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展阅荀彧亲笔书信后,偏头痛再次剧烈发作。
这竖子当真令孤寝食难安!
掳掠如此多百姓,你江东哪来粮饷供养?
什么?庐江士族已自行安置这些流民?
......那便罢了。
谋士们纷纷进言:
司空,当务之急是稳住孙澎。
奉孝所言极是,继续僵持恐损失更巨。
何必与黄口小儿争短长?待来日再令其加倍偿还便是。
面对智囊团的劝谏,曹操深知寿春兵力薄弱,纵有良策亦难施展,最终只得妥协:传令文若,速速打发那孙澎小儿!
(然而曹操严重低估了孙澎的野心。
荀彧凝视张承时,突然忆及初次会面时的对话:文若先生若早劝司空应允,何至于此?
如今看来,那番话语竟一语成谶。
贤侄,司空已应允所请,今日便奏请天子册封。请转告孙将军即刻退兵。
荀彧强忍怒气劝说,却见张承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顿时令他气血上涌。
**
“对不住,上次是上次的价格,这次是我们的新报价,涨了。”
张承望向荀彧,嘴角微扬。
能把荀彧这样温润如玉的君子逼到如此地步,张承的确有几分本事。
听完这临时抬价的话,荀彧的脸色由红转紫,活像官渡之战时替曹操临时效力的关羽。
“你……你这…… ** 之徒!”
憋了半天,荀彧也没想出更狠的话,最终只挤出一句软绵绵的“ ** 之徒”,毫无威慑力。
张承一脸无辜,仿佛在说:“我只是个传话的,别冲我发火。”
“文若先生,临行前我家主公交代过,若超过三日未得答复,便再加一条要求。”
“什么要求?”
“除了讨逆将军与吴侯之位,主公还要朝廷封他为扬州牧!”
“绝无可能!”
荀彧猛地起身,一掌拍在桌上。
张承耸耸肩,语气轻松:“荀令君何必如此武断?上次您也说绝无可能,如今不也松口了?”
荀彧面色阴沉,一时语塞。
或许是于心不忍,张承没再咄咄逼人,只是缓声道:“荀令君,您别太动气。家父与我素来敬重您的为人,只是各为其主,我不过是个传话的。您若气坏了身子,可不划算。”
荀彧盯着他:“你家主公还交代了什么?能否给文若叔透个底?”
张承无奈一笑:“您别为难我了。我只能说,趁早答应对大家都好,现在还来得及。”
现在还来得及?
言下之意,再拖下去,后果更严重?
荀彧虽暂代曹操打理许昌事务,但册封州牧这等大事,仍需曹操首肯。
于是,荀彧连夜修书,言辞恳切地劝说曹操别再与孙澎讨价还价。
曹操第三次收到信时,已比前两次平静许多。
郭嘉等人已为曹操做足了心理铺垫,曹操心中也有所预料,孙澎必定会趁机抬高条件。
尽管心中恼怒,但曹操给荀彧的回信却毫不含糊——
答应他!
收到曹操的回复后,荀彧迅速找到张承,协助他完成州牧册封的各项手续,随后便准备送他离开。
临行前,荀彧拉住张承,诚恳问道:“如今事情已成,贤侄可否告知,若此次司空仍不松口,你家主公会如何应对?”
张承淡然一笑:“既然荀令君真心相询,我便直言相告——我家主公其实已无后手。”
“无后手?此话当真?”
“确实如此。主公曾言,曹司空乃明智之人,不会与他这‘小儿辈’一般见识。”
望着张承远去的背影,荀彧轻叹一声。
孙澎虽年少,但对人心的把握,却比其兄孙策更为老练。
一个时辰后,荀彧收到消息:张承离城前,曾专程前往城中杨家酒楼密会一人——
前太尉杨彪之子,杨修!
杨家与孙家何时有了勾连?
此事须尽快禀报司空。
次日,张承携宣旨太监抵达寿春城外的孙澎大营。
那小太监战战兢兢,全然不见戏文中宦官仗势凌人的姿态。
转念一想,天子尚自身难保,区区阉人又岂敢嚣张?
借着太监在场,孙澎直接命其登寿春城头宣读圣旨。
城内官员见曹操竟真将扬州牧拱手相让,顿时怔在当场——
昨日还兵临城下的敌人,今日竟成了顶头上司?
这还如何抵挡?
