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碰见一大爷,何雨柱没搭话——昨晚那些弯弯绕绕的试探让他腻烦。
虽说没挑明,可那点心思瞒不过他的眼睛。
一大爷却主动凑上来:
“柱子,昨儿去看刘海中了?”
何雨柱点头:
“嗯。”
一大爷追问:
“情况咋样?”
何雨柱装糊涂:
“什么咋样?我就留了点水果和十块钱。
忙着呢,哪顾得上多待。”
瞥了眼手表抬脚就走:
“到点儿了,先忙去。”
望着他背影,一大爷直皱眉:这小子当官就心硬了?可他对老太太照样殷勤,天天雷打不动来做饭。
但要说不念旧情,怎么对刘海中的事这么冷淡?
满肚子疑问的一大爷也上班去了。
何雨柱在厂长办公室听杨厂长汇报:
“设备都到位了,接下来?”
“先把零件搬新厂房。
电路通了没?”
杨厂长拍胸脯:
“早备齐了,没电哪行?”
“成,我待会儿去验收。
厂里还有别的事?”
杨厂长叹气:
“还不是粮食!亏得你推荐的刘岚能干,每天多少能弄来点,可这点儿哪够?工人们......”
何雨柱打断道:
“是他们家属饿肚子。
咱厂定量每人每天0.6斤,外面百姓才0.2斤。
重劳力饿不着,问题是他们得往家带口粮。”
何雨柱分析道:
工人们每天只有一顿饭,如果独自吃虽然不能完全饱腹,但也能吃个七八分。
现在连这都吃不饱,肯定是把口粮带回家分给家人了。
这也情有可原,毕竟谁工作不是为了养家糊口?
但粮食定量是国家统一规定,别说是我,就算是国家也难以额外采购粮食补充。
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
杨厂长听后颔首称是:
你说得都对。
只是我这个厂长当得不称职,连工人的温饱都解决不了。
何雨柱笑着回应:
厂长这是在点我呢。
要是全国粮食充足,我或许还能想办法采购。
但现在连救济粮都捉襟见肘,据说外面已经有人饿死了。
这种局面下,哪怕有天大的本事,我也变不出粮食来啊。
杨厂长叹了口气:
是我病急乱投医了。
话说回来,你那边厂房需要多少工人?
何雨柱摇摇头:
目前不需要工人。
现在就是建一个科研基地,等技术研发完成并整理好后,会交给你们在其他地方建厂。
这个基地就作为我的主要实验场所。
杨厂长欲言又止,最终说道:
那你专心研究吧。
真出了成果,我一定向上级为你争取应有待遇。
何雨柱淡然道:
现在这样挺好的。
来了人还得由我指导,反而耽误研发进度。
不如我一个人来得自在。
杨厂长理解地点点头。
何雨柱的特殊情况他再清楚不过——能调来的人水平都不及他,而能与他比肩的专家又各有任务。
况且许多学者对这个初中肄业的厨子并不看好,认为他所谓的研究成果不过是基础知识的应用,或是偶然的实验发现。
国家之所以给予何雨柱特殊待遇,全因他的发明能创造外汇收益。
至于那五万经费和一座公馆,对个人是巨额财富,但在国家层面不过是九牛一毛。
外人眼里何雨柱只是个普通技术员,殊不知这份平凡是他精心维持的表象。
若是太早显露锋芒,只怕早就被发配到偏远山区劳改了。
如今他刻意保持低调,就是不想卷入是非漩涡。
星辰科研基地里,王团长正带着工兵们整理设备,见到何雨柱立即迎上前:何厂长总算来了,您最近可真是大忙人!
设备用得顺手吗?何雨柱笑着问。
王团长连连点头:太省事了!原本要干一个半月的工程,现在十几天就完工。
这些新工具真是帮了大忙!
那就好。何雨柱满意地说。
王团长搓着手问道:有个难题想请教您。
我们现在铺路遇到个麻烦——人工压实的路面总是不平整,但不压实又影响使用寿命......
