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周书记的震惊,他感受到了苏正的“气场”!
夜深了。
周浩然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像一颗固执的、不肯睡去的眼睛,注视着沉入静谧的县委大院。
他没有批阅文件,也没有看书。
宽大的红木办公桌上,只摊开着一份文件,是县纪委连夜整理出来的,关于孙耀明一案的初步报告。报告不厚,但周浩然已经看了快一个小时,每一个字都像是用小锤子,在他的神经上轻轻敲打。
孙耀明招了。
招得太快,太彻底,也太诡异。
根据纪委书记钱振华的口头汇报,审讯过程顺利得不像话。孙耀明不是在交代问题,他是在抢答,是在检举,是在用一种近乎癫狂的积极,为自己争取一个“枪毙”的名额。
他甚至主动交代了一处连纪委都未掌握的、藏在乡下老宅地窖里的金条。理由是,他怕自己忘了说,夜里会睡不着觉。
一个在官场里浸淫了二十多年,把太极和稀泥的功夫练得炉火纯青的老油条,一夜之间,变成了惊弓之鸟,把自己扒得干干净净,连底裤都没剩下。
周浩然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
笃,笃,笃。
他想不通。
到底是什么,能把一个人的心理防线摧垮到这种地步?
钱振华说,孙耀明被发现时,精神状态极差,浑身恶臭,像是掉进了某种化学废料池。可环保局的办公室里干干净净,除了孙耀明自己磕破头留下的血迹,什么异常都没有。
周浩然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另一份报告。
是苏正递上来的那份,关于清源县环境污染问题的调查报告。
报告的最后,那句批注,现在想来,每一个字都带着一股寒气。
“祝愿环境‘优美’如画,让所有人都‘沉醉’其中!”
沉醉其中……
孙耀明,就是第一个“沉醉”的人吗?
周浩然关掉台灯,身体靠进宽大的椅背,办公室瞬间被窗外的夜色笼罩。黑暗中,他的感官似乎变得更加敏锐。
他想起了那座被妖风吹上天的雕塑,想起了那些被无形之力“焊”在椅子上的躺平干部。
一件,两件,三件……
这些看似荒诞不经、无法用科学解释的事情,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身影——苏正。
这个年轻人,就像一团迷雾。
他以为自己看清了他,把他当成了一把藏在袖子里的、最锋利的刀。可现在他发现,自己看到的,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他不是刀。
他是那股驾驭着刀、甚至能引来风暴的力量本身。
周浩然拿起桌上的内部电话,拨通了秘书的号码,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有些沙哑。
“让苏正同志来我办公室一趟。”
苏正来得很快。
当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周浩然说了一声“请进”后,那个熟悉的身影便出现在门口。
还是那身半旧的白衬衫,洗得有些发白,扣子扣得一丝不苟。戴着眼镜,看起来依旧有几分木讷和老实。他走进来,脚步很轻,几乎没有声音,然后安静地站在办公桌前三步远的地方。
一切都和往常一样。
但周浩然,这位在无数人情世故中历练出来的县委书记,却在那一瞬间,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不同。
说不清是什么。
不是外貌,不是衣着,而是一种……感觉。
如果说以前的苏正,是一潭深水,表面平静,底下却暗流涌动,带着一股子锋芒毕露的锐气。那么现在的苏正,就像是那潭水凝固了,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沉在水底的玄铁。
所有的锋芒都收敛了进去,所有的暗流都归于沉寂。
他只是站在那里,就让整个办公室的气氛都为之一变。空气似乎都变得厚重、凝实了。
周浩然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而是一位从历史深处走出的宿将,身上沉淀着千军万马的杀伐与荣光。
这,就是“气场”吗?
周浩然在官场多年,见过气场强大的人。市里的领导,省里的大员,他们身上都有一种久居上位的威严。但那种威严,是权力赋予的,是身份加持的,带着压迫感。
可苏正身上的这种感觉不一样。
它不带任何压迫,却比任何威严都更让人心悸。那是一种源自内在的、无比强大的自信和沉稳,仿佛天塌下来,他也能面不改色地撑住。
周浩然沉默了片刻,亲自起身,从自己的柜子里,取出一个小巧的紫砂茶壶和两个杯子,手法娴熟地泡上了一壶茶。
这是他珍藏的、轻易不待客的大红袍。
他将一杯茶推到苏正面前,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坐。”
苏正没有客气,道了声谢,便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姿态从容。
周浩然看着他,目光深邃:“孙耀明的事,你应该听说了吧。”
“听说了。”苏正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
“你怎么看?”周浩然盯着他的眼睛,试图从里面找到一丝波澜,“一个正科级干部,就这么……自己把自己吓垮了。你不觉得奇怪吗?”
