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国库空虚,大楚又刚面临着西南战事,眼下,国库能拨出的银两不多,大概只能拨出去年各部门所得到银两的三成,只能暂时保证各个部门的正常运行。”
话说到这里,在场的众人都愣住了,老皇帝脸上露出错愕的神色,心说,他这儿子,狠啊,他本打算从国库给所有部门拨去年所拨银两的五成,没想到到了太子这里就直接省了两成,只给三成。
而且说的理直气壮,就听见各位大臣不满的抱怨声传来。
“太子殿下,既然事关江山社稷,国库再怎么空虚,也应当先满足各大部门所需的银两,怎能才给三成?”
“对啊,只给三成的银子,且不是让边关的将士光着膀子在寒冬腊月里守边关吗?”
众大臣的抱怨声和指责声一片,李明宇站在那里巍然不动,等到大家把心中的抱怨和不满不甘全部发泄出来之后,才漫不经心的开口。
“各位大臣,先别动怒,相比于国库1分钱都拿不出来,和国库能拿出去年同期下发的三成银两,让你们维持正常的运转,这已经是国库最大的努力了,毕竟国库空虚是众所周知的事,如若各位大人不满,那就得想办法去挣银子,让国库充盈起来,到时候,国库有了充足的银子,父皇这边绝对100%的给各部门下发银子。”
李明宇就知道这群老家伙会跳出来闹事儿,才会这么说的,如若谁不服,那你倒是站出来去赚钱呀。把国库给填满再说。
其实,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今年,如若国库拿不出一分钱来,各部门的运作也根本没问题,因他父皇中庸且又没治国之才,往年下发的那些银子,除了让这群老家伙中饱私囊的同时,还能保证各部门稳定运行。
可见,往年国库下发了多少冤枉钱?
他不相信国库只是削减了他们的一部分银子,各部门就不能运行了。
削减的那一部分银子,以往早就进了各大尚书和各权贵的口袋,他只是把别人贪污的那部分钱先扣下了,要让这些老家伙们先适应没有油水干活儿的工作环境。
以后等他正式上位后,没有油水可捞的日子才是常态。
果然,李明宇的话音刚落,全场沉默了,要让这些自认血统高贵的老家伙去给国库挣钱,那是不可能的。
当然,也有少部分内心不满,却又不敢大声说出来的,只能小声逼逼。
“什么?还要我们去挣钱,我们可都是士大夫阶层,怎能和低贱不堪的商人同流合污呢?”
好在李明宇是学武的,耳力极佳,将那些不满老臣小声逼逼的话都听进耳朵里,却装作听不见,他就是要逼这群老家伙妥协,继续在火上浇油,继续道。
“各位大臣,如若没意见,散会后国库就会给各部门发三成银子,如若有意见,那就先去替国库挣满银子,再给你所需的银子!”
众人:“……”
金銮大殿里一片沉默,老皇帝很满意自家儿子对付这群老家伙的手段,往年他怎么就没想到要这么对付这群老家伙呢?只要这群老家伙在金銮大殿上义正言辞的说着什么为江山社稷的话,他就不得不妥协给银子
而他儿子李明宇呢?寸步不让,就是只给三成的银子。理由很充分,反正国库没钱,要么你拿着三成银子滚蛋,要么你就替国库挣满钱,再给你所有的银子。
可谁会愿意跳出来为国库挣银子呢?自己挣银子,它不香吗?
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貌似这群老家伙也没跳出来作妖,只能在那里瞎逼逼。
能得三成银子和一分得不到,是有本质区别的,想要得到全部的银子,得给国库赚钱,那谁愿意了?相比之下,还是选择拿三成银子滚蛋最好,毕竟国库空虚,众所周知,再逼下去,估计一分也拿不到。
还是先拿着这点钱,暂时把事情办了,等到国库有钱了再来分一杯羹不迟。
在场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很快统一了意见。首先是兵部尚书何田野站了出来,拱手道。
“启禀皇上,太子殿下说的言之有理。既然国库空虚,我等应当替皇上分忧。咱们兵部今年就暂时先领取三成的银子下去,虽说不能保证部门的正常运行,但我等都是粗人,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等以后国库有银子了,希望皇上再补发欠缺的银子,毕竟边疆的守边将士们也不容易。”
何田野手底下的人可都是一帮糙汉子,绝不能因为得不到位的银子,缺了兄弟们的吃穿用度,要是那群糙汉子们撂挑子不干了,在边疆,他一个人可守不下来,三成的银子足够覆盖他手底下的所有将士,至于他自己的油水,暂时忍忍吧。
有了人的表态,其他人也不傻,纷纷站出来表示愿意先领取三成的银子,等到国库有银子了再下发。
老皇帝眼见着平日里为了几百两银子,就在朝堂上吵吵嚷嚷的老油条们被李明宇收拾的服服帖帖,少了那么多银子都敢接受,不由得摸着胡须开怀道。
“好好好,感谢各位爱卿的体恤,散朝后暂时由国库给各大部门先支取三成的银子!辛苦各位爱卿了!”
拔银子的事情解决了,老皇帝的担忧全放回了肚子里,李明宇则不动声色的敛下眉眼。
对付这群老家伙,还得比下限,接下来,各位朝臣又启奏了一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儿,眼瞅着就到了散朝时间。
老皇帝表现出一脸的困意,张德全看了一眼坐在龙椅上犯困的老皇帝,站出来尖着嗓子喊。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众人都宣照不宣的保持了缄默,今天想要办的事情也办完了,没必要在这时候跳出来瞎逼逼,早点回家搂着小妾被翻红浪不好吗?
就见大理寺少卿秦大力站了出来,从袖中掏出一本奏本,声音铿锵有力道。
“启禀皇上,臣有事要奏。此次西南之战,臣查到了一些朝中人员和西南四个小国家通敌叛国的证据,已经写在奏本上,请皇上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