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此便是鲁迅笔下孔乙己,时常留连于“咸亨酒店”。尤计中学时先生讲到酒店名字“咸亨”二字的时,特意询问为何这家酒店要用“咸亨”二字。李虺记得全班同学皆不知就理,根本不明白“咸亨”二字,与一家酒店有什么关系。
于是先生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当中,渔人入桃花源后,原文中一句“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此处“咸”是何意。因此文已经学过,故班中成绩优异者自然答出“咸”乃“都”之意。当然这里能答者未有李虺本人。
随即先生又令以“亨”组个词,于是“大亨”,“亨通”,“亨达”皆被组了出来。于是老师先生令同学将词中“亨”字去掉,再合起来看看是什么。于是同学发现去掉“亨”字后便是“大通达”。
先生曰:“‘咸’乃‘都’,‘亨’谓之‘通达’,合在一处便是“都通达”之意。”
李虺虽然没能答出此问,却对先生所释记忆犹新。
于是故作高深的询问戏志才。
“志才以为‘咸亨’二字如何?”
“妙,妙啊。”戏志才演技十足,满脸惊奇状道,“主公此名取得甚妙,当真博学,忠自愧不如。”
李虺盯着戏志才,以目示意戏演过了。至于旁人,除裴元绍还算通些文墨,余者基本都还是只能识字,自然未有异议。自此“咸亨商行”之名便定将下来。
既已定名,便议业务。乌苏利铺中所售多西域乃至西域之外异域土产,且因路途遥远,多为干果。如核桃,葡萄干,无花果干,杏干,巴旦木,另有脱水食用菌类。盖因诸物可长久保存,方可自西域贩运至大汉的帝都附近。只不知乌苏利何以未于雒阳城内开店,便不得而知。
然而,这些商品虽然大多数都是经过脱水处理的,但其中很多都含有糖分,这使得它们非常容易受到虫子的侵蚀。因此,我们应该尽快将这些商品转化为流通货币,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李虺欲行捆绑式销售之法,不能只一、二种商品畅销,而其他的无人问津。遂记起后世新疆特有的风味美食“玛仁糖”。
“玛仁糖”乃以葡萄汁熬煮成果糖浆,将核桃,葡萄干,巴旦木,杏仁等干果倒入糖浆搅拌,待冷却固化而成。李虺大胆将葡萄干以水煮,其中果糖可溶于水中。随后继续熬煮,待其浓稠,依法将干果倒入糖浆中搅拌,就能得到“玛仁糖”。如此只“玛仁糖”一物便可将店内干果尽数消耗。
李虺尤计袁术之死便是因欲饮蜜水而不得,活活被气死。何况此时普遍可食之麦芽糖难与“玛仁糖”中果糖风味可比,料来销路无需担忧,可以此进军雒阳城中之上层社会。
此外李虺嘱咐从附近的郡县、乡村多收购鸡鸭,非为售卖,而是为蝗灾筹备,对蝗虫行生物攻击。
最后,李虺祭出了穿越者们普遍的绝招“蒸馏酒”。李虺遂命裴元绍于周边郡县收购酒水,甚至招收酿酒师傅和学徒。此外还要收购粮食和一种高产的作物“山药”。
山药其块茎富含淀粉且产量较高,可做辅助粮食作物,亦可用于酿酒,如红薯、土豆皆可酿酒一般。虽口感上会比粮食所酿差不少,却可将山药与粮食混酿,并经过蒸馏,泥封,窖藏等工序,其中滋味自是浊酒难以相抗。亦或将蒸馏过的山药酒与粮食酒适量混合,再窖藏,以提升口感。
至于资金问题,李虺早已将鸡窝所藏黄金,金,铜钱尽数取出,交于戏志才管理,作为“咸亨商行”运营资本管理。
