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
一篇帖子,在夏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微光”上,开始悄然发酵。
帖子的标题很长,也很朴实。
《我60岁的妈妈,为了和我说话,开始学玩〈双人成行〉》
发帖人叫李思,一个在京华打拼的普通白领。
帖子的内容,是一段段真挚的文字,配上几张粗糙的截图。
“我是一个标准的‘社畜’,一年回不了两次家。和我妈的通话,永远是三板斧:‘吃了吗’、‘身体好吗’、‘钱够不够花’。然后就是长久的沉默。”
“前几天,我妈在电视上看到了那个游戏科学林总的演讲。她突然给我打电话,小心翼翼地问我,那个能‘搭桥’的游戏,她能不能玩。”
“说实话,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荒唐。我妈连智能手机都用不利索,怎么可能玩电脑游戏?”
“但我还是答应了。我不想让她失望。”
“接下来的过程,堪称折磨。远程教她注册账号,教她下载游戏,教她用手柄……我吼了她好几次,她就像个犯错的小孩,不停地说‘对不起,妈妈太笨了’。”
“那一刻,我心如刀绞。”
“直到我们进入游戏。我必须得感谢游戏科学,感谢他们那个变态的‘亲情版’。”
“你们能想象吗?一个游戏启动器,字体比我脸还大。里面有个按钮叫‘呼叫救援’,点一下直接视频弹到我脸上。”
“最离谱的是,游戏里有个巨大的红色按钮,叫‘呼叫客服’。我妈真的点了,一个很温柔的小姑娘出现在视频里,花了半个小时,就为了教我妈怎么用左摇杆走路,右摇杆转视角。”
“那一刻,我差点哭了。这tmd哪里是客服,这是赛博保姆!”
“游戏里还有语音提示。‘阿姨,这里要和您儿子一起踩下开关哦。’‘阿姨,您儿子掉下去了,快按x键把他拉上来呀!’”
“我们玩得很笨拙,一个关卡死几十次。我妈不停地道歉,我也不停地安慰她。”
“就在我们无数次失败,终于合作打败第一个boSS——一个暴躁的吸尘器时,我妈在语音里,发出了我这辈子听过的,最开心的笑声。”
“游戏结束后,她用输入法,一字一字地敲了很久,给我发来一条消息。”
帖子的最后,是一张聊天记录的截图。
上面只有一句话。
【儿子,今天,很开心。我们,下次,什么时候,玩?】
帖子到这里,戛然而止。
评论区,却在一瞬间,火山般地爆发了。
起初,只有几百条评论。
“看哭了,想我妈了。”
“我已经下单了,这就给我爸打电话!”
“游戏科学,我tmd服了!人家做游戏要钱,你做游戏要命啊!我的眼泪不值钱吗!”
但很快,随着帖子的转发量几何级数增长,评论区彻底沦陷。
无数的年轻人,在这篇帖子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跟我爸上一次好好说话,还是在三年前。我们之间,好像除了钱,就没别的话题了。”
“我也是,每次打电话回家,我爸第一句就是‘没钱了?’,我说不是,他就‘哦’一声,然后把电话给我妈。”
“我已经忘了怎么和父母沟通了,这篇帖子像一记耳光抽在我脸上。”
“别说了,游戏已买,今晚就回家,逼我爸跟我一起‘搭桥’!”
“#我妈为了我玩双人成行#”这个话题,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冲上了微光热搜榜。
第一名!
无数的截图和故事开始涌现。
有儿子教爸爸的,有女儿教妈妈的,甚至有孙女教爷爷奶奶的。
笨拙的操作,啼笑皆非的失误,久违的笑声,和解的拥抱。
这些真实的,带着温度的画面,汇聚成一股洪流。
它冲垮了所谓“电子鸦片”的污名。
它击碎了代际之间那堵冰冷的墙。
游戏科学的后台。
苏小雨看着那条如同心电图般疯狂向上拉升的销量曲线,又看了看屏幕上那个爆火的帖子。
她的手,微微有些颤抖。
她终于明白了林墨那句话的真正含义。
“风,已经吹出去了。”
这阵风,吹向了夏国的每一个角落。
吹进了无数个沉默的家庭。
林墨站在她身后,看着屏幕上那张聊天截图。
【儿子,今天,很开心。我们,下次,什么时候,玩?】
他轻声说道。
“桥,搭起来了。”
...
一夜之间,#带爸妈打游戏#、#家庭破冰行动#、#赛博搭桥#等一系列话题,以一种近乎蛮横的姿态,血洗了所有社交媒体的热搜榜单。
起初,人们只是在李思的帖子下流泪,感怀。
但很快,行动开始了。
无数的年轻人,像是响应了某种古老的号召,纷纷将《双人成行》这款游戏,带回了那个他们或许已经很久没有用心交流过的家庭。
“爸,别看报纸了,过来,我教你个好玩的。”
一个在律所实习的年轻人,将手柄塞进他那不苟言笑的父亲手里。
父亲眉头紧锁,看着屏幕里那个笨拙的黏土小人,语气生硬。
“搞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半小时后。
“不对!你那个钉子要往左边扔一点!对!就是那里!跳!”
父亲的声音,第一次在游戏这件事上,压过了电视新闻的声音。
“妈,这个键是往前走,对,就是这个……”
一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正耐心地教她那位连微信支付都用不利索的母亲。
母亲戴着老花镜,小心翼翼地操作着,角色一次次掉下悬崖。
她急得满头是汗,不停道歉。
“闺女,妈是不是太笨了?”
女儿笑着摇头,握住母亲布满老茧的手。
“妈,你一点都不笨。你看,我小时候学走路,不也摔了几百次吗?你那时候可没嫌我笨。”
母亲的眼眶,瞬间就红了。
相似的场景,在夏国的千家万户上演。
客厅里久违的笑声,取代了新闻联播的背景音。
饭桌上尴尬的沉默,被“今天那个boSS怎么打”的热烈讨论所替代。
父子间紧绷的关系,在一次次“你掩护我,我拉你上来”的合作中悄然融化。
母女间无言的隔阂,在“我们终于通关了”的击掌相庆中冰消雪释。
《双人成行》彻底“破圈”。
它不再仅仅是年轻人的潮流玩具,情侣间的感情试金石。
它变成了一场现象级的家庭社交活动。
甚至连《夏民日报》都发表了评论员文章,标题是《一座小小的“桥”,连接两个世界》,文章盛赞了这种利用新兴科技手段,弥合代际鸿沟的创新尝试,称其为“数字时代的温情回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