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对诸葛亮吩咐:孔明,着你整备军需粮饷,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二位重臣领命告退时,孙澎忽然感叹:得卿等一文一武辅佐,朕心甚慰。
夜色中,两位丞相怀揣着君王亲征的重任,默然离去。
“子敬,圣上决意亲征,此事你如何看?”孔明轻叹一声,终是开口。
鲁肃捻须苦笑:“这位江山可是圣上一刀一枪打下来的,自幼便非养在深宫的储君。既已开口,只怕君心已决,你我纵有千言也是徒劳。”
两人相视叹息。他们忧心的并非战事,而是孙澎执意要披甲上阵。
沙场从来白骨森森,更遑论此次用兵之地闻所未闻。若非孙澎展开那幅寰宇图,他们此生大抵都不知天地竟如此广阔。
“天意难测,不如各司其职。”孔明羽扇轻摆,鎏金熏香在殿中洇开。
……
待脚步声远去,玄武殿内只剩孙澎。
太师椅吱呀摇晃,年轻的 ** 盯着跃动烛火。他脑海里正勾勒着万里之外的绵滇——那个在他前世被称为“彩云之南”的秘境。
区区中原岂够?既然手握跨越千年的火器与耕犁,为何不将龙旗插遍四海?
……
破晓时分,四大军团建制的消息已传遍吴都。昨日校场比武的将领们皆与有荣焉。当鲁肃展开诏书宣布各营主将时,整个中原的兵甲开始如江河奔涌——该为这些新铸的利剑,寻找它们的剑鞘了。
中原人口稀少,吴国全军仅一百八十万之众,除去已编入四大军团的兵力外,尚有三十余万将士驻守各州郡。
鲁肃昭告天下后,沉寂三年的中原骤然沸腾。经与诸葛亮及四大军团统帅反复商议,最终确定了各军驻防区域:
青龙军整装完毕即赴交州;白虎军暂驻扬州;朱雀军屯兵西进港;玄武军亦留守扬州水域。
赵云凝视眼前舆图,挑眉询问:丞相令我军直驱交州,莫非陛下另有深意?
鲁肃垂首道:子龙切勿妄揣天心。青龙军调遣,自有圣意决断。这番话令赵云若有所思,结合先前所见舆图,心中似有所悟。
青龙军须于月内完成集结,重骑兵行进稍缓,故限一个半月后自扬州启程。鲁肃又补充道。
赵云当即承诺:丞相放心,集结完毕末将即刻率军出发。鲁肃颔首,对这位爱将向来信赖有加。
四大军务安排妥当后,吴都迎来短暂平静。这三月间孙澎起居有常,每日朝罢便与 ** 相伴,时光如梭。
转眼寒霜渐起,江东虽暖亦觉微凉,北境更已是冰封雪覆。这日早朝前,诸葛亮与鲁肃已奉诏候于御书房。
木门一声被推开,正在闭目养神的两位丞相同时睁眼,望见身着龙袍的孙澎迈步而入。
参见陛下!
孙澎随意摆手:免礼,此处又无外人,子敬、孔明不必拘礼。
他搓着手坐到案前。今晨寒意格外刺骨,连江 ** 能感受到凛冽,冷风直往衣襟里钻。侍从点起地龙,屋内才渐渐回暖。
今日宣你们来,所为何事想必都清楚。孙澎呵着白气说道。
鲁肃率先上前:禀陛下,三月来共派出十五批斥候,每批十至二十人不等。如今仅返回七批六十五人,其余怕是......
见孙澎不语,鲁肃从怀中取出一卷地图铺开:此乃根据生还者所述绘制,虽不敢说完美,但可作参考。
孙澎边看边问:子龙可收到此图?
信使两日前已出发,此刻应快抵达。
甚好。孙澎转向诸葛亮,后勤准备如何?
