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二人闻言愕然。父亲竟也落入敌手?且伤势危急?
原先两人尚存侥幸,以为既未被当场格杀,必是孙澎有意招降。岂料徐庶此言分明透露:马腾生死关乎二人存亡。
嫡子马休、马铁才是父亲心头至宝。他们这庶出子与旁支子弟......
待徐庶离去,囚室愈显晦暗。马超想起那日惊天动地的连环炮火,纵使重来百回,亦无半分胜算。
曹操龟缩关中不出,原是惧惮孙澎虎威。马超暗自苦笑,昔日我竟小觑此人,当真坐井观天。
此时北方战事如火如荼,孙澎坐镇吴县,案牍渐增。
虽说与最初设想有所偏离,但眼下一统在即。先定乾坤,再修文治,未尝不可。
孙澎把玩着手中兵符,想起那句至理名言:政权源自枪杆子。既掌天下劲旅,何愁荆棘载途?
【孙府新篇】
吴王府近日颇不平静。天子既薨,孙澎终得名正言顺迎伏寿入府。
恰逢甄宓自北而来,与其姊甄姜重逢。得亲人相伴,这位新夫人倒也很快适应了吴地生活。
至于袁熙......自新婚即赴幽州赴任,留甄宓在冀州侍奉婆母,往昔种种竟已恍如隔世。
袁绍之妻刘氏乃汉室宗亲,向来不喜甄宓的出身。她最疼爱的便是袁尚,故而丈夫不在时,甄宓常年受婆婆苛待,早已苦不堪言。
如今到了吴王府,虽由正妻降为妾室,却得孙澎一视同仁。孙澎立下规矩,将来子嗣不分嫡庶,只论才学。婆母吴氏平日不插手内宅之事,甄宓听姐姐甄姜讲述这般自在生活后,对袁熙的念想便彻底消散了。
随着伏寿与甄宓相继入府,孙澎顿觉生活平添姿彩。伏寿曾为皇后,天生丽质更添雍容气度,不施粉黛亦如霜雪般清冷。可这般冷 ** 嫣然一笑时,竟有种艳压群芳的绝代风华。
至于青史留名的洛神甄宓,孙澎更觉辞藻难描其美。那冰肌玉骨仿若能将人融化,令他沉醉不已。
五月末,并州尽归孙澎掌控。马腾伤重身亡,徐庶遵照军令未给马超复仇之机。纵使马超临终请降,徐庶仍依令处决——这等野心之辈,早随其父而去方为妥当。
徐庶乘胜进军凉州,马休率西凉残部死守武威。然败军归城后,满城皆传孙澎军中有神人相助,能唤雷霆天火。眼见伤兵身上焦痕为证,守军士气骤颓。
马休兄弟本欲请降,却知马超前车之鉴。孙澎既决意铲除马氏,盖因其在西凉根深蒂固,威望过盛之故。
留用马氏族人恐妨碍孙澎日后治理西凉。
若马腾在世,尚可借其制衡局势。史载马腾曾主动归顺曹操。
然马超截然不同。当年马腾携马休、马铁赴洛阳觐见曹操时,马超竟举兵反叛,致使曹操诛杀马腾父子。
故孙澎授意徐庶:马腾在世则留用马氏,若马腾身故,必除马超——此子野心昭着,迟早会在西凉生乱。
孙澎大军压境,曹操袁尚尚且难以招架,马休马铁更无抵挡之力。
建安十年七月,徐庶率军平定凉州全境。赵云驻守西凉,对羌族展开扫荡式清剿。
铁骑与火器配合无间,既能疾如闪电游击作战,亦可持 ** 装置强攻坚城。从未见识此等战法的羌族本想趁乱渔利,反遭赵云直捣巢穴,连破三十余部,威震边陲。残部纷纷逃往荒漠深山,再不敢犯境。
洛阳城中,曹操眼见北方局势日蹙,愁白须发。唯一慰藉是曹丕曹植两兄弟竟搁置内斗共御外敌。强敌当前,二人终于明白内耗毫无意义——即便胜出,也不过重蹈袁尚覆辙。
此刻纵使兄弟齐心,亦觉大势已去。
北疆战报陆续传至关中,部队 ** 渐明。这种可人为操控的武器,比所谓仙术更为可怖。幸存溃兵的口口相传,令诸侯们陷入深深绝望。
(曹操原想据守关中,死守虎牢关以阻孙澎。
谁料孙澎竟放话要炸毁虎牢关,这令他寝食难安。
这位温王时常夜半惊醒,深感时日无多。
近来诸事不顺,部下渐生离叛之心。
日前张绣与贾诩竟携邹氏悄然离洛,后现身吴县——张绣亲手将婶娘献给孙澎,贾诩亦顺势投效。
此事令曹操怒不可遏。
当年因邹氏之事,张绣险些令他断子绝孙,致曹昂、曹安民、典韦丧命。
如今却主动献美,实乃双标!
