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攻心,自然要直击对方最痛之处。
于孔氏族人而言,外孔刘,内孔张这八字,实乃最刺心之语!
此言暗指,延续至今的孔氏血脉,或许并非真正的圣人后裔!
燕长倾这番言论,经传音力士的扩声装置,顷刻间传遍四方。
在场儒生学子、文人墨客,乃至应天府百姓,闻言皆哗然。
这般秘辛,莫说寻常百姓,纵是饱学之士亦多不知情。
这等孔门隐秘,孔府自当竭力遮掩淡化。
若实在难以抹去,便以春秋笔法轻描淡写带过。
端坐另一高台的朱元璋听闻此言,眉峰微挑。他竟不知孔家有此等往事。
遂转向阶下的宋濂询道:
景濂先生,这外孔刘,内孔张之说,可属实情?
宋濂受此垂询,感受着周遭皇子百官的目光,苦笑着拱手,语气坚定:
禀陛下,外孔刘或确有其事,然内孔张必属虚妄!
以宋濂之博学,岂会不知此典故。
但外孔刘尚可勉强认之,内孔张却万万不能承认。
若认此说,则数百年来孔门正统皆成冒名之辈。
这对天下儒林,实乃无法承受之重击。
故不论 如何,内孔张之说此刻必须为假!
哦......
朱元璋意味深长地应了一声,未再多言,复将目光投向高台上的燕长倾。
文武百官闻此,神色各异。徐达、李文忠等武将勋贵,皆面露恍然之色。
至于其他文臣,表面赞同宋濂所言,内心真实想法却无人知晓。
燕长倾这番话,确实在朱元璋、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皇子,以及满朝文武和应天府旁听百姓心中,埋下了怀疑的种子。
这颗种子能否生根发芽,甚至长成参天大树,动摇孔家血脉的正统性,全看众人心思,或是燕长倾接下来的言论。
简直荒谬绝伦!
孔希学怒不可遏,咬破嘴唇而不自知,唾沫混着血星朝燕长倾喷溅而去。
燕长倾展开折扇挡住飞沫,眉头微蹙,暗自决定事后定要焚毁这把被玷污的扇子。
他抬眼望向对面的孔希学与孔克表,嘴角勾起讥诮的弧度:是否荒谬,衍圣公与祭酒心知肚明。
孔希学与孔克表呼吸粗重,双目赤红如猛虎般死死盯着燕长倾,若目光能 ,此刻燕长倾早已被千刀万剐。
......
关于外孔刘,内孔张的隐秘,寻常孔氏族人或许不知情。
但作为当代衍圣公和国子监祭酒,二人皆是孔家核心嫡系,自然知晓其中内情。当年得知此事时,他们也曾怀疑过自己或许并非孔子血脉,而是张氏后人冒名顶替,窃据了圣人后裔的荣光。
设身处地思之,若有机会改换门庭成为圣人后裔,纵使要更名改姓,恐怕也难抵 。尤其出身卑微者,更会毫不犹豫应允。以当年张氏寒微的门第,面对如此机遇,十有 会欣然接受。
毕竟即便孔门式微,较之张家仍是云泥之别。
张家人改姓孔,窃取孔圣人的血脉传承,再反过来提携张家,简直是空手套白狼的好买卖。
孔希学暗自揣测,若换作他是张家人,别说当年的孔仁玉很可能已被交出去,就算没交出去,为了鹊巢鸠占,张家人说不定也会对幸存的孔仁玉 手!
知晓外孔刘,内孔张 的孔希学、孔克表等人,心里虽存疑虑,却不断自我催眠,坚称自己就是正统孔门后裔,内孔张纯属无稽之谈。
毕竟他们今日的荣华富贵,全赖孔圣人血脉这块金字招牌。若被揭穿非正统,眼前的一切都将化为泡影。所以无论自己还是旁人,都绝不能相信什么内孔张之说!
往日尚能自欺欺人,可当燕长倾当众捅破这层窗户纸时,衍圣公孔希学和孔克表再也绷不住了。
看着二人气得跳脚又无可奈何的模样,燕长倾差点笑出声。其实孔希学那句一派胡言倒歪打正着——外孔刘确有其事,但内孔张纯属虚构!
2008年初夏,曲阜文物局修缮孔子第四十三代嫡孙孔仁玉墓时,发现后室券顶早已被揭开。墓 土的《鲁国郡孔府君墓志铭》记载:孔仁玉九岁丧父,仕途显达,曾遭慕容彦超之乱,却与传说中的孔末乱孔毫不相干。
这位盘踞兖州的节度使慕容彦超,《新五代史》中有传。墓志铭虽未详述孔光嗣 ,但清晰显示孔仁玉倘若孔仁玉幼时真如史传所述,尚在襁褓便遭遇不测,如此关乎宗族存亡的大事,墓志铭文绝无可能只字不提。
铭文末尾公之庆兮,传子孙兮的特殊祝祷,更印证当时对圣裔香火的极端重视。
这也表明,彼时阙里孔氏宗族确已凋零殆尽,唯孔仁玉独承圣脉。
虽人丁稀薄,却绝非后世渲染的孔末乱孔那般充满传奇色彩的变故。
至于为何会衍生出这套虚构却极具说服力的孔末乱孔传说,乃至孔氏族人皆深信不疑,缘由不外乎几点:
其一,崇高的社会地位与优渥待遇,催生了传奇叙事的土壤。
其二,族群内部矛盾交织,面对错综复杂的宗族结构,必须厘清血脉谱系以巩固集团利益——此乃孔末乱孔传说诞生的主因。
其三,借此类传奇为圣人血脉增添神圣性。毕竟圣人后裔得天庇佑的叙事,在当代极具市场价值,易被大众接纳传颂。
于是这套精心编造的传说,便以假乱真混入史册。不仅孔氏族人奉为圭臬,数百年来史家儒生亦无人质疑。
这个时代自然无人敢动孔仁玉墓葬——此等 先祖之举,孔氏断不敢为。孔家尚且畏怯,外人若敢提议,恐将立遭不测!
