满目苍夷,建奴、他部官军遍地走……”
周博文还在说,杨凡却挥手打断,他先插话说:“东安县方向的张凤翼张本兵给我们送了一批粮草,可解燃眉之急。”
众将闻言一松,之前骑兵司突袭建奴营盘,但被建奴正红旗步兵回防逼退。而他们之前沿途行进,在黄河以南杨凡还可以依托唐家发动用金钱攻势,用银子买高价粮,但到了京畿他是真的没了法子,买不到粮不说,就算买到粮食,也容易被建奴劫了,或者被其他官军半途劫走。
杨凡语气十分无奈,又说:“粮草送到后,京师方面……”
“天使清晨又至,带来陛下催战旨意。陛下已将捷报通传天下以振士气,并严令我等‘再创佳绩’,不可使建奴喘息。旨意中明确说,已下令宣大总督梁廷柱和兵部尚书张凤翼部、以及通州高起潜部与我军协同作战,共击建奴。”
然而,与这纸激昂催战的圣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派去东安县和通州两路友军的夜不收,其带回来的冰冷现实。
“派往东安的弟兄回报,”杨凡拿着刚收到的塘报,“张本兵称其所部京营、宣大兵马疲粮匮,需固守东安保障漕运要道,京营更需留备调用,以防京师不测,声称其责任重大,无法分兵前来合营,只让我军相机而动,他必为后援。好在见我军风头正劲,为我军送来的那批粮草勉强可共五日所需。”
张凤翼作为兵部尚书,是全国军事行政的最高负责人,奉命督军宣大边军与京营的勇卫营,其驻扎东安县,与阿济格的清军主力观望相持,互相牵制。
其声称守护东安,将此处作为宣大边军支援京城的粮道枢纽,保障后勤运输。但却忽略需要他居中协调,策应各方勤王军。
此前京师就多次指责他逗留不进,虽督军驻扎东安,却始终按兵不动,即便勤王军陆续抵达,他也以“需待宣大边军全员集结”、“粮道需再加固”为由,不主动向清军发起进攻。
杨凡放下来袭东安县的塘报,拿起另一封,神色更重。
“通州那边更甚,高公公直接说关宁军奉命驻防通州,护卫京师东大门,寸步难离。还说……还说我军既然能独力大破建奴西路军,想必对付清军主力阿济格亦不在话下,他就不来分功了!粮草更是推说周转不便,一粒也无。”
帐内顿时一片哗然!
“岂有此理!这分明是坐视我等孤军奋战!”
“陛下明明下了旨意,他们竟敢阳奉阴违!”
“什么粮匮力疲!分明是畏敌如虎,怕折了自己兵马!”
“我看他们是嫉妒我军功劳,想等我军与建奴拼个两败俱伤!”
将领们情绪激动,争吵不休。
高起潜核心身份为宦官监军,受崇祯帝委派驻守通州,直接对皇帝负责。名义是督守通州及京畿东部防线,监督部分京营和本地军队,保障北京东大门安全。
但至今年清军再次入关开始,高起潜驻守通州期间,始终以“固防”为由,拒绝主动驰援周边战场。
上次大同王朴在京畿南郊与清军小战,对方求援快马到了通州,高起潜也仅派少量兵力虚张声势,核心部队始终龟缩通州城内畏战避敌。
此时帐中,更多人强烈反对再与建奴作战,认为没有友军策应,孤军深入对抗四万清军主力,无异于以卵击石,昨日胜仗的成果可能付诸东流。
还有人建议干脆向后收缩,靠近京师扎营,至少安全些,但这样又恐被朝廷责骂畏战。
“安静。”
杨凡充满威严的声音压过了争吵,他眉头紧锁,手指在地图上固安的位置重重敲了敲。
眼前的情况确实棘手,他已拔得头筹,却也因此导致自己骑虎难下。
皇帝催战,期望甚高,但友军避战,他又孤立无援。敌军主力近在咫尺,虽暂无动静,却如卧榻猛虎。
他深知稍有不慎,这支刚刚立下大功的军队就将坠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贸然进攻是冒险,畏缩不前是抗旨,向后撤退则可能被视为溃逃,同样会授人以柄。
沉吟良久,杨凡深吸一口气,脑子里已经有了计划:“陛下催战,期望我等再立新功,但用兵之道,岂能一味蛮干?张凤翼、高起潜不愿合兵,其中虽缘由复杂,但我容不得他们坐后观望,隔岸观我们与清军打生打死!”
他目光扫过众将,他话没说完,实际上现在清军有了防备,下一次若是野战怕是会被清军群起而攻,所以他现在只想会合友军,避免被清军围攻。
“我自当再次去信通州、东安县,尝试最后交涉,同时也将向京师澄清两方情况,请圣上定夺。”
群将闻言肃然,杨凡意思很明确了,眼下不会因为皇帝在后边拱火利诱,就带着他们全军再与建奴血战。
而且现在杨凡有直达天听的独奏权力,不受上官内阁阻拦,只要表明通州、东安县数万兵马不愿协作,仅靠他们五千残军自然是不可能的。
见群将安静下来,杨凡继续说道:“在这之前当务之急,是弄清阿济格主力的真实意图,他们为何按兵不动?是收缩兵力?下一步又是意欲何向?”
“传令散兵司、军情司所有夜不收,全部南出,骑兵司居中设卡,随时以为后劲,重点侦查固安方向清军主力动向,有任何异动,立即回报!”
“同时,全军继续保持战备,加固营垒。”
杨凡没有盲目遵从催战旨意,也没有消极避战,而是将主动权抓回自己手中。
众将虽然心思各异,但见主帅已有决断,也都压下吵闹齐声领命。
帐议散去,杨凡独自站在帐口,望向南方固安的方向,目光深邃。
他已经有了一支类近现代军队,足以独步南北,但却并非无敌,京畿西郊他左翼一千二百步兵遭到六千骑兵集群冲锋,就险些崩溃,全靠宪兵镇抚和散兵灰瓶支援。
现在面对十倍于他的建奴,他必须步步为营,先不求再建功,先求如何保全他这支来之不易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