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蝉鸣刚掠过山脊,山里的银杏苗圃已浸在晨雾里。陆昭衍蹲在 “跨山童梦” 苗畦旁,指尖抚过新叶背面 —— 三枚掌状新叶中,最外侧的那片边缘泛着焦枯的褐,叶背隐约爬着细小红点。“晚晚,这是蓟马啃食的痕迹,” 他用镊子挑起一只暗红小虫,“昼伏夜出的习性,得趁清晨露水未干时防治。”
苏晚背着藤编药箱穿过竹篱笆,箱侧挂着的铜铃随脚步轻响,里面码着浅耕锄、甲基托布津药瓶、盛着薄荷精油的瓷罐,最上层铺着块绣着蝉纹的粗布。“驱虫工具分好类了,” 她弯腰帮他把草垫铺在埂边,指尖蹭过他沾着泥土的工装袖,“儿童款浅耕锄磨圆了刃,成人款包了木柄,你那把刻着‘昭衍’的,尾端还嵌了片新叶标本。” 药箱侧袋飘出酸梅香,“夏至凉面做好了,麻酱里加了山里的莓茶粉,配着腌黄瓜吃正好,还温着绿豆汤解暑。”
她突然从口袋掏出个锦盒,里面是两枚银质蝉纹别针:“给你做的‘护苗蝉’,能别在草帽上,另一枚‘新叶语’是我的,针尾缠了去年的银杏纹线。” 陆昭衍接过别针,发现背面刻着极小的 “晚” 字,与春分簪、嫁接刀形成四季信物链。
苗圃入口传来相机快门声,顾言举着单反追拍晨雾中的新苗,镜头上还套着防蚊罩,林溪抱着个防水硬盘盒快步跟在后面,盒面上贴着孩子们画的护苗漫画。“昭衍哥!夏令营素材拍了半存储卡!” 顾言把相机架在老槐树下,屏幕里正回放新叶特写,“特意换了微距镜头,能拍清蓟马的爬行轨迹,还加了慢动作模式。”
林溪笑着掀开帆布包,里面是叠得整齐的护苗手册和五彩绳:“昨晚和山里孩子一起编的祈福绳,红绳保新叶,绿绳防虫害,还准备了莓茶鲜叶,等下教孩子们做驱虫香囊。” 她帮顾言检查相机设置,指尖划过他晒红的脖颈:“按你说的备了双硬盘,万一存储卡满了能及时导数据,还带了防摔保护套。” 顾言突然从背包里掏出个丝绒袋,里面是枚银质莓茶胸针:“看你包着鲜叶,特意找老银匠打的,和你今天的蓝布裙很配。” 林溪别上胸针时,晨雾恰好散开,阳光透过叶隙落在她泛红的耳尖上,像沾了层莓果粉。
九点整,孩子们的笑声伴着蝉鸣穿透苗圃。双马尾女孩背着草绿色双肩包,素描本最新一页画着 “夏至护苗四格漫画”:第一格识别蓟马痕迹,第二格浅耕松土,第三格喷施药剂,第四格挂香囊,旁边写着护苗口诀:“晨露未干喷药剂,浅耕三寸松根系”。“陆老师!我把夏令营手册补了新页!” 她举起手册,里面贴着春分云养的照片和今早拍的新叶特写,“还做了叶脉书签,每个伙伴都有,正面压了新叶,背面写着结对编号!” 跑起来时,书包上的蝉形挂饰与帆布鞋带撞出轻响,和蝉鸣应和着。
沉默女孩走在队伍中间,手里捧着个竹制工具箱,里面是山里孩子托她带来的莓茶干和驱虫笔记,盒盖刻着 “同护新苗” 四个字。“苏姐姐,” 她声音比上次清亮许多,指尖摩挲着笔记上的字迹,“山里的伙伴发现三株新苗叶尖发黄,担心是根腐病,想让我们一起检查。” 苏晚蹲下来,发现笔记里夹着张手绘的苗圃地图,红圈标注着病苗位置,旁边写着 “跟着城里朋友学护苗”。
陆昭衍已经在苗畦间拉好了示范绳,地上铺着绘有防治步骤的油布。他举起一株病苗,指着根部的褐斑:“大家看,这是根腐病初期症状,夏至多雨易积水,必须先浅耕松土,再灌药防治。” 他握着浅耕锄演示,锄刃在泥土中划出浅沟:“耕的时候要离苗根 10 厘米,深度 3 寸,既能排水又不伤根系,” 他又拿起喷雾器,“甲基托布津要稀释 1000 倍,喷头朝上喷叶背,因为蓟马多藏在那里。”
苏晚在一旁分发工具,给每个孩子递上配套的手套和结对卡:“这是驱虫香囊材料包,莓茶干、薄荷、艾草按比例混好,装在棉布袋里挂在苗上,能驱避害虫。” 她帮最小的男孩调整手套,发现他指甲缝里嵌着泥土:“今早和山里伙伴一起松土了?看这手劲,今天肯定能做好。” 男孩晃着手里的结对卡笑:“阿爸说我戴的草帽能挡太阳,结对的苗儿肯定长得壮!”
