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风雨前的宁静
一九五九年的春天,来得格外迟缓。已是阳春三月,四九城的天空却依然灰蒙蒙的,护城河边的垂柳才刚冒出嫩芽,比往年晚了足足半个月。轧钢厂院里的老桃树,往年的这个时候早已花开满枝,如今却只有零星几个花苞,在料峭春寒中瑟瑟发抖。
四合院里,一种诡异的宁静笼罩着每个角落。自打易中海被扳倒后,那些平日里上蹿下跳的禽兽们,竟都出奇地安分起来。
贾家的房门终日紧闭,再也听不到贾张氏尖利的叫骂声。偶尔看见秦淮茹出门倒痰盂,也是低着头快步走过,不再像从前那样四处打量、寻摸着占点小便宜。棒梗那小子更是老实得不像话,见了人远远就躲开,再不敢顺手牵羊。
后院的老刘家更是安静得出奇。刘海中自从上次算盘珠子崩脸事件后,就很少在院里露面。听说是在家苦练书法,想要走文化路线挽回颜面,可惜那手字写得跟蜘蛛爬似的,反倒又添了一桩笑料。
就连最爱搬弄是非的阎埠贵,也变得沉默寡言。每天下班回来就钻进屋里,不再拿着算盘算计东家长西家短。有次钟浩碰见他,老阎居然主动让路,还挤出个比哭还难看的笑脸。
这种变化,院里人都心知肚明——都是让钟浩给震慑住的。
想起扳倒易中海的那场大会,不少人还心有余悸。那天钟浩拿出的一桩桩证据,把易中海这些年做的那些龌龊事抖落得干干净净。假公济私、欺上瞒下、挑拨离间...最要命的是查出了他暗中克扣困难补助的事情,这下可犯了众怒。
易中海当场就被撤了一大爷的职位,现在还在家停职反省。听说街道办还要进一步追究责任,搞不好还要吃官司。
这场风波过后,院里的人看钟浩的眼神都变了。从前是忌惮中带着几分不服,如今却是实打实的敬畏。就连最刺头的主儿,见了钟浩也都客客气气地打招呼。
厂里的变化更是明显。李怀德倒台后,他那些爪牙树倒猢狲散,该清理的清理,该调离的调离。新上任的领导班子对钟浩很是器重,不少重要工作都交给他负责。
如今的采购科,再也不是从前那个清水衙门。在钟浩的经营下,采购科成了厂里最实权的部门之一。不仅保证了厂里的生产供应,还通过一些特殊渠道,为厂里创造了不少额外收益。
工人们的待遇明显改善,食堂的伙食好了不少,偶尔还能吃到罕见的肉食。大家都心知肚明,这多亏了钟浩有本事,能从各种渠道搞到紧俏物资。
但钟浩自己却丝毫不敢放松。他比谁都清楚,眼前的平静只是暴风雨前的假象。
夜深人静时,他常常独自站在院里,望着西北方向出神。父母的消息依然石沉大海,所有打听的渠道都反馈说情况不明,等待通知。这种不确定性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让他寝食难安。
更让他担忧的是系统的预警。这些日子,系统频繁发出警报,提示大规模自然灾害的影响即将显现。气温异常、降水失调、农作物生长迟缓...种种迹象表明,那艰难的三年,正在悄无声息地逼近。
叮!监测到华北地区降水量异常偏低,建议提前储备粮食。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带着少有的紧迫感。
钟浩深吸一口气,转身回到屋里。他打开系统界面,查看牧场和作物区的情况。
得益于时间流速差异,牧场里已经繁衍出相当规模的牲畜群体:五头肥猪、十二只羊、还有三十多只鸡鸭。经济作物区里,土豆、红薯堆满了仓库,新一季的小麦和玉米也长势良好。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钟浩心里清楚,一旦灾荒来临,这些储备只是杯水车薪。
第二天,钟浩开始行动。他通过韩春明的关系,悄悄收购了一批粮食,存放在系统空间里。又让南易利用食堂的渠道,多储备了一些耐存放的食材。
陈雪茹察觉到他的异常,关切地问:最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看你总是在忙些什么。
钟浩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透露部分实情:听说有些地方旱情严重,今年的收成可能不好。我想提前做些准备。
陈雪茹若有所悟,轻声道:需要我帮忙吗?店里还有些闲钱,可以多买些粮食存着。
不用,钟浩握住她的手,我已经在准备了。你的钱留着周转生意,万一...万一有什么情况,店里还需要资金维持。
他没能说出口的是,根据系统预测,这场灾荒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到时候,绸缎庄这种非必需品的生意,肯定会受到巨大冲击。
几天后,钟浩又找到傻柱。自从不再接济贾家后,傻柱的日子好过不少,人也精神了许多。
柱哥,有件事想麻烦你。钟浩递过一支烟,厂里想建个应急储备库,存放些粮食和副食品。你认识人多,能不能帮忙找几个可靠的地方?
傻柱眼睛一亮:这是好事啊!包在我身上!我知道几个地窖,又干燥又隐蔽,保证没问题!