此事暴露洛阳掌控之弊:贾诩等人竟能神不知鬼不觉携其妾室南下,沿途未露行踪。
显然孙澎在洛阳的暗桩不比他布在中原的少。
自荀彧去后,满宠接任洛阳令。
这位酷吏才干不及荀彧周全,面对复杂的洛阳局面已显疲态。
郭嘉执掌的校事府亦效率骤降——往日后勤皆赖荀彧打点,如今情报网络大不如前。
荀彧在时诸事顺遂,令人错觉换谁都可胜任;待其离去,方知其中差距。
更令曹操不安的是,孙澎取凉州后便按兵不动:徐庶镇并州施压北境,赵云驻凉州持续清剿外族。
昔年汉武帝征匈奴尚存妇孺,如今...
孙澎行事毫无顾忌,掳掠妇女充作战利品,对异族男子则不分老幼一律诛杀!在他眼中,外族皆怀二心,若不赶尽杀绝,终将酿成后患。北方草原各部已感受到凛冽杀机。
此时诸葛亮已率军经青州进驻幽州,徐庶镇守并州,赵云在凉州所向披靡。孙权因功被擢为冀州大都督,江东上下皆无异议——若非他在袁绍阵营牵制曹操,孙澎岂能如此顺利扩张?
中原剧变令曹操寝食难安,更让益州刘璋惶惶不可终日。他整日召见谋士议事,却始终毫无头绪,仿佛唯有如此才能稍得心安。蜀中世家如同惊弓之鸟,回想孙澎铁骑横扫各州的威势,竟与当年荆州百官面对曹操大军时的绝望如出一辙。
尽管川蜀地势险要,却无人相信能阻挡孙澎。建安十年八月,惊天噩耗传来:巴郡守将吴懿杀其妹夫刘瑁(刘璋之兄),与汉中张鲁双双归降孙澎!
吴懿为投奔孙澎,竟狠心对妹夫下手?
这般疯狂行径,令人发指!
然而谋士向刘璋提及,孙澎曾评点天下 ** ,对吴懿之妹盛赞有加。
刘璋闻言冷汗涔涔,脊背发寒。
莫非孙澎借此暗示吴懿?
若孙澎对谋士之妹大加赞赏,只怕谋士此刻也携妹投敌了?
吴懿归降尚可理解,张鲁为何反叛?
谋士战战兢兢提醒:张鲁所恨恐非主公,而是令尊刘焉!
刘璋猛然忆起,当年刘焉初入蜀地时,张鲁之母乃五斗米教圣女,更有传言称其母为刘焉诞下子嗣。
此事随着二人相继离世,早已被刘璋淡忘。
未料张鲁竟于此时谋反?
刘璋设身处地想:若有人辱及生母,自己必誓死 ** 。
如今张鲁与吴懿联手 ** ,刘璋仅剩两条路:
要么出兵 ** ,且看平叛与孙澎援军孰快;
要么直接降孙,免遭战败后张鲁清算。
踌躇良久仍难决断,正欲再寻谋士商议,却见其匆忙奔入,喘息未定便急报:祸事了!张松携西蜀舆图强闯关隘,投奔荆州的周瑜去了!
刘璋暴怒:守关将领是干什么吃的?连张松都拦不住?