人员安排只剩下最后一个叶雄。李虺道:“自今日始,伯伟便相助戏军师打理商行之事物。”李虺把对叶雄的安排说了出来。
叶雄闻言顿时有些错愕。“李兄,洒家只会舞刀弄枪,不会做生意。本指望随你干一番事业,哪知竟要让洒家来做这商贾之事。”
李虺道:“让你来助军师,实为看住裴元绍。”
此言一出,除戏志才,众人皆嗔目结舌。
“主公,属下忠心耿耿,绝无二心。”裴元绍赶紧上前表决心。
“元绍,非是信不过你。汝入我门下方三日,所谓忠心,口说而已。军师我自是放心,可军师乃文人,需有人制得住你,我才放心。”顿了顿,李虺又道:“至于伯伟来,便是让你心里有些顾忌,勿生他想。若汝当真忠心于我,伯伟在与不在,皆是一样。我所有家底皆在商行里,若是汝耍点什么花招,把我的钱都败光了,便不用我出手,伯伟便会直接收拾了你。”
李虺所用乃是阳谋,既给裴元绍压力,也是在对叶雄表示信任。
叶雄悟其意,跪地拜道:“主公既信得过洒家,雄必尽心竭力。” 自此,叶雄正式归附,与众人同心。
李虺扶起叶雄道:“伯伟,此处你多费心。大刀之事,我记在心上,不出一月便让伯伟用上趁手兵器。”
叶雄归附也算是水到渠成,自此人事安排已毕。李虺则开始任命职务,咸亨商行掌柜自是裴元绍,戏志才则为账房先生,叶雄则被任命为管事。至于管什么事?自是管着裴元绍。安排已定,李虺遂归宅,商行之事便由戏志才与裴元绍自行决断。
归家后,典韦督促郭靖习武,李虺则督促典韦背兵书,自己仍以铸兵为要。
李虺深思熟虑,终想出一种能够快速打造兵器之方法。首先,以坩埚将钢铁熔化,然后将熔化后的钢水倒入长方形模具,形成一块钢板。接着,对这块钢板进行加热处理,使其变得柔软易加工。
随后凿子在上面凿出兵器的轮廓,制出粗胚。接下来对刃口进行锻打,通过反复锤击,使刃口变得更加锋利。为进一步提升性能,还需用渗碳和覆土烧刃工艺。
然李虺实乃没有铣削设备,不得不无奈想出这种土法。若有现代机械设备,可以通过冷锻、切割、车削和打磨等工艺,轻松制造出一把绝世神兵。
李虺只得发挥自己大力优势,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的理念相结合,采取土洋结合、古今混搭之法来提高制造效率。
有了粗胚之后,李虺便施展“大力出奇迹”之法。用尽全力对刀胚的刃口部位进行锤打,以排除其中可能存在的空泡和砂眼等隐患。同时,他还配合表面渗碳和覆土烧刃等工艺,进一步增强性能。
最终成功打造出一把改良版金背虎牙大刀。此刀不仅外形威武,锋利无比,且添加了百分之十二的金刚粉,即锰。堪称一件绝世利器。
相比之前金背砍山刀又不知强了许多。装上刀杆,加装了刀鑚,看的郭靖十分眼馋。
叶雄的大刀是打好了,李虺也不想厚此薄彼。于是为裴元绍打造一柄匕首,乃长短两用兵器,即可为匕首贴身携带,也可加装枪杆化身长枪。虽然不算价值连城,用以笼络裴元绍之心,应有明显效果。毕竟裴元绍还要用来钓周仓这条大鱼。
李虺知平乐集,将两件兵器交与叶雄和裴元绍,二人连忙伏地叩首:“多谢主公。”
“不必多礼,快起来吧。”李虺将二人扶起,又说些安抚之言。问及商行进展,裴元绍道:“已招伙计五人,玛仁糖已制成,请主公品鉴。”
李虺尝之,道:“微酸,虽不及鲜葡萄熬出甜味正,然糊弄雒阳显贵足矣。”
戏志才又道:“已在雒阳金市寻得店铺,欲将主铺迁至雒阳,平乐集留作收购物资与匠作之所。” 李虺允之。
众人正说话间,就听的后院鸡鸭之声。裴元绍禀道:“主公,属下已收鸡鸭百余只,不知是否继续。”
