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绍默默看着姑姑津津有味地舔着冰淇淋,自己低头涮起了火锅。他以父亲和孙澎为榜样,从小就克制着口腹之欲。这些年跟着孙澎吃营养餐,倒是养成了自律的习惯。
不过孙澎的营养餐可不像前世那些难以下咽的健身餐。这个年代训练强度大,只要控制糖分摄入就行,倒不必过分追求低脂饮食。
糖分虽是快乐之源,但过量摄入终究影响状态。孙澎正处在武艺精进期,他想看看,通过持之以恒的苦练,自己究竟能达到怎样的境界。
通常武将的巅峰期在三十五到四十岁之间,之后便会逐渐衰退。有人一落千丈,有人缓慢下滑,孙澎的武道之路还很长。
今晚这顿火锅,其实是为了庆祝刚刚谈成的辽东羊肉生意——每年寒冬,辽东草原总有大批牛羊因缺粮倒毙,如今倒是物尽其用了。
草原部落每逢冬季南下劫掠,实为生存所迫的无奈之举。
即便在现代社会,牧草保鲜技术仍在持续革新演变。
孙澎虽能借助特殊能力前往未来学习先进技术,却始终不为所动。
若让游牧民族过早掌握牧草存储之法,农耕文明恐将面临空前危机。
当前这般以冻毙的风干羊肉换取江南谷物,反倒形成巧妙平衡。
江南百姓获得充足肉食,北方部落则被粮草供应牢牢钳制。
但凡部族有所异动,断粮制裁便是最有效的威慑手段。
【粮食何以成为掌控国运的利器?
又如何以谷物颠覆政权体系?
所幸近代跨国粮商已多次演绎完美范本。
孙澎直接效仿其道,以南国稻谷改造游牧民族的饮食结构。
游牧部族并非天性嗜肉,久食荤腥同样令人烦腻。
这正是江南茶叶风靡草原的根本缘由——粗茶恰能消解油腻。
若持续以充足谷物冲击草原经济体系,
助其建立冬季粮食储备机制,
不出数年,以游牧民族惊人的繁殖力,必将迎来人 ** 涨。
而人口膨胀必然导致对谷物的深度依赖。
受限于当世牧草技术,每户牧民能畜养的牲口存在天然上限。
当漠北进入封冻期,牲畜仅能依靠预先囤积的草料维生。
手工制备的牧草储备本就有限,
且不论 ** 变质等难题,单就储备量而言:
每户牧民能在雪季前囤积多少饲料?
每逢隆冬降临,牧民都需精打细算留存牲畜数量,
只为确保来年开春尚有部分牲口存活。
草原牧民一旦贪心,多留了牲畜,饲料便不够支撑寒冬。
冬日来临前,草原人必须宰杀多余的牲畜,即便吃不完,也不敢让它们消耗珍贵的草料。许多牧民将牛羊肉藏进山洞,可狼群嗅觉灵敏,聪明狡猾,再隐蔽的储藏点也可能被它们刨开,偷走牧民过冬的口粮。
因此,当幽州牧袁熙今年带着谷物来换肉时,牧民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们觉得,哪怕一斤肉换一斤粮,也是划算的买卖——肉放久了会坏,引来狼群,但谷物却能长久保存。更何况,草原人常年吃烤肉和水煮肉,连孜然辣椒都没有,只撒一把盐,早吃腻了。物以稀为贵,草原上的谷物,有时比肉还值钱。
袁熙尝到了当中间商赚差价的甜头。孙澎的船队从南方运来谷物,草原人提供肉类,他只需做个交易平台,就能两头获利。当然,他也不敢太过分,毕竟要靠孙澎赏饭吃,所以尽管赚差价,却把大头利润让给了孙澎,自己只在牧民这边压价,试探他们的底线。