谋士面色铁青:守将雷铜、吴兰已率部与张松同逃!
刘璋面如死灰,踉跄跌坐在地,放声痛哭。
谋士见此情形,满心悲戚。
身为臣属,自问已竭尽所能。
然有时拼尽全力亦是徒劳。
正如后世所言:非吾辈不肯死战,实乃敌营有神兵!
建安十年,孙澎终于撕下伪装,露出狰狞面目,给这个时代的人们好好上了一课。
即便在古老的年代,他依然能打出疾风骤雨般的闪电战。
只要前期攻势顺利,后续大部分战役根本无需正面交锋,敌人便已闻风而降。
那年九月,曹操遣毛介出使益州,意图与刘璋结盟。
毛介本应从汉中古道入蜀,谁知张鲁早已归顺吴国,他只得绕道武都、阴平之间的险峻山路,花重金聘请当地向导艰难前行。待他踏入益州盆地时,已至十月中旬。
眼前景象令他毛骨悚然——从梓潼到成都,沿途竟插满了吴国旗帜!
难道刘璋已降吴?
毛介不死心,一路探查至成都,最终确认刘璋确已归顺孙吴。他长叹一声,正欲返程,却在途中偶遇刚处理完政务的 ** 。
** 记忆力惊人,一眼识破乔装的毛介,直接将他回家中。毛介本想从阴平郡原路返回,却被 ** 告知:阴平、武都即将易主,此路已断。
毛介坦言:曹公大势已去,我回去只为报信,之后便辞官投奔孙澎,也算有始有终。
** 暗自惊叹:好个毛介!既完成曹操嘱托,又借 ** 击曹操士气,一箭双雕。
想通此节, ** 不再阻拦,传令沿途关卡放行。
当毛介带着益州陷落的消息回到洛阳,还未面见曹操,先闻噩耗——
郭嘉,病逝了!
※※※
建安十年十月底,孙澎在吴县收到一则急报。
(曹操在洛阳忽然昏倒,此后便久病不卧。
数日后,曹丕替父出使,自洛阳启程,于冬月之初来到吴县,向孙澎呈上归顺文书。
孙澎瞧着这位史书所载的魏文帝,竟比自身还年少三岁。
但见曹丕立于阶前,全无 ** 威仪,反倒战战兢兢,不时以袖拭汗。
孙澎带给他的威压实在过甚。
彼此对视片刻,曹丕先垂下眼帘。
终是孙澎打破沉寂:曹公近来可好?
曹丕如蒙大赦:家父...每日清醒时辰甚少。
孙澎追问:连华神医也束手无策?
华大夫欲行开颅之术,曹丕苦笑,家父以为骇人听闻。
孙澎长叹:昔年许劭有言,曹孟德乃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本欲请他助我安抚黎民,再造太平,未料天不假年。
曹丕默然。自递上降书那刻起,眼前之人便是新主。
昔日父亲在时,他自视少主,何曾想过要奉他人为主。
纵有万般不甘,又能如何?强如父亲都败于此人之手,何况是他。
交罢降表,曹丕留下书信匆匆离去。
孙澎展信观之,刚饮的茶汤竟喷涌而出。
但见纸上写道:孙贤弟,神交已久恨未谋面。今遣犬子归顺,另备薄礼。望念此情,宽待吾儿。曹操拜上。
何礼之有?
管家来报,曹丕临走时留置若干人等。
孙澎出厅察看,顿时惊立当场。
曹操这波操作真是绝了!
太够意思了吧!
刘夫人、环夫人、秦夫人、尹夫人、王昭仪,还有陈姬、周姬、赵姬、孙姬、李姬、刘姬、宋姬……
除了正妻卞夫人,曹操把他珍藏多年的侧室全送来了!
孙澎都惊了,曹操也太懂我心意了!
常言道,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
收了这份厚礼,孙澎确实不好对曹家下狠手了。
当然,孙澎也不会因此偏袒曹家,犯了事,该咋办就咋办。
建安十年末,曹操在洛阳病逝。
孙澎特批三个月,让曹丕等人在洛阳守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