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看向阎解成。
他想干什么?
“老板,”阎解成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两张十块纸币:“这杯子我要了……他出两块是吧?我出四块!”
“四个杯子,一共十六,我买了!”
嘶——
所有人都盯着阎解成。
贾文也惊得合不拢嘴:这什么操作?这么贱?
我出两块,你出四块?
十六啊,买点儿肉吃不香吗?我买回去当摆件,是因为我不愁吃穿了,得提升自己和家里的格调。
你买它干什么?
这可是假货啊。
但阎解成不管,他掏出钱说:“我出四块!”
老板笑了笑:“这位老弟,你怕是不懂我们这行的规矩——东西离了手,就不是我的了。现在这杯子是这位小朋友的,你要买,得问他。”
没错,老板确实挺守规矩。
周围的人都啧啧称赞,连贾文也对他竖了个大拇指。
“老弟,你还是去别处看看吧。”老板继续帮贾文打包。
“我出五块!五块总行了吧?”阎解成不肯罢休。
妈的……贾文这小子,上次一块钱买了个罐子,转手就卖了七百。这回这四只杯子才八块,少说也能卖两三千。我多出点,二十又算什么?
贾文看上的,肯定错不了。
阎解旷这人挺精明,他几乎把贾文的所有特点都利用上了:第一,贾文懂行,他看中的东西肯定没问题;第二,自己手头钱不多,总共就二十几块,这次二十块买四件,嘿,不赚翻才怪!
“算了。”贾文看阎解成这么执着,摆摆手说,“老板,我不挡你财路了。你爱卖给谁就卖谁吧。”
他拿过钱,转身就走。
老板也乐得如此,接下来就和阎解成交易。
二十块钱到手,四只杯子递了出去。
阎解成和于莉高兴坏了:哈哈,终于买到古董了!
“走!”阎解成拉着于莉说,“快去国宝斋,那儿专门收古董。咱们转手就能大赚一笔!”
“哎哎哎……”于莉也兴奋地点头。
这可是贾文看中的杯子啊,价格翻个十几倍还不是轻轻松松?
两人急匆匆离开松榆胡同,骑了三里路,满头大汗地赶到了国宝斋。
国宝斋隶属于四九城大学文学院,是考古专业分出来的机构,一方面供学生实习,另一方面也负责收购国家文物。
他们急急忙忙冲进了店里。
店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学者正抽着旱烟,津津有味。
“嘶嘶嘶……”
“噗……”
“滋滋滋……”
“噗……”
“嗨!”于莉喊道:“大爷,别抽了,帮我们看看这件宝贝能值多少?”
老头一听“宝贝”二字,顿时精神抖擞地走到柜台前。
“拿出来看看!”
阎解成和于莉便取出了刚买的四只成化杯。
“真好看!”老头只瞥了一眼,就笑呵呵地说。
若是懂行的人,听到这句“真好看”,心多半就凉了半截。
但阎解成和于莉哪懂这些,听他这么一说,眼睛都亮了起来。
尤其是于莉。
她追问道:“是吧……我也觉得漂亮。大爷,这能卖多少?”
老头慢条斯理地问:“这东西是从松榆胡同收来的吧?”
“不是!”于莉一口否认,“这是我们家传的,我太爷爷的太爷爷在宫里当过大官,是皇上赏的杯子!”
“噗……”
老头撇撇嘴,“不可能……这东西还没你爷爷岁数大呢,是清末民初仿明成化年的杯子!”
“不值钱!”
“啊?”两人心里一沉。
“那……能卖多少?”
“我不收。”老头又把烟袋拿了出来,“你们还是去松榆胡同吧。这种杯子,遇到懂行的,顶多一块两块一个……不值钱……”
“还不好出手。”
老头摆了摆手。
阎解成和于莉简直欲哭无泪。
我们还指望靠它发一笔财呢。
闹了半天,真就只值一两块钱。
我居然花了五块钱收的,我……
噗……
两人气得差点吐血。
……
松榆胡同!
贾文继续逛着。
这儿的古董文物确实不少,只要想买,按现在的价格都能入手。
现在买下,放个几十年,绝对都是抢手货。
所以遇到喜欢的,贾文基本都直接买下,毫不犹豫。
为什么?
保值啊。
这时候的钱留着,以后能干嘛?
系统每天给的人民币,少则一百多,大多时候是888或者999元。
每月算下来差不多一万五。
一年下来基本就是二十万。
穿越四年多,如今他手头的现金接近一百万。
大约九十多万出头。
这些钱,在这个年代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早早就能成为万元户。
可要放在以后,九十万真不算什么,随便买套房子可能也只够付个首付。
而且这还不敢挑大房子好房子。
保值的方式有多种,买房是其中之一。
但如今经济尚未放开,全国都没有商品房,想买也买不成。
只能考虑古董黄金这类东西。
而黄金更难购买。
算了,还是看看古董吧!