对孙澎而言,从袁熙这里进货后,运回扬州的牛羊肉即便算上运费,只要和本地肉价持平,就是稳赚。更何况,目前北方运来的肉价比本地低了三四成!为了避免冲击本地养殖户,孙澎严格调控销售策略——肉类充足的县城少卖,稀缺的县城多卖,且绝不低价倾销。
孙澎掌控的三个州对肉食的消费量相当可观,从北方运来的牛羊肉不到一个月就能销售一空。
当百姓不再为温饱发愁时,追求更好的饮食便成了必然。这一年三州境内民生改善,肉类需求随之激增。
由于朝廷明令禁止宰杀耕牛,草原输送的牛肉顿时成为抢手货。相比于腥膻味重的羊肉和猪肉,牛肉更受欢迎。运输船队中羊肉还剩半数时,牛肉早已售罄——这般数量的牛肉,就连世家大族也难得一见,自然要趁此机会大快朵颐。
第三一〇章 蒸汽轰鸣, ** 远航
建安九年的晨曦悄然降临。预演碑今年异常沉寂,新岁来临之际,孙澎等候多时却未见系统升级。虽有些许遗憾,但他转念想到预演碑已给予诸多助益,便也释然——人贵知足,眼下这般光景正好。
初春时节,孙澎专程前往余姚新式船坞视察。这座去年新建的造船工坊,专为配套研发中的蒸汽动力船舶而设。近日船坞传来捷报:孙澎设计的蒸汽机船已完成试航!
在余姚船坞,孙澎见到了首席技师马钧。这位工匠见到主公时难掩激动——当初孙澎展示蒸汽机图纸时,那种将蒸汽压力转化为机械动力的构想,为马钧打开了全新的技术领域。
此后马钧全身心投入蒸汽机研发,甚至自学冶铁技艺以锻造更高强度的机壳。孙澎则倾力支持,为其调集了大量专业典籍。
若论重临有何弊端,便是无法直接取用前世之物。须待孙澎完成重临后,再启记忆回廊,借助其中的即时定格画面,将他在重临世界的经历复刻至三国时空。
为使马钧易于领会,孙澎甚至需将后世源自西方的理论符号,悉数转换为汉朝人熟悉的形制。这般费心费力,着实难为他这等学渣了。
所幸付出终得回报。以马钧之才,纵使只予一根杠杆,也敢撬动乾坤。
余姚港畔,孙澎在朱桓随行下,登上了这艘新近下水的船舶。船身所用橡木,皆采自夷州密林。此乃孙澎重临其间,某位痴迷航海的前世船厂同好所授——东亚最佳造船良材,尽在夷州!
踏上甲板,映入眼帘的竟是 ** 耸立的巨大烟囱。循着舷梯下行至舱内,那台崭新的蒸汽机赫然在目。生于八零年代的孙澎,幼时犹见过铁轨上喷吐白烟的蒸汽火车头。眼前这台器械,无论外形构造,已与他记忆中的火车蒸汽机有八分相似。
马钧引孙澎行至锅炉房,请示可否启动。见孙澎颔首,工匠们即刻将预燃的煤块倾入炉膛,铁锹翻飞间,炉温骤升。马钧看了眼手工打造的压强计,待蒸汽蓄势已足,猛然扳下阀门——
呜——!
熟悉的汽笛声响彻云霄。澎湃蒸汽推动传动轴缓缓旋转,继而愈转愈疾。与之相连的尾侧明轮,竟比往昔人力驱动时快了数倍不止。
孙澎立在船舷边,望着螺旋桨翻涌的浪花,胸中激荡难平——这决定性的一步,终究是迈出去了!
蒸汽机的轰鸣将为大汉王朝揭开动力 ** 的新篇,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他眼前铺展。白烟滚滚的蒸汽船划破海面,无需风帆与桨手竟能驰骋如飞,引得随行众人振奋不已。朱桓尤其激动,作为见证孙氏海军崛起的重臣,他清楚这种突破意味着什么:从今往后,舰队的航行将彻底摆脱天时制约。
当钢铁巨兽停泊在余姚军港时,凌操率领的仪仗队早已在码头列阵相迎。少年凌统注意到父亲回家后仍难掩亢奋,犹豫许久才开口:爹,有件事......您先保证别动怒?
