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城,星火电子厂门口。
“卖完了?”
“今天又卖完了?我天不亮就来排队了啊!”
一个中年汉子扯着嗓子,满脸不甘。
销售员满头大汗,嗓子都喊哑了。
“各位乡亲,各位同志!真没了!今天的货真没了!”
“生产线都快干冒烟了,我们也没办法啊!”
人群里,一个从外省专程赶来的小伙子,颓然地坐在自带的小马扎上,看着手里被捏得皱巴巴的介绍单,眼神里满是失落。
他为了买这台“星火”,坐了三十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
这样的场景,在全国各地新开的几十个销售网点,每天都在上演。
“星火”,已经不是一台机器。
它成了一种现象,一个符号。
无数封信件雪片般飞进星火电子厂。
“尊敬的张汉玉厂长,我是一个山区的民办教师,我用您发明的机器,给孩子们上了第一堂真正的‘看世界’课,他们看到了天安门……”
“张总设计师,我是个养鸡专业户,我用星火信息机查到了最新的饲料配方和市场价格,今年肯定能多赚不少钱!您是活菩萨!”
“……我儿子高考,就是靠着星火信息机上的资料,才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我们全家感谢您!”
厂长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张汉玉眼窝深陷,布满血丝,桌上的茶杯里泡着浓得发黑的茶叶,已经换了三四遍水。
他已经连着半个月,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不行,产能还是跟不上。”
他用手指重重敲着桌上的生产报表。
“鹏城本地的几家电子厂,我已经都谈下来了,授权他们代工一部分组件。”
“但是核心的主板和芯片,我们必须自己攥在手里!”
他对面的王小明也是一脸疲惫,但眼神里却全是亢奋。
“汉玉,你简直是个神仙!”
“你知道吗?现在上下游那些厂子,全被我们盘活了!以前那些哭着喊着没订单的厂长,现在天天堵我们门口,求着给咱们供货!”
“还有那些以前对我们爱搭不理的专家,现在一个个打电话来,想搞技术合作,脸变得比翻书还快!”
张汉玉只是平静地听着,没什么表情。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空地上,新一批的生产设备正在卸货,工人们干劲十足。
这把火,烧得比他想象的还要旺。
这很好。
但这还不够。
几天后,一辆挂着京城牌照的红旗轿车,悄无声息地开进了星火电子厂。
车上下来一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者,身后跟着几位穿着中山装的干部。
他们没有惊动任何人,直接走进了生产车间。
当看到流水线上,工人们有条不紊地组装着一台台“星火”,当看到研发中心里,年轻的技术员们围着图纸激烈地讨论时,老者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会议室里,老者紧紧握着张汉玉的手。
“好小子!”
“你为国家,为人民,立了大功!”
“国家不会忘记你,人民不会忘记你!”
老者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一周后,国家级表彰文件正式下发。
“星火计划”被定性为国家信息产业发展的“火炬工程”。
张汉玉,作为总设计师,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称号,并获得一枚沉甸甸的“科技先锋”勋章。
二十六岁的科技先锋。
全国独一份。
消息传出,举国轰动。
张汉玉这个名字,一夜之间,响彻大江南北。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他成了一个时代的偶像,一个从底层靠着知识和奋斗改变命运的传奇。
无数的赞誉和荣誉涌来,他却把自己关在了办公室里。
夜深人静。
张汉玉拉开抽屉,拿出那枚金光闪闪的勋章,放在桌上。
他没有多看一眼。
他缓缓地在桌上铺开一张巨大的,崭新的全球地图。
他的手指,越过广袤的土地,越过辽阔的东海。
最终,重重地落在了太平洋彼岸的那个国家上。
真正的战场,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