诸葛亮起身禀道:自建安十二年起三载积蓄,国库充盈。这三月微臣走访五族,各族诚意进献,现库存可支应青龙军团南征五年之需。
五年...足够了!孙澎负手而立,喃喃道:建安十五年冬,正是良机。稍后早朝有劳二位,朕需做些准备,朝毕即启程。
闻听此言,二人俱是一惊。
鲁肃与诸葛亮同时屈膝跪地,鲁肃嗓音发颤:皇上请慎重考虑,天子亲征并非小事。
诸葛亮紧接着劝谏:不妨先派子龙将军率领前锋部队出征,待前方局势明朗后,陛下再启程不迟。
孙澎突然拔高声音:太过繁琐!难道要朕每日在空荡的大殿里等待战报不成?
两位谋臣暗自叹息。
孙澎负手而立:不必再劝,即刻筹备。今日朝会便宣告此事,各部做好安排。朕离京期间,吴国政务就托付给二位了。
听闻此言,鲁肃与诸葛亮愈加不安。自古 ** 亲征皆由太子监国,而陛下尚无子嗣,确实只能委托他们。
诸葛亮再次进言:纵然陛下执意亲征交州,还请准许微臣或子敬随行。
鲁肃同样恳请。
孙澎略作思忖:也罢。后方经济需人主持,子敬随朕同行,孔明留守都城。离京前朕会拟旨交付公瑾,有公瑾与孔明坐镇,朕亦安心。
至此,二人只得领命退下准备。
孙澎起身离开书房时暗想:自己与历代文治武功的 ** 有所不同。那些君主登基后便不再崇尚武力,而他从江东起兵时就是骁勇善战的猛将。
如今统领三军,孙澎依然是所向披靡的统帅!
(翌日清晨,吴国群臣上朝时满面疑惑。
本该临朝的君王不见踪影,唯有左右丞相立于殿上。诸葛亮拢袖宣告:陛下今日另有要务,由我二人传达重要决策。
文官队列最前方,执掌财政大权的孙权立于首位,其身后半步处站着三院主事——政法院长张昭。
朝堂之上,检察院首座周瑜身着官服立于殿中。调令院两位重臣张纮与顾雍分列两侧,三人品阶虽远在名义上执掌财政大权的孙权之上,奈何这位年轻权贵身负皇族血脉。
若论尊贵,待陛下腾出空来,孙权必将成为吴国首位获封王爵的皇亲。这般显赫身份,自然非寻常臣子可比。
再观万华院,诸葛瑾独自坐镇。自徐庶调任青龙军团随赵云远征交州后,朝堂武将之列尽是新锐面孔。皆因四大军团初建事务繁杂,孙澎特准四位主将暂免朝会之责。
待确认众臣到齐,诸葛亮轻拂袍袖扬声道:诸位同僚,今日朝议唯有一事——陛下即将御驾亲征!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除三院主事与几位重臣早有所闻外,余者皆显露惊诧之色。
肃静!鲁肃声若洪钟,继而解释道:诸君或惑于我吴国立国未久为何再启战事。此番非为平定内乱,乃挥师远征!
侍卫适时呈上巨幅寰宇图,鲁肃特意在绵滇地域加重标记。青龙军团已整装待发,只待陛下令下。望诸君各司其职,若有异动者——话锋忽转,眸光直指周瑜。
周瑜会意,当即拱手:丞相放心,检察司必保国本安稳!
鲁肃微微颔首。至于陛下给周瑜的密旨,已非他所需过问。
这场朝会结束得出奇迅捷。退朝时,众臣仍在交头接耳,议论着君王亲征的惊人之举。
殿内仅剩三院主事、孙权与两位丞相。
鲁肃向众人拱手行礼:陛下远征期间,都城事务就有劳诸位了。
孙权摆手笑道:子敬过谦,吴国本是众人之吴国。
众人又商议片刻便各自散去。
鲁肃匆匆回府收拾行装,登上候驾多时的马车。
......
