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战!】
在大汉位面的未央宫中,
汉武帝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的双眼紧紧地盯着天幕之中的文字,
仿佛要透过那薄薄的一层天幕,看到文字背后所隐藏的真相。
天幕之中的文字清晰可见,然而汉武帝的脸上却充满了疑惑。
他喃喃自语道:
“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战?
寡人记得之前匈奴人视我汉人为两脚羊,肆意欺凌,更是无忌惮地抓走边境的百姓。
如今朕打破了汉室七十年来的被动局面,彻底扭转了对匈奴的攻守之势。”
汉武帝的声音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带着一丝不解和期待。
他不禁想起了那些与匈奴交战的日子,无数的汉军战士奋勇杀敌,血洒疆场。
然而,在他的记忆中,似乎并没有哪一场战役能够被称为“最惨烈的一战”。
他眉头微皱,陷入了沉思。是漠北之战吗?
那场战役虽然规模宏大,汉军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伤亡并没有到极其惨重的程度。
那么,会是哪一场战役呢?
汉武帝的目光再次落在天幕之上,那神秘的文字似乎在向他挑衅,让他越发想要揭开这个谜底。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有一位威震天下的枭雄——曹操。他手握重兵,雄踞北方,威震华夏。
一天,曹操站在营帐之外,仰望着天幕,突然发现天幕之中竟然播放着一段视频。视频中,战火纷飞,喊杀声震耳欲聋,场面异常惨烈。
曹操凝视着这段视频,脸上露出了疑惑不解的神情。
“这历史上最惨烈的战役,究竟是哪场战役呢?”
曹操喃喃自语道。他回忆起自己生平经历过的无数场战斗,脑海中迅速闪过那些激烈的画面。
“孤记得,此前曾对东吴发动了赤壁之战。”
曹操的思绪渐渐清晰起来,
“那场战役,曹军因不习水战,又遭遇疫病流行,无奈之下,只得将战船首尾相连,以抵御东吴水军的攻击。”
然而,周瑜却巧妙地采纳了黄盖的“火攻”之计,以诈降的方式烧毁了曹军的战船。
与此同时,刘备的军队也从侧面夹击曹军,最终导致了曹军的惨败。
想到这里,曹操不禁有些羞愧地低下了头。
赤壁之战的失败,一直是他心中的一根刺,让他难以释怀。
【香积寺之战,到底有多惨烈?短短四个时辰,双方阵亡士兵超过13万!
香积寺之战,是安史之乱最关键的战役,也是冷兵器时代最残酷最惨烈的战争。
李豫,郭子仪率领唐军15万,迎战安守忠,李归仁率领的叛军10万!
最终大唐以7万精锐的代价,在阵前斩杀安史之乱叛军6万。
俘虏两万。
在此战中,唐军与叛军几乎是1:1的人头交换。
唐军阵亡50%,叛军阵亡60%,创造了冷兵器时代的阵斩记录。
现代军事专家认为,当阵亡率达到30%,整支部队就会溃散而丧失战斗力,香积寺之战,为何如此之高的战死率?
双方都没有溃散,本质上是大唐最精锐的西北集团军与河北集团军之间的巅峰对决。
双方将士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一方。】
大秦位面,
始皇帝站在宫殿前,抬头凝视着天幕中的视频画面。
他的眉头微微一挑,露出惊讶的神情。
“好家伙!”
始皇帝不禁感叹道,
“这竟然是大唐精锐之间的对战!这战损岂不是会达到一比一?
一个安禄山的叛乱,竟然引得大唐军队数万人相互厮杀?这李隆基晚年真是老糊涂了!”
一旁的李斯也注视着天幕中的场景,他的眼底充满了无奈和惋惜。
“都是精锐啊!”
李斯叹息着说,
“如此惨烈的厮杀,真是令人痛心!战损比竟然高达 50%,几乎一半的人都战死了,这简直就是用人头换人头的战争!”
天幕中的画面展示着战场上的血腥与残酷,双方的士兵们奋勇拼杀,
刀光剑影交错,喊杀声此起彼伏。每一个瞬间都有人倒下,鲜血染红了大地。
好的,这是根据您的要求扩写的大唐位面场景:
大唐位面,大明宫内,
李世民死死盯着天幕上香积寺之战的惨烈画面,当看到“四时辰,十三万精锐殒命”的字样时,他再也无法抑制胸中翻腾的怒火与痛心,猛地将手中的青瓷茶盏狠狠掼在地上!
“哐啷”一声脆响,碎片四溅。
“李隆基!你这昏君!千古罪人!”
李世民的声音因极致的愤怒而颤抖,他指着天幕,目眦欲裂,
“若非你晚年昏聩,亲奸佞、远贤臣,纵容安禄山、杨国忠这等祸国蛀虫,怎会有这安史之乱!怎会有这香积寺的修罗场!”
他痛心疾首,几乎一字一顿:
“四个时辰!十三万大唐最精锐的府兵儿郎,不是死在开疆拓土的征途,而是倒在了自相残杀的战场上!
这是自断臂膀,自毁长城啊!”
一旁的长孙无忌早已看得脸色发白,他艰难地吞咽了一下,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悸:
“陛下……这,这哪里是打仗……这分明是……是左手持利刃,猛砍自己的右手!
天下精锐对战天下精锐,如此消耗,动摇的是我大唐百年的国本啊!”
殿内一片死寂,只有李世民粗重的喘息声和那满地瓷片的狼藉,
诉说着一位开创盛世的君主,目睹子孙将基业推向深渊时,那无法言说的震怒与悲凉。
大唐位面,
开元盛世的繁华余晖,依旧笼罩着兴庆宫,但殿内的气氛却如冰封。
晚年李隆基瘫坐在龙椅里,身躯仿佛瞬间被抽走了所有气力。
他死死盯着天幕上香积寺尸山血海的惨状,呼吸变得异常急促,脸色惨白如纸。
“不……不是朕!不是朕的过错!”
他猛地挥舞着枯瘦的手臂,声音尖利而虚弱,像是在竭力说服自己,
“是那狼子野心的安禄山!是那祸水的杨玉环!是那欺上瞒下的杨国忠!
是他们……是他们蒙蔽了朕,毁了这大唐!与朕……与朕有何干系!”
侍立一旁,须发皆白的高力士,看着眼前这位自己侍奉了一生的君王竟如此推诿塞责,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怆与绝望。
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声嘶力竭地哭喊道:
“大家(唐代近侍对皇帝的称呼)!大家!
您究竟是怎么了?您是真的老了吗?
老臣求您醒醒啊!老臣……老臣要那个二十五岁时,英姿天纵、宵衣旰食、开创这煌煌开元盛世的四郎(李隆基小名)回来啊!
您是老臣一生崇敬的‘圣人可汗’,不该是如此,不该是如此啊!”
他的哭喊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字字泣血,却似乎再也唤不醒那沉溺于自我欺骗与悔恨深渊中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