顾言正趴在三脚架后拍摄浅耕特写,突然 “呀” 地低呼一声:“存储卡满了!病苗检查的素材还没拍!” 林溪立刻从包里掏出防水硬盘,帮他连接数据线:“早说过拍摄素材多,特意带了 2t 硬盘,能边导边拍,还能防雨水。” 她俯身调整镜头角度,发梢扫过顾言的手背:“从 45 度角拍,能同时拍到松土动作和新叶纹理,比平视更清晰。” 顾言趁机按下快门,画面里林溪的侧脸与沾着露水珠的新叶重叠,像幅夏日静物画。
分组养护开始后,苗圃里响起锄头入土的轻响和喷雾器的嘶鸣。双马尾和山里的小丫头一组,前者喷施药剂,后者挂香囊:“往左一点!叶背要喷匀!” 陆昭衍蹲在旁边,悄悄调整她们的喷头角度:“蓟马藏在叶脉间,要绕着叶片喷,别漏了叶腋。” 沉默女孩带着两个低年级孩子组成 “病苗救治组”,她左手扶稳苗茎,右手浅耕的动作格外标准:“按陆老师说的,离根 10 厘米下锄,灌药要慢,让药液渗进土里。” 她还打开手机视频,对着病苗讲解:“山里的伙伴看,这是根腐病斑,要先松土再灌药……” 屏幕里传来山里孩子们的欢呼,像蝉鸣般热闹。
苏晚在苗畦间穿梭,给每组送去绿豆汤和凉面。看到沉默女孩额角渗汗,她递过绣着新叶图案的手帕:“累了就歇会儿,防治不急,步骤对才最重要。” 沉默女孩接过手帕时,突然从工具箱里掏出包莓茶干:“这是山里伙伴晒的,说和薄荷配着做香囊,驱虫效果更好,还能泡水喝。” 苏晚笑着点头,把莓茶干倒进材料包:“等下教大家做双用香囊,既能护苗又能泡茶。”
正午的阳光驱散了最后一丝晨雾,孩子们的结对苗已经完成养护,每株苗上都挂着写有结对编号的香囊和五彩绳。陆昭衍逐一检查,指尖拂过沉默女孩组的苗儿:“这几株做得最好,松土深度合适,药剂喷得均匀,香囊位置也对,过几天病苗就能好转。” 他指着新叶顶端的嫩芽:“你们看,这芽尖已经泛绿,用不了一周就能长出新叶。”
夏至宴设在老槐树下,苏晚铺好的餐布上摆着刚拌好的凉面和绿豆汤。凉面泛着麻酱香,咬一口满是莓茶的清香,绿豆汤里飘着薄荷,喝一口清润解暑。双马尾把自己的凉面分给小丫头:“这个加了腌黄瓜更爽口!” 小丫头则掏出蜂蜜罐,往大家的汤碗里舀了一勺:“妈妈说蜂蜜能解腻,配凉面正好。”
顾言举着相机拍个不停,镜头里孩子们沾着面屑的笑脸格外鲜活。林溪帮他递过餐盒,突然指着远处的竹筐:“我带了彩笔和布料,我们教孩子们做护苗漫画香囊吧?画好图案缝在袋上,更有意义。” 顾言立刻放下相机:“好啊!还能拍进纪录片正片,就叫‘夏至的护苗信物’。”
下午的手作环节,孩子们围坐在长桌旁画香囊。双马尾的香囊上画着新叶和蝉,小丫头的画着莓茶枝,沉默女孩的画着跨山大桥 —— 桥的一头是星洲苗圃,另一头是山里的木屋,桥上两个孩子正一起挂香囊。“苏姐姐,” 她举起香囊,眼神里带着期待,“能把这个挂在结对苗上吗?我想让山里的伙伴知道,我们一起守护它。” 苏晚点点头,帮她在香囊上系了五彩绳:“等下拍下来发给他们,就像我们一起做香囊一样。”