当举世皆信传说为真时,谎言便成了 。
唯一知晓后世考古结论的燕长倾,正欲借此虚构动摇孔氏血统合法性——毕竟此世既无dNA技术,唯此法可破其正统。
虽孔末乱孔系杜撰,但孔氏血统混杂确为后世科学所证:现代基因检测显示,1200余位自称孔子后裔者中,父系基因竟分属三种。内孔为c3(蒙古基因),外孔乃q1a1(中东基因)。
根据要求c3基因仅能溯源至元朝,q1基因只能追溯到唐朝。
现有证据表明,c3和q1均非汉族传统基因标记。这意味着从遗传学角度看,当今孔子后裔可能并不具备汉族血统。
至少不能算是血统纯粹的汉族。
连基本汉族身份都存疑,所谓纯正孔子血脉的说法又能有多少可信度?
这就见仁见智了。
虽说血统混杂在当代已无关紧要,毕竟全球民族大融合背景下,真正纯血统者寥寥无几。
但在这个时代,若孔家圣裔血统的正当性遭到质疑,局面将变得非常有趣。
播下怀疑的种子后,燕长倾合起折扇,直视孔希学、孔克表二人:
既然衍圣公与祭酒不愿讨论外孔刘,内孔张之事,那我们继续说说孔家贰臣的问题。
孔家,贰臣!!!
传音力士将这句指控再次传遍全场。
轰然巨响中,孔希学掀翻桌案,木案坠落高台险些伤及围观民众。
孔希学与孔克表双目赤红,厉声道:
今日若不给孔家交代,纵使陛下在此,老夫拼死也要讨个公道!
燕长倾皱眉起身,染污的折扇擦过孔希学耳际。他挺立如旗,气势如虹,竟逼得孔孔二人不由后退。
贰臣贼子,休要近前!
金来降金,元来跪元,明至又臣服于明!
五十六代家奴,二十三朝贰臣的孔家,不是贰臣又是什么?!
这声质问,响彻云霄。
燕长倾那句五十六代家奴,二十三朝贰臣的话音刚落,孔希学与孔克表的面色瞬间惨白如纸。
燕长倾并未就此罢休,继续冷声道:
当年金夏联军南下,宋室仓皇南渡。
可孔圣后裔中,唯有四十七代孙孔端友随驾南迁,其余滞留山东的族人尽数落入金人之手。
孔家世代蒙受皇恩,
自北宋起便获封衍圣公爵位,为天下文人风骨表率,享尽无上尊荣!
纵使宋廷有负天下,也从未亏待过孔家!
值此危难之际,本该是孔家报效君国之时!
可你们是如何回报的?
为保富贵,被俘族人转眼便向金人称臣。
于是南宋有衍圣公孔端友,金国又立衍圣公孔璠,形成南北二宗并立之局。
待到蒙元铁骑南下,更自立衍圣公孔元,
三公并存,两宗对峙,好个忠君爱国
但凡是君王,你们都要效忠;
但凡是朝廷,你们都要拥戴!
忠心,当真令人叹为观止!
砰然巨响中,燕长倾一脚踹飞桌案,重重砸在孔希学脚上。孔希学吃痛跪倒,狼狈不堪。
高台之上,朱元璋眼中寒光乍现。
他原未察觉孔家有何不妥,此刻方知所谓竟是这般模样!
连自幼受儒家熏陶的太子朱标,此刻也不禁面露愠色。
朱樉、朱棡、朱棣等几位向来不喜儒学的皇子,此刻都冷冷注视着对面高台上的孔希学与孔克表。
燕长倾三步并作两步,来到跪地的孔希学与正要搀扶他的孔克表面前,居高临下地厉声道:
南宋淳佑十二年,蒙古已灭金朝,占据中原江北。眼见蒙古势大,曲阜孔家竟派大儒张德辉与元好问面见忽必烈,跪求他当儒教大宗师
是跪着求的!
就和你现在跪着的姿势,分毫不差!
我现在倒怀疑外孔刘,内孔张之说有假。这般卑躬屈膝的模样,若非孔门嫡传,旁人还真学不来!
孔希学与孔克表怒视燕长倾:你......
话未说完,燕长倾已冷笑着打断:二位一个是衍圣公,一个是国子监祭酒,又都饱读诗书。不如给天下百姓解释解释——
一个不识汉字的忽必烈,如何能精通儒家典籍,当上儒教大宗师?
莫非圣人思想当真神奇至此?能让不通汉文之人瞬间精通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