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夏国。
《孤勇者》的mV发布不过短短几个小时,就已经在各大平台完成了屠榜的壮举,
数据曲线像是失控的火箭,以一种蛮横的姿态,冲向了所有人都无法预料的高空。
汤圆的眼睛布满血丝,那是兴奋与疲惫交织的产物。
他一遍遍刷新着微博页面,看着那不断飙升的评论和转发,嘴里一直念叨着。
“疯了……都疯了……”
直到苏小雨拿着手机,快步从外面走了进来,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
“林总!”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她身上。
苏小雨举起手机,屏幕上是一个蓝底白字的官方认证账号。
【夏国之声】。
这是一个拥有上亿粉丝,字字千钧的官方喉舌。
就在几分钟前,这个账号转发了《孤勇者》的mV。
没有过多的评论,只有一行简短却力重万钧的配文。
苏小雨深吸一口气,一字一句地念了出来。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致敬每一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孤勇者!”
轰!
汤圆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官……官方下场了?”
他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
如果说之前的全网爆火,还只是商业层面的巨大成功。
那么【夏国之声】的这句转发和点评,则彻底改变了这件事的性质。
它意味着,这首歌,这部mV,已经突破了娱乐的范畴,被赋予了国家层面的价值认可。
柳知夏也站了起来,她的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
她看着那行文字,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又浮现出林墨那张平静的脸。
那个男人,他……他连这一步都算到了吗?
不,这已经不是计算了。
这是一种共鸣,一种当作品的精神内核与整个时代的情绪同频共振时,才会产生的恐怖力量。
然而,震撼远未结束。
还没等众人从【夏国之声】的转发中回过神来,苏小雨的手机再次震动。
另一个同样重量级的官媒账号【夏民日报】,紧随其后。
他们不仅转发,更直接发起了一个话题。
苏小雨的瞳孔骤然收缩,她几乎是失声念道:
“他们……他们发起了一个话题……#我的孤勇者故事#……”
“邀请……邀请全国网友,分享身边那些不为人知,却在默默付出的英雄事迹……”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办公室里,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这接二连三的重磅消息砸得有些发懵。
他们看着苏小雨,又看了看彼此,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
一个商业动画的宣传曲,一个游戏的主题mV,竟然引动了两大顶流官媒接力站台,甚至,还由此衍生出了一场席卷全国的社会性话题?
这已经不是商业奇迹了。
这是文化现象。
“快!快看话题广场!”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所有人如梦初醒,纷纷掏出手机,点进了那个刚刚诞生,却注定要载入史册的话题。
#我的孤勇者故事#
话题广场刚刚建立,里面的内容却像被投入了核弹的海洋,瞬间沸腾。
无数的故事,无数张面孔,从网络的四面八方奔涌而来。
伴随着那首熟悉的旋律,一幕幕画面,在所有人眼前展开。
“爱你孤身走暗巷…”
画面里,是一个缉毒警察的第一视角。
镜头在昏暗破败的筒子楼里剧烈晃动,耳边是急促的喘息和心跳。
他没有援军,没有灯光,前方是未知的危险和穷凶极恶的毒贩。
评论区里,有人留言:“我哥哥就是一名缉毒警,他牺牲的时候,我们甚至不能为他立碑,这句歌词,我听一次,哭一次。”
“爱你不跪的模样…”
一张照片。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在一次次失败的实验数据面前,佝偻着背,却固执地没有坐下。
他身后的小黑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那是他与世界级难题的对峙。
有人配文:“这是我们学校的李教授,为了攻克‘卡脖子’技术,他三年没有回过家,他说,跪着,搞不了科研。”
“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
一段手机录的视频。
凌晨三点的医院抢救室,一个年轻的女医生,刚刚结束了一场长达八小时的手术。
病人没能救回来。
她靠在墙上,摘下口罩,脸上全是勒痕,汗水和泪水混在一起。
她没有哭,只是用手背狠狠抹了一把脸,眼神疲惫,却又像淬了火的钢。
“去吗?配吗?这褴褛的衣裳…”
一个皮肤黝黑的男人,站在悬崖边上。
他身上穿着洗到发白的迷彩服,脚下是万丈深渊,对面是连绵的雪山。
他是无数个边防战士中的一个,用最平凡的血肉之躯,守卫着这个国家的寸寸山河。
他的身后,万家灯火。
他的身前,风雪边关。