陆昭衍和顾言正在调试直播设备,屏幕上突然出现星洲苗圃的画面。“陆老师!我们按步骤做了养护!” 镜头里的星洲孩子举着香囊,背景是百年银杏树,“病苗也灌药了,什么时候能来山里和我们一起护苗?” 陆昭衍立刻把镜头对准山里的新苗:“再过两周新叶就能长稳,到时候我们办跨山护苗交流会,” 沉默女孩突然凑过来,拿起话筒补充,“记得每周记录新叶生长,我们互相检查,看谁的苗儿长得好。” 屏幕里传来星洲孩子们的欢呼,像蝉鸣般热烈。
夕阳西斜时,孩子们在苗圃旁的空地上办起了 “护苗故事会”。双马尾讲了漫画里的护苗故事,小丫头唱了山里的护苗歌谣,沉默女孩捧着笔记本念道:“今天和城里伙伴一起松土、喷药,新苗的病会好起来,就像我们的心越来越近。” 陆昭衍和苏晚并肩站在老槐树下,看着孩子们围坐的身影,新挂的香囊在晚风里轻轻摇晃,香气混着莓茶味漫开。
“你看,” 陆昭衍指着最外侧的一株苗,“这是沉默女孩结对的,叶背的蓟马少了很多。” 苏晚笑着点头,发梢扫过他的肩膀:“我准备了跨山护苗日记,以后每周让结对的孩子互相写信,附上新叶照片。” 顾言突然喊了一声,镜头对准天空:“快看!晚霞里有飞鸟!” 一群灰雀掠过苗圃,翅膀剪开暮色,恰好落在老槐树的枝桠上,与香囊相映成趣。
回民宿的路上,孩子们抱着自己的香囊和漫画睡着了。沉默女孩靠在车窗上,手里攥着山里伙伴送的莓茶枝,枝干上系着五彩绳,背面写着 “秋天一起摘银杏果”。苏晚从背包里掏出个锦盒,递给陆昭衍:“这是我做的夏令营纪念章,正面是新叶蝉纹,背面刻着‘跨山护苗’。” 陆昭衍接过,发现章柄上缠着两人去年织的银杏纹线,与蝉纹别针遥相呼应。
夜幕降临时,民宿的灯笼亮起了暖黄的光。陆昭衍把今天的照片存进硬盘,新建的文件夹叫 “夏至护苗”,里面有孩子们松土的专注、做香囊的欢笑、飞鸟掠过的剪影。苏晚则在护苗日记上添了新页,贴上沉默女孩的香囊照片,旁边写着:“夏至,跨山的童梦在新叶上生长。”
手机突然响起,是星洲大学教授发来的视频。镜头里,星洲苗圃的新苗挂着同款香囊,孩子们正对着镜头挥手:“我们的新叶长到 5 厘米了!” 教授的声音带着笑意:“秋季银杏节定在霜降,到时候让城乡孩子一起摘果、做标本。”
陆昭衍把苏晚揽进怀里,下巴抵在她发顶:“秋天,我们就带孩子们一起摘银杏果,做跨山标本集。” 苏晚抬头,看见窗外的月光落在书桌上的浅耕锄上,反射出细碎的光。顾言发来的消息弹出屏幕,是张林溪别着莓茶胸针的照片,配文:“纪录片素材剪好了,结尾留了秋季摘果的伏笔。”
苏晚拿起笔,在护苗日记的扉页写下:“蝉鸣护新叶,童梦跨山长。待续,霜降摘金果,童梦共收藏。”
夜风穿过山腰的莓茶园,茶香落在苗圃的新苗上。那些挂着香囊的枝桠、沾着莓茶香的凉面、写满心愿的漫画,都在夏夜里悄悄酝酿着生机。就像陆昭衍说的,夏天从来不是独自生长的 —— 它藏在松土的锄刃上,躲在跨山的直播里,落在每个期待收获的童梦里,等着在某个金风送爽的秋日,结出满枝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