未几时,车队自吴都南门徐徐而出,三百玄武殿精锐亲卫随行护驾。主车之中,孙澎闭目养神,鲁肃正专注研读军阵图。
按此行程,几日可抵子龙驻地?孙澎阖目问道。
鲁肃卷起地图:四日足矣。今晨刚接军报,青龙军团已整装待发,只待陛下亲临便可挥师北上。
沿途所见民生景象与乱世截然不同。当年州郡交界处难民络绎不绝,自黄巾祸乱后数十载未曾消歇。而今吴境之内,流民数量十不存一。孙澎微露笑意——得民心者得天下,这番道理他践行得颇为妥当。
......
蒸汽机关驱动的车驾速度惊人,第四日晌午便抵达交州城外军营。青龙军团众将早已列队恭候。
鲁肃轻掀车帘:请陛下移步。
《青龙踏云卷》孙澎刚露面,赵云立刻率领青龙军众将单膝跪地。
拜见陛下!
拜见陛下!
一时间,军营各处回荡着相同的呼声。
诸位,平身。孙澎轻轻抬手。
赵云身着银甲缓缓站起,徐庶等人也纷纷起身。孙澎走下马车,对赵云笑道:子龙,交州水土可还习惯?
赵云抱拳道:回陛下,末将征战多年,早已习惯。此地气候温润,将士们都说想多驻守些时日。
能留多久,全看青龙军此番攻势如何。孙澎说着,在赵云引领下走向 ** 大帐。
帐内陈设简朴,仅置桌椅与一张地图。
军中简陋,望陛下见谅。徐庶低声说道。
孙澎笑道:元直这是在取笑朕?
一旁的鲁肃意味深长地望向徐庶,后者微窘:臣惶恐。
青龙军驻守交州时已有所察觉——此处乃吴国最南疆,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耳目。近日斥候频繁出动,这般征兆对久经沙场的赵云等人再熟悉不过:大战将至,斥候先行。
五日前,来自吴都的十二字军令彻底点燃了全军:
青龙军团,不日远征,陛下亲临!
尤其赵云——终于等到了再度征战的机会!
孙澎听完徐庶之言,只是轻笑着摆了摆手:朕少时在这军营里可是足足待了好几个春秋!
策马迎风,何等畅快!
陛下既已亲临,先锋军何时启程?这几日军中将士都按捺不住,个个跃跃欲试。只是先锋统帅人选,至今尚未敲定。赵云抱拳请示。
孙澎目光转向身后的鲁肃,后者会意,上前说道:微臣与陛下途中商议过,不如派张绣将军统领一万轻骑兵与五万步兵为先锋,子龙意下如何?
赵云略作沉吟,点头应允。身旁的张绣早已按捺不住,当即抱拳道:末将定不负陛下、丞相与军团长厚望!
赵云佯怒:本将还未首肯,你就急着要带走我的兵?
张绣理直气壮回道:这可怨不得我,都是陛下与丞相的意思。陛下,何时出发?
孙澎望了望天色:三个时辰后,张绣率六万先锋军启程。
末将遵命!张绣肃然领命,退出营帐整军去了。
赵云摇头苦笑,麾下这群将领个个都是好战分子。
子龙,我们也该准备了。先锋军出发五个时辰后,青龙军团主力开拔。你亲率十万重骑兵与十九万轻骑兵压阵,朕与你同行。其余兵力负责粮草押运,可有异议?
赵云当即应道:谨遵陛下吩咐。
孙澎向来雷厉风行,抵达军营后很快便敲定了出征事宜。三个时辰后,一万轻骑兵与五万步兵已在点将台下集结完毕。
点将台一侧,赵云身披银甲,手按佩剑而立。鲁肃、徐庶分立左右,台上的孙澎同样甲胄加身,拄剑而立。
旌旗猎猎,六万铁甲肃立校场。即便是久经沙场的孙澎,此刻胸中亦翻涌起万丈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