“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
视频的剪辑开始加快。
画面里,有顶着台风天送外卖的骑手,有在暴雨中疏通下水道的工人,有凌晨四点就起来扫大街的环卫工,
有在网暴下依旧坚持发声的科普作者,有为了一个订单跑遍全城的销售员,有在手术台前连续站立十几个小时的外科医生……
他们是父亲,是儿子,是妻子,是女儿。
他们是这个庞大社会里,最不起眼的一颗颗螺丝钉。
他们没有光鲜的履历,没有万众瞩目的舞台,他们的梦想卑微到只是想让家人过得好一点,只是想对得起自己这份工作。
可当他们迎着风,迎着雨,迎着质疑,迎着疲惫,依然选择战斗时,
那佝偻的背影,那平凡的面孔,却迸发出比任何聚光灯都耀眼的光芒。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歌声在此刻抵达高潮。
无数个视频被剪辑到了一起。
消防员冲入火海的背影。
抗洪战士用身体铸成的堤坝。
疫情中逆行的白衣天使。
在深山里点亮孩子未来的支教老师。
……
无数张平凡而又伟大的脸,在屏幕上交替闪现。
他们没有名字,他们只是一个个代号。
他们是“消防员”、“医生”、“老师”、“警察”、“工人”、“农民”……
他们,是这个国家的基石。
是这个时代的,无名英雄。
微博崩了。
在亿万网友汹涌的情感洪流冲击下,这个号称能承受八个明星同时出轨的平台,第一次因为正能量而陷入了瘫痪。
游戏科学的办公室里,一片死寂。
许多年轻的员工,已经忍不住捂着脸,发出了低低的啜泣。
汤圆的眼眶红得像要滴出血,他看着那些故事,那些画面,身体在微微颤抖。
他一直想做一部属于夏国自己的神话。
他以为神话是孙悟空,是哪吒,是那些毁天灭地的英雄。
直到今天他才明白。
真正的神话,就写在这些平凡人的身上。
柳知夏的脸上,也早已被泪水打湿。
她看着屏幕上那些为了生活、为了责任、为了梦想而拼尽全力的人们,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与骄傲。
她终于明白,林墨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歌。
他写的不是金克丝,不是蔚。
他写的,是众生。
是每一个,在命运的泥潭里挣扎,却依旧不肯低下头颅的,孤勇者。
舆论的狂潮,还在继续发酵。
当微博的技术人员紧急修复好服务器后,人们发现,事情已经朝着一个更加宏大的方向奔涌而去。
夏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位泰斗级教授,公开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
标题,言简意赅,却掷地有声。
【《孤勇者》:一首为时代谱写的战歌】
文章里,老教授从乐理、结构、编曲等专业角度,对这首歌进行了细致的剖析。
但他着墨最多的,是歌词的文学性和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
“……它的旋律并不复杂,甚至有些口语化,但这正是它最高明的地方。
它放弃了华丽的辞藻和艰深的技巧,用最质朴的语言,直抵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这一句,是整首歌的文眼,也是它能够引发如此巨大社会共鸣的根源。
它打破了传统对于‘英雄’的定义,将聚光灯从少数的精英身上,投向了广袤的大地,投向了那些沉默的大多数……”
“……它告诉我们,英雄不问出处。
那些在暗巷里独行的人,那些在绝望中对峙的人,那些身着褴褛衣裳却敢于向命运宣战的人,他们同样是英雄。
这是一种人文主义的终极关怀,是一种对平凡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文章的最后,老教授写道:
“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抚慰人心的靡靡之音,更需要这样能够振聋发聩,能够凝聚人心,能够点燃斗志的战歌。
从这个意义上说,《孤勇者》已经超越了一首歌曲的范畴。
它是时代的缩影,是人民的心声,是一面……能够映照出我们这个民族,最坚韧、最不屈精神的镜子。”
这篇文章,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了本就沸腾的舆论海洋,激起了千层巨浪。
它为这场全民狂欢,做出了最权威,也最深刻的注脚。
苏小雨念完文章的最后一句,缓缓放下了手机。
办公室里,依旧安静。
汤圆慢慢地坐回椅子上,双手捂住了脸,肩膀在剧烈地耸动。
柳知夏靠在墙边,仰着头,努力不让新的泪水掉下来。
他们看着彼此,眼神里是同样的震撼,同样的恍惚,还有一丝丝……敬畏。
直到这一刻,他们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参与的,究竟是怎样一个项目。
这已经不是商业了。
甚至,也不仅仅是文化。
这是一场,由一首歌,一部mV引发的,席卷了整个社会,必将被载入史册的……
文化事件。
而他们,是这场事件的亲历者,更是缔造者。
柳知夏的目光,穿过人群,望向了林墨。
这个男人,现在在想什么呢?
她不知道。
她只知道,从今天起,林墨这个名字,将与“孤勇者”这三个字一起,被刻在这个时代的记忆里。
再也,无法抹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