古董最保值。
真正的古董,大家都懂行情,稍微还价,只要价格合适就能成交。
不过偶尔也能捡漏,有些老百姓手里的或是偏门古董,很多人并不了解,这就有点意思了。
毕竟隔行如隔山。
古董种类繁多,门类更是复杂。
研究瓷器的人,未必精通青铜器;除了青铜器,还有玉器、书画、古籍等等。
各种分类,不一而足。
光是书画一类,还分南北两派,个人风格也各不相同。
很多人一生能精通其中一种,已经非常不易了。
“这个盘子怎么卖?”贾文在一个卖瓷器的摊位前停下脚步。
他随手拿起一个盘子,仔细端详了半天。
确实是真品。
乾隆时期的盘子,审美有点另类,但在后世却很值钱。
“这可是真货!”老板笑呵呵地说,“我童叟无欺,一百五十块,这盘子您拿走!”
“一百一十五!”
贾文从口袋里掏出十二张大团结,又加了五块钱,“我再给你加五块,你得搭上那个小玩意。”
说话间,他指了指盘子旁边的一块玉石。
那块玉石也是真品。
老板心里却咯噔一下。
为什么?
因为他主要研究瓷器,对瓷器很精通,但对玉器不太懂行。
玉器这行水也很深。
贾文这么一说,他怀疑贾文看中的不是盘子,而是这块玉。
“不行不行……”摊主抱着玉石说,“这可是个宝贝,别说送给你,这东西比盘子还贵呢!”
噗……
贾文差点笑出声来。
就这么一块普通的玉,最多也就二十块钱,竟然说比盘子还值钱?
“算了,不要了!”贾文说:“送个别的东西吧,大的你不送,给我个小的也行!”
他随手一抖,从老板旁边又捡起一块拇指大小、看起来灰扑扑的石头。
摊主一下子懵了。
这……到底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
“不行,”摊主反应过来,“这小的也不止二十块,不送不送。就一个盘子,你要不要吧?”
老板彻底糊涂了,到底大的值钱,还是小的值钱呢?
肯定有一个是宝贝吧?
算了,干脆都不卖了,回头自己去问问。
“那送我串铜钱总行吧?”贾文指向旁边一串旧铜钱。
老板这下心里松了口气。
为什么?
这人先要大的,不给又要小的;小的不给,又要铜钱——看来他是真不懂,纯粹想占点小便宜。
再说,玉他不太懂,铜钱他可清楚。这些就是以前传下来的老钱,存世多,不值钱,给了也无妨!
“行!”老板把那串铜钱递给了贾文。
贾文面无表情地接过铜钱,又拿起盘子,目光却还停在那块玉上:“老板,二十块,玉卖我吧?”
“不卖!”老板一口回绝,还把大玉收了起来。
“哈哈哈……”
贾文笑着离开摊位。
刚走没多远,他就把盘子收进系统空间。
接着,手指微颤地拨开那串铜钱,从中取出一枚。
那枚铜钱缺了一角,不算完整,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大齐通宝。
贾文心跳加速。
孤品!
这可是真正的孤品!
大齐通宝现存稀少,说是无价之宝也不为过。
纵观龙国历史,以“大齐”为国号的政权只有四个。
第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
第二个是黄巢建立的政权,史称“黄巢齐”。
其三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第四个则是南朝的南齐。
战国时的齐国钱币并非圆形方孔,这一点可以排除,因为圆形方孔钱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才出现的。
另外,无论是南齐、北齐还是黄巢建立的齐国,铸钱时使用的都不是国号,而是年号。
历史上,用国号铸造钱币的情况也较为罕见。
比如康熙通宝、乾隆通宝。
那么这枚大齐通宝又是从何而来呢?
许多人并不清楚,甚至有人怀疑它可能是赝品。
然而贾文却明白:并非如此,这是珍品。
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名为南唐的国家。
对,就是写下“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后主李煜的国度。
实际上,南唐刚建立时,国号并非“唐”。
而是“齐”。
但仅过了三年,国号便被改为唐。
这枚钱币正是那个时期铸造的。
由于时间短暂,铸造匆忙,流传下来的数量极少,目前存世的仅有两枚。
且两枚均不完整。
一枚是贾文手中的缺角大齐通宝,另一枚是四眼大齐通宝。
这枚缺角大齐通宝也有一段来历,几经辗转,历经沉浮。
赚了赚了,哈哈哈……真是赚大了!
没想到竟然得到一件无价之宝!
贾文将这枚“大齐通宝”收进了自己的系统里。
别的暂且不说,单凭这枚钱币,将来在魔都或四九城,随便换两套别墅都不成问题。
捡漏的机会实在难得。
因为这里是松榆胡同,来往懂文玩的人很多,好不容易出现的漏,八成轮不到贾文。
早就被其他人捡走了。
不过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偏门的漏。
比如今天这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