“才百余只,你只管收。便是千只万只照收,待蝗灾过去,这些鸡鸭都不知肥到何种地步。那时只管起个‘食蝗鸡’,‘蚱蜢鸭’的名字,专卖给那些达官显贵们,定要好好赚他一笔。今后再收了鸡鸭便送到上北芒里,此外还要多收一些硫磺,能收多少便收多少。”李虺道。
于是,李虺让伙计将鸡鸭装车,随自己回转了上北芒里。吩咐典韦和众伙计动手搭起鸡窝和鸭窝,再扎上一圈篱笆,将鸡鸭放进圈养起来,熟悉环境。
未几,蝗灾渐烈,李虺放鸡鸭入田,灰子亦引犬群助战,鸡鸭追蝗,场面热闹。黑王竟也加入,吃草时竟连蝗虫一并吞下,李虺虽忧其肠胃,却也任之。
李虺此时专注兵器锻造,以新法为关羽和颜良分别锻青龙偃月刀和锯齿飞镰刀,两仅十日便打成,只差刀杆便可大功告成。吕布方天画戟因造型复杂,刃口较多,打造多费功夫,费时倍余终打造完毕,装于原本矛杆之上乃成。
李虺用眉尖刀相试三件兵器刃口,结果留下三个缺口,郭靖心疼不已。李虺只得安慰郭靖待力量和武艺大成后重新打造趁手大刀。
时八月,骤降暴雨,雨势甚猛,却旋而骤停,之后酷热来袭,蝗害更盛。
里民以工具追逐扑打,举火把灼烧。只上北芒里总计一、二百人,然蝗虫漫天,实是有心无力。
蝗灾虽猛,鸡鸭之数却极是繁盛。鸡鸭有蝗虫大餐,个个膘肥体壮,母鸡生蛋数量也激增不少。幼禽成长迅速,数月间已近五千只。李虺恐生疫病,令勤清扫、隔群散养。
鸡鸭捕食蝗虫极有效率,且鸡鸭飞扑,蝗虫难有落足进食之机,庄稼受损有限。
秋收将至,幸亏李虺未雨绸缪,上北芒里附近乡里,庄稼虽经旱灾和蝗灾,损失却并不甚大。
李虺催促里民收割庄稼,点火将麦秆烧掉,再将草木灰运回李虺家中。随后赶紧翻地,放鸡鸭啄食残留蝗卵,可保来年不会再有蝗灾。又令将粪坑积粪撒入田中作肥。村民感其恩,皆照办。
粪坑既空,李虺带上郭靖和典韦挖坑底和坑壁之泥。坑泥中含有一种细菌,能将粪便转化成硝酸氨。复将草木灰倒入,引水搅拌,使碳酸钾与硝酸铵反应,生成硝酸钾水,二氧化碳和氨气。加热将水蒸发,所剩便是高纯度工业级硝酸钾。
只是此过程着实痛苦,典韦不停抱怨实在太臭,外加上氨气这种刺激性气体,如果溶于水能灼伤皮肤、眼睛、呼吸器官的粘膜,人吸入过多,能引起肺肿胀,以至死亡。
这年头还没有防毒面具,李虺只能让典韦和郭靖用手巾捂住口鼻稍加防护。李虺从商行调来几个伙计帮忙,也让典韦和郭靖少抱怨两声。这一大池子的水少说也有十几吨,李虺也不清楚能够置换出多少硝酸钾,只是凭借加热后释放出的氨气浓度判断应该不会太少。
一大池的臭水被一锅一锅的烧,但是不能彻底烧干,那样硝酸钾被加热后会释放出氧气而变成亚硝酸钾,那就彻底白干了。所以只能在硝酸钾快要被析出的时候转为自然晾干,才能保证硝酸钾不被破坏。
当得知李虺是商行真正的东家时,几个伙计干起活来都很卖力,虽然被释放出的氨气熏得眼睛都睁不开,嗓子也被呛得咳嗽不止,还是不停的连轴转。幸亏李虺找了个下风向的地方来干这件事。否则,全村人都会受不了的。
因为人手少,所以用了五日时间这一大池臭水才基本上被烧干了。最后居然得到了八百多斤的硝酸铵,大约二百多公斤的样子。根据十五份硝石,三份木炭,两份硫磺的科学配比来计算的话,应该可以制造将近三百公斤火药。如果每一公斤只做一只管状炸弹就可以造出三百只,用于一场具备地形优势的大规模伏击战的话应该是足够了。
造出来硝酸钾,李虺算是完成了一个阶段性的任务。
正是:
商事初兴备灾患,硝成刃利待风云。
欲知李虺如何运用火药与兵器,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