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断粮之策与全院离心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四九城的街巷里弥漫着糖葫芦和元宵的甜香,孩子们提着灯笼在雪地里追逐嬉戏,家家户户的窗口都透出温暖的灯光和团圆的笑语。然而在这片祥和的节日氛围中,贾家却笼罩在绝望的阴霾里。
自从放射性事件粮票偷窃事件后,贾家在街道的名声彻底臭了。王主任召开居民大会,宣布暂停对贾家的一切补助:贾家屡次违反街道规定,道德品质存在问题,暂时不再享受困难补助。
这个消息对贾家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失去了街道的补助,就等于断了最后的口粮。贾东旭卧病在床需要吃药,棒梗正在长身体,贾张氏年纪大了,全家就靠秦淮茹一个人勉强支撑。而现在,连最基本的粮票都没有了。
天杀的王主任!断人活路啊!贾张氏在屋里捶胸顿足地哭骂,还有没有天理了?要把我们一家老小活活饿死啊!
秦淮茹默默地坐在角落,手腕上那个红色的字印记仿佛在灼烧。自从被轧钢厂开除后,她尝试找过几次工作,但都因为的名声被拒绝了。现在连街道补助都没了,真正的山穷水尽。
妈,我饿...棒梗有气无力地哼哼着,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窗外别人家烟囱里冒出的炊烟。
贾张氏心疼地摸摸孙子的头,突然眼睛一亮:淮茹,你去傻柱那儿看看。今天元宵节,他准带了好吃的回来。
秦淮茹犹豫了一下:可是上次...
上次是上次!贾张氏不耐烦地打断,傻柱那人心软,你说几句好话,他准能分点吃的给咱们。
秦淮茹只好硬着头皮来到中院。果然,傻柱刚从厂里回来,手里提着两个饭盒,哼着小曲往家走。
柱哥...秦淮茹挤出惯有的楚楚可怜的表情,眼角适时地泛起泪花,今天元宵节,家里连顿像样的饭都没有...棒梗饿得直哭...
傻柱脚步一顿,脸上露出犹豫的神色。他确实带了两个饭盒,一个是给自己的,一个是准备给后院的五保户刘奶奶的。看着秦淮茹梨花带雨的模样,他心软了。
秦姐,你别急,我这儿...傻柱正要打开饭盒,突然听到一声冷笑。
柱哥,别忘了上次的事。钟浩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冷冷地看着这一幕,有些人,你帮她一百次她不会记得,一次不帮就能记恨你一辈子。
傻柱的手顿住了。他想起上次秦淮茹偷他菜刀想去换粮的事,心里一阵发寒。那把菜刀是他师父传给他的,要不是他及时发现,就被秦淮茹偷走了。
秦淮茹见状,立刻哭得更凶了:钟浩,你怎么能这么说?我是真的走投无路了...棒梗已经两天没吃顿饱饭了...
钟浩不为所动,反而提高音量让全院都能听见:走投无路?我看是好吃懒做!有手有脚不去劳动,整天想着怎么从别人那里捞好处!我告诉你,我的粮,喂狗也不喂白眼狼!
说着,他地一声锁上厨柜,钥匙转得哗哗响。
秦淮茹气得浑身发抖,却无言以对。院里的邻居们都被动静吸引出来,对着她指指点点。
就是,整天想着不劳而获!上次偷粮票的事还没长记性?这种人就该饿着!
傻柱看着这一幕,终于下定了决心。他拎起饭盒,转身就往后院走:刘奶奶,今天厂里做了元宵,我给你送来了!
秦淮茹眼睁睁看着傻柱走进刘奶奶家,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这一次,她是真的哭了。
回到屋里,贾张氏一看她空着手回来,顿时破口大骂:没用的东西!连点吃的都要不回来!我看你就是存心想饿死我们!
秦淮茹再也忍不住了,哭着反驳:要不是您和棒梗整天惹是生非,咱们家能落到这步田地吗?现在全院的人都看不起咱们,连傻柱都不愿意帮忙了!
好啊!你敢顶嘴了!贾张氏气得抄起扫帚就要打人。
就在这时,易中海闻讯赶来。作为院里的一大爷,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贾家饿死。
都别吵了!易中海摆出领导的架势,老嫂子,淮茹,你们别急。我这就召开全院大会,让大家给你们捐点粮食。
贾张氏顿时喜出望外:还是他一大爷明白事理!咱们院可不能见死不救啊!
