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回响冲击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联军舰队笼罩在一种精神上的疲惫与警惕之中。那文明残骸静静地悬浮着,仿佛刚才那场意识风暴与它无关,但其内部蕴含的危险已展露无遗。
然而,从探索队带回的数据存储设备中解析出的残缺星图,指向了残骸内部一个被标记为“核心数据库”或类似功能的区域。伏羲网络在初步分析了恢复出的能量系统蓝图碎片后,给出了惊人的评估:该文明的能量技术,尤其在高效转化和稳定输出方面,可能远超联军现有水平。若能获得完整或更大部分的数据,或许能极大缓解联军能源枯竭的困境,甚至对星火方舟的界层稳定系统产生飞跃性提升。
机遇与风险再次被摆上台面。这一次,争论更加激烈。
“还要进去?我们刚刚才差点全军覆没在那见鬼的回响里!”一位小型文明的领袖在通讯频道里激动地喊道,他的声音还带着一丝未散尽的恐惧。
“但能源是我们最大的短板!如果那里真的有能解决我们问题的技术,冒再大的风险也值得!”另一位代表反驳道,目光热切地盯着那份残缺的蓝图。
“内部环境极度危险,且有强烈意识侵蚀。再次派遣实体探索队风险过高。”终末守望号冷静地分析。
邹玥沉默地听着争论,目光却投向了伏羲网络的主界面。一个大胆的、高风险的计划在她和伏羲网络的共同推演下逐渐成型。
“或许,我们不需要派遣大规模的实体队伍。”邹玥的声音让争论暂时平息,“伏羲网络,报告远程深度链接入侵该‘核心数据库’区域的可行性。”
伏羲网络的回应依旧平静无波:“基于已获取的残骸结构数据及能量签名模式,建立超远程高带宽数据链接存在19.3%的成功概率。目标区域防御机制未知,存在遭遇数据防火墙、信息陷阱、乃至敌对AI反击的高风险。一旦链接建立,伏羲网络主体可能受到直接攻击或污染。”
“也就是说,有可能成功。”邹玥捕捉到了关键信息,“如果成功,我们可能获得至关重要的技术;如果失败,最坏的结果是伏羲网络受损,但联军实体力量得以保存。”
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伏羲网络是联军的中枢神经,一旦严重受损,后果不堪设想。但能源问题又是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
经过与各文明代表的紧急磋商,最终决定采纳这个高风险方案:由伏羲网络执行一次超远程的“数据深潜”,尝试入侵并下载目标区域的数据。联军舰队则提供全力支持,包括能量供应、链接稳定以及最重要的——网络安全防护。
“湮灭文明,你们的逻辑特性对信息层面攻击抗性最高,由你们负责构建第一道外部防火墙。”
“索尔塔文明,密切监控残骸及周边能量波动,任何异常立即报告。”
“所有单位,非必要系统能耗降至最低,优先保障伏羲网络运算与链接能量需求!”
命令下达,联军如同一个整体般行动起来。庞大的能量通过专用管线汇聚向星火方舟,供伏羲网络使用。一道无形的、高度加密的数据流,如同一条极细的丝线,从星火方舟射出,精准地刺入巨大残骸的某个接口节点,向着深处那未知的目标区域探去。
伏羲网络的主体意识(如果那能称为意识的话)沿着这条脆弱的链接,跨越虚空,冲入了文明残骸的数据海洋。
那是一片怎样的景象?
无序、混乱、破碎的信息洪流如同宇宙诞生初期的混沌风暴。破碎的代码、扭曲的影像、失真的音频、无法理解的数据包……它们互相碰撞、撕裂、又重组,形成一个个短暂存在的、光怪陆离的漩涡。这里同样充斥着往昔回响的情感碎片,但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纯粹的数据恶意,试图同化、覆盖、吞噬任何外来有序的数据结构。
伏羲网络如同逆流而上的鱼,艰难地辨识着方向,规避着那些明显的数据陷阱和狂暴的信息乱流。它的运算资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耗着。
“链接稳定性78%...遭遇第一道防火墙……尝试绕过……”
“检测到模仿回响的情感数据包攻击……已隔离……”
“发现目标区域入口……入口存在高强度加密及活性防御机制……”
进展缓慢而危险。每一次突破都伴随着极高的风险。突然,伏羲网络报告:“警告!触发隐藏数据防卫机制!遭遇高强度数据流冲击!特征识别……类似‘数据清道夫’或低级防御AI!”
瞬间,原本就混乱的数据海洋变得更加狂暴。无数恶意的、具有主动攻击性的数据流如同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从四面八方涌向伏羲网络的链接通道!
“防火墙压力急剧升高!链接稳定性下降至45%!”终末守望号报告。
“加大能量输出!稳定链接!伏羲网络,优先下载已接触到的核心数据包,必要时可放弃非关键数据!”邹玥紧握双手,她能通过火种源感受到那数据层面的激烈对抗。
伏羲网络不再试图规避,而是如同冲锋的战士般,强行突破最后一道加密壁垒,冲入了那个被标记的区域。那里并非井然有序的数据库,而更像是一个被摧毁的图书馆,数据碎片如同雪花般飞舞。
它疯狂地抓取着所有看似重要的数据包,同时承受着防御机制的疯狂攻击。链接通道剧烈波动,随时可能中断。
“获取数据量13%...25%...41%...链接即将崩溃!”
“撤回来!立刻断开链接!”邹玥下令。
伏羲网络的数据流如同退潮般迅速回缩,身后是穷追不舍的恶意数据洪流。就在链接即将彻底崩溃的前一刻,它携带着最后一批数据包成功撤回。
嗡!
数据链接彻底中断。伏羲网络的主体一阵剧烈的波动,数个次级运算节点过载冒烟,显然受到了不小的损伤。需要时间进行自我修复和清理潜在的数据污染。
但,它带回了东西。
大量残缺不全,但经过初步筛选确认蕴含高价值技术信息(尤其是能量技术)的数据包,以及……一些看似无关的、零散的、关于这个文明历史末期遭遇的记录碎片,其中反复提到了“观测者”、“净化协议”、“不可逆的畸变”等词语。
一次险象环生的深潜,付出了伏羲网络部分损伤的代价,但收获可能足以改变联军的命运。技术数据被立刻交由相关团队进行破译和验证。而那些历史碎片,则引起了邹玥极大的关注。
观测者?它们与主神协议下的观测者,是同一类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