苏正喝了一口茶,温热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他才缓缓开口,语气平静得像是在谈论今天的天气。
“不奇怪。”
“哦?”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苏正放下茶杯,看着周浩然,“孙耀明做的亏心事太多了,他心里住着的‘鬼’也太多了。被污染的河,生了病的人,拿了的黑钱……这些‘鬼’白天被他用权力压着,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总会跑出来。总有一天,会把他自己给活活吓死。”
一番话,说得平平淡淡,却让周浩然后背窜起一股凉意。
他听得出来,苏正这不是在分析,而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他看着苏正那双镜片后平静如水的眼睛,那里面没有得意,没有炫耀,只有一种洞悉一切的淡然。
周浩然的心,猛地一沉。
他彻底明白了。
自己之前,把苏正想得太简单了。
眼睛?耳朵?
不。
这个年轻人,已经远远超出了“工具”的范畴。
清源县这段时间发生的一切,就像过电影一样在他脑中闪过。
扶摇直上的豆腐渣工程,惩治了腐败,保住了扶贫款。
纹丝不动的躺平干部,整肃了作风,提升了行政效率。
还有这次,被“恶臭”逼疯的环保局长,掀开了环保系统的黑幕,换来了清源县的蓝天碧水。
苏正,就像一根定海神针。
只要有他在,清源县这片风浪迭起的大海,就翻不了船。那些藏在水面下的妖魔鬼怪,无论多么猖狂,最终都会被这根神针搅得粉身碎骨,现出原形。
他不是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他是清源县的“定海神针”!
这个认知,让周浩然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震撼,紧随而来的,是一种巨大的踏实感。
有苏正在,他这个县委书记,何愁政绩不出,何愁民心不稳!
他看着苏正,眼神彻底变了。那不再是上级对下级的审视和考量,而是一种平等的,甚至带着几分倚重的郑重。
“苏正同志,”周浩然的声音变得异常严肃,“环保的问题解决了,但清源县的问题,还多得很。”
他站起身,走到墙上挂着的那副巨大的清源县地图前。
“你看这里,”他指着地图上几个被圈出来的乡镇,“这些都是报上来的‘脱贫村’,数据很漂亮,材料也很完美。但是,我收到的匿名举报信,都快把我的抽屉塞满了。”
周浩然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苏正。
“扶贫,是天大的事。但现在,有人把它做成了花架子,搞‘数字脱贫’,糊弄上级,坑害百姓。这件事,比环境污染,性质更恶劣,根子也更深!”
苏正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沉默不语。
周浩然深吸一口气,他知道,接下来的这个决定,将会在县委常委会上引起多大的波澜。但他现在,义无反顾。
“我准备,在下一次的常委会上,正式提名你,出任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里一片寂静。
周浩然以为会从苏正脸上看到激动或是惊讶,但他没有。
苏正只是静静地听着,然后点了点头,仿佛这只是在通知他明天早上要开一个普通的会议。
“我服从组织安排。”
这六个字,平静,却重如泰山。
周浩然忽然笑了,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如释重负的笑。
他知道,自己赌对了。
苏正这根“定海神针”,他必须牢牢地握在手里,让他去搅动清源县更深、更浑的池水。
“好!”周浩然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办公室主任的位子,只是一个过渡。你的舞台,在整个清源县!”
他的目光再次落回地图上,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苏常委,你的第一把火,就从这‘假脱贫’开始烧!我要你,把那些藏在漂亮数据下面的脓包,给我一个一个,全都挤破!”
周浩然的声音,在空旷的办公室里回荡,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杀气。
他知道,有了苏正,清源县这盘死气沉沉的棋,终于可以换一种下法了。
一种雷霆万钧、神鬼莫测的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