钟浩点点头,心里却另有打算。他确实需要一些明面上的储备,但真正的王牌,还是系统空间里的那些物资。
随着时间推移,异常气候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本该是春雨绵绵的季节,天空却总是灰蒙蒙的,偶尔下点小雨,连地皮都湿不透。护城河的水位明显下降,露出泥泞的河床。
厂里的老师傅们开始议论纷纷:这天儿不对劲啊,都快清明了还这么冷。听说河北那边旱得厉害,麦苗都黄了。可不是嘛,我老家来信说,井水都下去好几丈了。
渐渐地,市面上粮食供应开始紧张。粮店的队伍越排越长,限量供应成了常态。偶尔有些议价粮出售,价格也高得吓人。
四合院里,暗流又开始涌动。
最先坐不住的是贾家。眼看着粮价一天天上涨,家里的存粮却一天天减少,贾张氏又开始作妖了。
这天傍晚,秦淮茹拎着个空米袋回来,脸色灰败:粮店又没粮了,说是要等明天。
贾张氏顿时炸了:等明天?等到什么时候是个头?棒梗正在长身体,饿坏了怎么办?
她眼珠子一转,又打起坏主意:你去傻柱那儿看看,他肯定有办法。
秦淮茹犹豫道:妈,上次咱们已经...
上次是上次!贾张氏打断她,现在是非常时期,他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秦淮茹只好硬着头皮去找傻柱。没想到傻柱这次异常坚决:秦姐,不是我不帮,现在谁家都不宽裕。我这点粮食还得留着应急呢。
贾张氏听说后,又故技重施,坐在院里哭天抢地:没天理啊!老街旧邻见死不救啊!
但这一次,响应者寥寥。大家都有自己的难处,谁还顾得上贾家?
易中海趁机想要重整旗鼓,再次提议开全院大会互相帮助。但还没等他把人召集齐,就被钟浩一句话怼了回去:一大爷要是真有心帮忙,不如把之前克扣的补助款拿出来买粮食分给大家?
易中海顿时哑火,灰溜溜地回去了。
钟浩冷眼看着这一切,心中警铃大作。贾家和易中海的表现说明,一旦灾荒来临,院里的矛盾只会更加激烈。他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当晚,他悄悄找到后院独居的五保户刘奶奶,塞给她一袋小米和几个土豆:奶奶,这些您先拿着,别声张。
刘奶奶激动得老泪纵横:好孩子,这怎么使得...
您就收着吧,钟浩低声道,往后可能还要更难呢。
他又陆续帮助了几户真正困难的人家,都是悄悄进行,不让外人知道。至于贾家之流,他打定主意一分不给——这种白眼狼,帮了也是白帮。
时间一天天过去,天空依然吝啬雨水。四九城的春天,在干旱和寒冷中艰难前行。街上的树木迟迟不吐新绿,护城河的水位越来越低,连最深的地方都能看见河底的淤泥。
粮店前的队伍越来越长,人们的脸色越来越凝重。偶尔有运粮车进城,立刻就会被围得水泄不通。副食品供应更是紧张,肉蛋奶都成了奢侈品。
厂里也开始受到影响。食堂的伙食质量明显下降,馒头越来越小,菜里的油花越来越少。工人们私下议论纷纷,情绪开始躁动。
李厂长紧急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商讨应对之策。
现在的形势很严峻,厂长面色凝重,上级通知,要我们做好长期过紧日子的准备。采购科有什么办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钟浩。
钟浩早有准备,提出一套方案:一是开拓新的采购渠道,我有些关系可以试试;二是加强厂内节约,杜绝浪费;三是适当调整生产计划,优先保障重点任务。
实际上,他早已通过系统储备了大量物资,足够支撑很长时间。但这些不能明说,只能通过特殊渠道慢慢拿出来。
会后,钟浩找到南易:食堂这边要精打细算,能省则省。我这边会想办法补充一些,但不能声张。
南易会意地点头:明白。我会想办法调剂,让大家尽量吃饱。
最让钟浩担心的还是陈雪茹。绸缎庄的生意一落千丈,人们连饭都吃不饱,谁还有闲钱买绸缎?但他知道陈雪茹的性子要强,直接帮助反而会伤她的自尊。
思索再三,他想出一个办法。这天晚上,他来到绸缎庄,看似随意地说:雪茹,厂里想采购一批劳动布做工作服,你这儿能不能接这个单子?
陈雪茹愣了一下:劳动布?我这儿主要是丝绸...
特殊时期嘛,钟浩笑笑,厂里现在需要的是结实耐用的布料。你这儿门路广,帮忙联系联系?
其实这是他特意找的借口,就是要通过订单的方式,给陈雪茹一些资金支持。陈雪茹何等聪明,立刻明白了他的用心,眼圈微微发红:谢谢你,钟浩。
跟我还客气什么。钟浩握住她的手,艰难时期,咱们要互相扶持。
夜深了,钟浩独自站在院里。天空中没有月亮,只有几颗稀疏的星星,在厚厚的云层间若隐若现。远处的胡同里,传来几声犬吠,更添几分寂寥。
系统再次发出预警:叮!监测到未来三个月降水量将持续偏低,建议进一步加强物资储备。
钟浩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心中沉甸甸的。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眼前的宁静,不过是暴风雨前最后的假象。
但他并不恐慌。有了系统的帮助,有了之前的准备,更重要的是有了想要守护的人,他相信一定能度过这个难关。
夜色中,他的目光格外坚定。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要守护好自己在乎的一切。
而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也将成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试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