何雨柱立即想到压路机的原理:一周后来拿设计图吧,你们找厂家按图制作就行。
这么快就有方案了?王团长瞪大眼睛。小改进而已,先做个样机试试效果。何雨柱轻描淡写地回答。
虽然挂着厂长的名头,何雨柱实际只负责技术研发。
这半年来通过技术革新,他暗中积累了巨额财富。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四五百万元的存款足以让他衣食无忧。
如今国家支持他的科研项目,钱财权位反倒成了次要。
何雨柱真正的抱负是推动科技飞跃,让祖国早日迈进星际时代。
只是当前形势所限,他必须韬光养晦,等待合适时机再大展拳脚。
得益于特殊天赋和推演能力,何雨柱比从前更加雄心勃勃。
但现实的枷锁让他明白:在风暴过去前,唯有暗蓄实力才是上策。
与王团长道别后,何雨柱走进厂房,着手组装他的机器人。
这个由他亲自设计的机器人融合了机关术与电子科技,光零件就耗费数十万件。
若按传统机关兽标准,所需零件更将突破千万级别。
组装台上摆满了密密麻麻的液压装置,数万个大小不一的动力单元通过电力驱动,这些电池正是何雨柱的最新研发成果。
虽然还能采用其他能源方式,但受限于当前设备条件,他选择先用电力推进项目。
整整七天里,何雨柱除了探望老太太外,所有时间都泡在厂房调试设备。
当最后一个零件安装完毕时,他启动了自制超级计算机。启动成功,伟大的造物主,您好,我是紫薇。屏幕闪烁着蓝光。更改称呼设定。何雨柱下达指令,一级命令保留,二级称呼改为柱子。
指令确认。
柱子,你好!
这套被何雨柱秘密命名为星辰系统的AI,很快完成了首批指令测试。
随着zzj001号机器人顺利启动,厂房里响起金属碰撞的韵律声。执行效率提升30%。何雨柱检查着数据流,紫薇,以后简化为接收确认模式。
明白,柱子。电子音干脆利落地回应。
望着有序运转的生产线,何雨柱嘴角扬起满意的弧度。
何雨柱满意地看着zzjool号机器人快速复制自身,机器的效率远非人力可比。
虽然他的制造技术已是顶尖水平,但仍无法与机械的精准快捷相提并论。
趁着机器人高效运作的间隙,何雨柱着手制作所需的键盘与鼠标。
他本想设计全新键盘布局,但考虑到前世养成的输入习惯,最终选择了沿用国际通用键位方案。
创新的代价是重新适应,这显然得不偿失。
短短时间内,配套的外设便与那台超前时代的显示器完美适配——这台显示设备的清晰度远超当下电视机百倍,尽管彩色电视技术早已被他公之于众。
完成硬件组装后,何雨羽立即投入图形软件与摄像模块的编程工作。
为赋予紫薇完整的视觉与听觉功能,他同步展开了多项设备的研发。
次日所有组件完工时,他下达指令:紫薇,休眠模式启动。
随着应答声响起,百余台机器人同时停止运作。
这些由紫薇统一调控的机械体,受限于当前能源技术,仍需要定期充电维持运转。
何雨柱收妥超级计算机后驱车离开,径直前往四合院。
院内气氛凝重,易中海正主持全院大会。
何雨柱本想避开,却被挽留参会。
他在台阶落座时,许大茂正在高声质疑:刘家三个儿子都有工作,凭什么要全院为刘海中中风的事负责?秦淮茹在一旁默默点头。
一大爷易中海环顾四周,众人脸上都写着困惑。
秦淮茹故作不解地问道:一大爷,您倒是说说您的想法呀,刚才讲了这么多,我们都没听明白。
何雨柱坐在易家台阶上纹丝不动,见易中海盯着自己,故作茫然:哎哟您瞧 嘛?我这刚回来,压根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
许大茂赶紧解释:何厂长,一大爷在商议刘海中中风后遗症的事,想让大家出出主意。何雨柱挑眉:这院里哪位是大夫?
哪儿有大夫啊?许大茂直挠头。
何雨柱摊手:没大夫讨论什么病?该听医生的才对。易中海沉声打断:柱子!许大茂!
何雨柱装作糊涂:怎么?许大茂说得不对?许大茂也是一脸懵:我都不知道一大爷要说什么。
易中海重重叹气:我是说刘海中丢了工作又生病,三个儿子都不管,这事儿该怎么办?何雨柱心里冷笑,面上却恍然大悟:原来为这事啊!刘家三兄弟都不在场吧?
秦淮茹点头证实。
何雨柱接着说:咱们在这儿说破天也没用,得听医生嘱咐。
至于养老问题,得找那哥仨商量,定个轮流照顾的章程——这是人家家务事。
许大茂立刻帮腔:何厂长说得在理!我能联系上刘光天、刘光福,可老大...阎解成插话:刘家老大两年没露面了!众人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易中海狠狠瞪着何雨柱——这两人一唱一和,把大会带跑偏了!他猛拍桌子:肃静!院内顿时鸦雀无声。
众人沉默不语,易中海环视一周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