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魂坡的短暂交锋,如同一声尖锐的哨响,彻底划破了行军途中的最后一丝松懈。那支装备混杂、却悍不畏死的伏兵,以及他们展现出的对地形的熟悉和精准的时机把握,都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息——赵国,绝非韩国可比。这片土地上的抵抗意志和军事素养,远非新郑那些仓促成军的守军能够相提并论的。
部队越过边界,正式踏入赵境。气氛愈发凝重,斥候放出的距离更远,警戒的级别提到了最高。秦天甚至下令,非必要不得生火,夜间宿营也必须选择易守难攻之地,并布设简易的警戒陷阱。
滏口径大营尚在数百里之外,但了解对手的工作,必须从现在就开始。
临时选定的宿营地,一处背靠石壁的山坳里。篝火被严格限制在几处挖好的土坑内,火光微弱,仅能照亮核心区域。士卒们轮流休息、警戒,沉默地咀嚼着干粮。
中央最大的那处火坑旁,秦天盘膝而坐,面前铺开了一张略显粗糙、但标注了主要山川城池的赵国简图。李顺、猴三,以及几名在之前战斗中表现出机敏的老卒什长围坐四周。石柱因腿脚不便,负责营地外围的巡视。
“都说说吧,这一路过来,有什么发现。”秦天的声音在噼啪的火星爆裂声中显得格外平静。
猴三第一个开口,他负责斥候,掌握着第一手信息:“大人,赵军的游骑很厉害。人不多,一般是五到十人一队,但马术精湛,来去如风。我们的人好几次差点被他们黏上,仗着对地形更熟才甩掉。他们很少正面接战,更像是在……监视,或者说,在摸我们的底。”
李顺补充道,独眼里闪烁着老卒的经验:“伏击我们的那伙人,不像是正规边军,装备太杂。但打法狠辣,配合也默契,像是常年刀头舔血的老兵油子,或者是……赵军默许,甚至暗中支持的‘义军’、‘山匪’。” 他顿了顿,“赵国尚武,民风彪悍,民间藏龙卧虎,不可不防。”
秦天手指在地图上缓缓划过他们行军的路线,最终点在“滏口径”的位置:“我们此去的目标,是这里。蒙武将军兵锋所指,亦是赵国必守之地。守将是谁,兵力如何,布防情况,这些都是关键。”
猴三挠了挠头:“大营的具体布防还没摸到,离得太远。不过,沿途听到些风声,滏口径目前的守将,好像是赵国的那个……叫什么来着?对,庞煖!”
庞煖!
这个名字让在场几人都是一凛。这是赵国名将,虽不如李牧那般声威显赫,但也是沙场老将,经验丰富,绝非易与之辈。
“庞煖……”秦天低声重复了一遍,将这个信息记在心里。“还有吗?关于赵国其他将领,尤其是……李牧。”
李牧!这个名字仿佛带着某种魔力,让火堆旁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压抑。即便是这些身经百战的秦军老卒,提到这个名字时,眼中也难免闪过一丝忌惮。
一名什长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开口道:“校尉,李牧……那是个狠角色。咱们在北地跟匈奴人干仗的时候,就听过他的名头。他用兵如神,尤其擅长防守和骑兵奔袭。当年在雁门、代郡,把匈奴人打得找不着北。后来听说他在邯郸也不太得志,被排挤,但谁也不敢小看他。他要是出来领兵……”
后面的话没说,但意思不言而喻。
秦天默默听着,脑海中飞速整合着这些零碎的信息。赵军游骑精锐,民间抵抗力量不容小觑,边关守将为宿将庞煖,而最大的变数和威胁,无疑是那个能让匈奴胆寒、让秦军忌惮的李牧。
“赵军装备、战法,与我们之前遇到的韩军有何不同?”秦天继续追问。
李顺想了想,道:“赵军步卒善用长戟和强弩,阵型严整。他们的骑兵尤其厉害,人马皆披重甲者,谓之‘带甲’,冲锋起来势不可挡。轻骑兵则来去如风,善于骑射骚扰。而且,赵国多山,赵军擅长利用地形,设伏、阻击,很难对付。”
猴三也补充道:“他们的弓弩射程似乎比我们的标准弩要远一点,力道也足。箭头多是三棱带倒刺的,中者难救。”
信息一点点汇聚,一个更加清晰、也更加强大的对手形象,在秦天心中逐渐勾勒出来。这不是靠着一股悍勇就能冲垮的敌人,需要更缜密的谋划,更精良的装备,以及更坚韧的意志。
“我们自己的优势呢?”秦天话锋一转,看向众人。
众人一愣,随即思索起来。
李顺沉声道:“咱们弟兄经过整训,配合默契,令行禁止。尤其是校尉您传授的那些……呃,锻炼之法,弟兄们普遍感觉力气涨了,耐力也好了不少。”
猴三也道:“咱们的斥候现在也不差,有几次还反摸了赵军游骑的哨点。”
另一名什长说道:“弩箭现在管够,都是上好的货色。药材也备了不少。”
秦天微微颔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敌人的强大,更要清楚自己的依仗。
“传令下去,”他沉吟片刻,下令道,“第一,行军途中,所有什长以上军官,必须熟记这张地图上的主要地形,尤其是可能设伏的区域。第二,加强对抗赵军骑兵的演练,尤其是结阵防御和弩箭反制。第三,收集一切关于李牧、庞煖用兵习惯的情报,哪怕是传言,也要记录下来。”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凝重:“记住,我们即将面对的,是天下强军。任何轻敌和疏忽,都可能让我们死无葬身之地。但同时,也不必妄自菲薄。我们是秦军,是虎狼之师!狭路相逢,勇者胜,智者更胜!”
“喏!”众人齐声低吼,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起来。
会议散去,众人各自忙碌。秦天独自坐在火堆旁,目光再次落在地图上,手指无意识地在“邯郸”和“雁门”两个地方点了点。
李牧……他现在在哪里?是在北地防备匈奴,还是已经被赵王召回,准备应对秦军的攻势?他的动向,将直接决定伐赵之战的难度。
还有那庞煖,镇守滏口径,会是怎样的防守风格?
情报,还是太少了。仅仅依靠行军途中的见闻和零星打听,远远不够。
他需要更系统、更深入的情报来源。或许……到了滏口径大营,借助蒙武将军麾下的情报网络,能获得更多?
他抬起头,望向北方漆黑的夜空,那里星辰隐匿,仿佛预示着前路的莫测。
对赵之战,将是他军旅生涯至今,最为严峻的考验。而了解对手,仅仅是这场漫长而残酷战役的第一步。
他缓缓握紧了拳头,眼中闪烁着冷静而坚定的光芒。
无论对手是谁,他都必须赢下去。在这乱世之中,唯有不断胜利,才能活下去,才能……攀登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