不如先挨顿打再坦白?凌操挑眉看着年方十五的儿子。凌统慌忙摆手:就是看您今日高兴才敢提!
莫非在外惹是生非?
整日习武尚且不及,哪得闲惹祸?凌统嘟囔着,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木剑的纹路。
凌操神色骤变:臭小子,你是不是把老子昨天的事告诉你娘了?
凌统满脸困惑:爹,你昨晚干嘛去了?不是例行夜巡么?
话刚出口,他突然反应过来,似乎无意间撞破了老爹的秘密。
凌操见儿子神色有异,立刻板起脸:要敢在你娘跟前乱嚼舌根,看我不收拾你!
凌统撇撇嘴:明明是你自己说漏嘴,关我什么事?
凌操瞪着眼:少废话!你到底闯什么祸了?老实交代,爹保证不动手。
凌统小声嘟囔:我报名参军了。
什么?!凌操猛地提高嗓门,你再说一遍?
我加入海军了。凌统重复道。
凌操神色顿时严肃起来:咱们凌家就你这根独苗,你知不知道海上多危险?
凌统认真道:我当然知道。但爹您不是常说,未来是海军的时代吗?
咱们将门子弟,要当就当最强的将军。去年我想进狼牙营,结果年龄不够。现在看到主公那些新式战船,比狼牙营有前途多了!
凌操望着儿子坚毅的眼神,又想起今日孙澎的勉励,心中暗忖:这孩子天赋远胜于我,若能在海军建功立业,倒也是桩好事。
只是......这茫茫大海,生死难料。
【海疆铁律】
咸宁三年秋,海鹘舰指挥使凌操站在了望台上,指尖被咸腥的海风刮得生疼。他知道,这季风过后,又有三条艨艟要补进船坞——舵板开裂、龙骨渗水,那些看似坚固的战舰在滔天白浪里不过像孩子撒的纸船。
(兵部密档甲字第七号:凡沉船事故,校尉以上 ** 需亲赴余姚述职)
年轻的凌统正在码头绑紧皮甲。他选交州水师的原因很实在:南海水温常年廿二度,即便落水也能游上三个时辰。父亲凌操听罢,喉结动了动,终究没说出上月打捞时,那些泡胀的 ** 是怎样从铠甲里滑出来的。
【暗涌】
孙澎的皂靴踏过船厂铁屑时,刘晔正用绢布擦拭新制的铆钉。热锻过的精铁泛着靛蓝,十二根一组卡进船肋凹槽,榫卯间严丝合缝得插不进半张宣纸。
“主上请看。”刘晔突然挥锤猛击船板,震落的只有铁锈——往日该开裂的接缝处,连木纹都没颤动。
海浪声从三里外传来,孙澎摩挲着钢板上的菱形纹。这纹路像极了他案头密报里,曹魏新造楼船的吃水线痕迹。
(建安二十四年腊月,吴越船匠第七次改进龙骨铆接法)
几名工匠手持预先锻造好的钢板,在孙澎面前开始了铆接工序。拥有蒸汽机后,孙澎最初渴望实现的并非蒸汽机车,而是开启大航海时代的 ** 性产物——铁甲战舰。
然而查阅资料后,孙澎几乎要放弃这个计划。制约铁甲舰建造的关键在于焊接技术,无论是电弧焊还是气焊,当前都无法突破技术瓶颈。就在他准备彻底放弃时,突然想起那位狂热的大航海爱好者。咨询专业人士后,对方直接在大航海玩家论坛找出一篇珍贵文献,详细记载了早期英国如何运用铆接技术组装钢铁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