然而,当易中海真的召集全院大会时,场面却十分尴尬。
各位邻居,易中海站在院子中央,义正辞严地说,贾家现在确实遇到了困难。咱们都是老街旧邻,不能见死不救。我提议大家每家捐点粮食,帮贾家度过难关。
院子里一片寂静。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人说话。
最后还是二大妈先开口:一大爷,不是我们不想帮,可是贾家这接二连三出事,谁知道帮了之后会不会又被反咬一口?
就是,前院的张婶接话,上次秦淮茹偷粮票,可是人赃俱获。这种人家,帮了也是白帮。
阎埠贵推了推眼镜,慢条斯理地说:一大爷,不是我说您。助人为乐是好事,但也得看值不值得。贾家这分明是自作自受,凭什么要我们买单?
傻柱更是直接:要捐你们捐,我这份是要给刘奶奶的。人家孤寡老人,比某些有手有脚却好吃懒做的人值得帮多了!
易中海脸色铁青,没想到自己的威信竟然下降到这种程度。他看向钟浩,希望他能带个头。
钟浩冷笑一声:一大爷,您要发扬风格是您的事,别拉着全院人下水。贾家有困难可以申请街道补助,而不是在这里道德绑架邻居。
这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众人纷纷附和: 就是!有困难找街道去!我们又不是冤大头!自作自受,活该!
贾张氏见状,一屁股坐在地上,又开始她的老把戏:没天理啊!老街旧邻见死不救啊!要把我们一家老小活活饿死啊!
但这次,没人再吃这一套。大家冷冷地看着她表演,有的甚至嗤笑出声。
易中海无奈,只好说:既然大家都不愿意,那就算了。老嫂子,你们自己想办法吧。
贾张氏傻眼了。她没想到连易中海都放弃了。看着邻居们冷漠的眼神,她终于意识到,贾家在这个院里已经彻底孤立了。
这场失败的全院大会,标志着易中海养老团的初步裂痕。一直以来,易中海靠着道德绑架和舆论压力控制着院里的人,但现在这一套不管用了。大家开始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不再盲目听从一大爷的指挥。
而这一切的改变,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钟浩。他的强硬态度和有理有据的反驳,给了大家反抗的勇气。
当晚,贾家真正陷入了断粮危机。米缸见了底,连最后一点玉米面都吃完了。棒梗饿得直哭,贾东旭躺在床上呻吟,贾张氏和秦淮茹相对无言。
最后还是秦淮茹咬咬牙,拿出最后一点钱去黑市买了些高价粮。但这点粮食撑不了几天,贾家真正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与此同时,钟浩的系统牧场却是一片欣欣向荣。时间流速的差异让作物和牲畜快速生长,土豆红薯堆满了仓库,猪羊肥壮,甚至还孵出了一窝小鸡。
钟浩并没有独享这些产出,而是悄悄地分给了院里真正困难的人家:后院的五保户刘奶奶,前院残疾的老李头,还有几个孩子多的困难户。但他唯独不给贾家,就是要让他们尝尝自作自受的滋味。
这种区别对待进一步加剧了院里的分化。得到帮助的人家感激钟浩,更加疏远贾家;而贾家则越发记恨钟浩,却又无计可施。
易中海试图重整旗鼓,再次树立自己的权威,但响应者寥寥。大家都看清了一个事实:在这个院里,真正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是钟浩,而不是那个只会空谈道德的一大爷。
夜幕降临,家家户户飘出元宵的甜香。唯独贾家屋里冷冷清清,只有棒梗饥饿的哭声和贾张氏的咒骂声在夜空中回荡。
钟浩站在窗前,看着贾家昏暗的窗口,心中没有太多喜悦。这场断粮危机虽然教训了贾家,但也让他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在这个特殊的年代,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道德和人情都要为此让路。
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对贾家这种永远不知道感恩的人,心软就是对自己残忍。只有让他们真正尝到苦头,才有可能改变。
窗外,不知何时又飘起了雪花。钟浩知道,这个漫长的冬天还远未结束,而院里的明争暗斗,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