寿春众官当即放弃抵抗,开城迎孙澎入主。
建安五年五月下旬,朝廷正式册封孙澎为扬州牧,加封吴侯,授平南将军。
(
曹操对孙澎十分忌惮,唯恐对方提出更过分的要求,特意将讨逆将军提升为平南将军。
东汉的军职按品级排列,大将军居首,其次是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再往下便是四征、四镇、四平、四安将军。
孙澎的平南将军属于四平之一,在朝廷中已属高阶将领。相比之下,孙坚的破虏将军和孙策的讨逆将军皆为杂号将军,分量远不及平南将军。
依照曹丕时期陈群制定的九品官制,四征、四镇将军位列二品,四平、四安将军则为三品,可见平南将军的地位绝非曹操随意敷衍孙澎的虚衔。
这一册封迅速传遍江东。自此,外界对孙澎的称呼将从“江东孙澎”变为“扬州孙澎”。
担任扬州牧后,孙澎便能名正言顺地统辖整个扬州。孙策当年横扫江东六郡,本质上仍是私人武装割据,而孙澎获得朝廷正式任命后,便成为天下公认的一方诸侯。
试看其他诸侯:荆州刘表!益州刘璋!何等威风。反观孙策,人称“江东孙策”,气势上便逊色一筹。如今孙澎成为州牧,才真正具备与其他诸侯平起平坐的名分。
虽说有无州牧之职均不影响孙澎对江东的实际掌控,但这一官职让他从“割据军阀”转变为深受认可的正统势力。
……
许都,司空府。
“什么?孙澎仍在迁移寿春百姓?”荀彧接到密报,发现孙澎在受封后仍未停止行动,继续强制将寿春人口迁往庐江。
荀彧原本以为孙澎迁徙百姓只是为了施压,迫使曹操授予扬州牧之职。可如今看来,此人竟从一开始就打算彻底掏空寿春?
荀彧凝视着墙上悬挂的地图,目光久久停留在寿春的位置。
倘若寿春当真沦为荒无人烟的真空地带,曹操再要经此南下攻打庐江,补给线起码要延伸四百里!
而庐江在吸纳寿春流民后,必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此消彼长之下,再想对付孙澎恐怕难上加难。
建安五年六月初一,扬州牧孙澎率军凯旋,江东大地为之震动。
大舅哥徐琨被任命为庐江太守,留守庐江。吕范与陈武辅佐其继续迁徙寿春民众。
此役孙澎一举两得:既平定李术叛乱,又挥师北上逼得曹操妥协,以扬州牧之职换取短暂和平。
三万大军在庐江完成交接。
吴郡旧部一万三千人除舒县战役折损数百外,悉数随孙澎返回吴县。虽未经历恶战,但将士们士气高涨——这种无形资本将使孙澎日后调兵更为顺畅。
庐江收编的部队尽数划归徐琨麾下。这位新任太守需兵之处甚多:周瑜在洞庭操练水军需支援,太史慈驻守蕲春防御黄祖需增援。作为江东门户,庐江必须获得充足兵力与物资保障。
凯旋途中,各地官员竞相犒军,态度与平叛出发时判若两人,恰似那句市井俚语:昨日冷眼相对,今朝攀附不及。
最欣喜的当属徐琨之父徐真。这位年长于孙坚的老翁亲迎十里,对这个女婿赞不绝口。
顾家此刻悔青了肠子,早知今日,当初就该咬牙把孙澎招作东床快婿。
这桩买卖,亏到血本无归。
军队安扎停当,孙澎回府先向母亲吴夫人问安,转脚便到孙策灵位前敬香。
大哥英灵在上,且看小弟手段——这不过才拉开序幕!
清酒泼地祭兄长,孙澎抄起酒坛仰脖饮尽。前世喝惯烈酒的他,对此间薄酿倒也适口——似极了家乡甜米酒,反倒合他脾胃。
眼下庐江新纳寿春五十万流民,粮仓吃紧,蒸馏烧酒这等耗粮买卖,孙澎暂不打算出手。且待仓廪丰实,再酿琼浆不迟。横竖捞钱的点子,他肚里多的是。
孙家布庄新出的帆布已成市井新宠。柜台摆着按孙澎图样缝制的帆布鞋——鞋带束紧的巧思令步履生风,另有单肩双肩各色帆布包任客挑选。不过百姓多扯了布自去缝制,妇人们飞针走线间,倒教孙澎赚足了布匹的利钱。
另桩生意也有了眉目:福伯领匠人试制的草纸渐成气候。江东芦苇取之不尽,孙澎只要最糙的原浆纸——这年头上茅房,有草纸便是神仙待遇。
孙澎来到这个世界已有两个月,当他第一次用上厕纸时,那种幸福感简直难以形容。
天晓得他之前面对竹篾和瓦片时,内心经历了怎样的煎熬。如今在这个时间节点推广草纸,孙澎觉得再合适不过。若等到纸张成为主要书写载体后,那些文人雅士必定会群起指责,说用纸上茅房是 ** 文化。直到蒙古铁骑南下,贵族们率先使用草纸,文人们才不得不跟着用,继而发现其妙处。
眼下最大的问题是草纸消耗量巨大。一旦普及,仅凭孙家作坊的产量,根本无法满足整个江东的需求。因此在返回吴县的第二天,处理完积压事务后,孙澎特意留下了张昭和张纮。
有个赚钱的买卖,二位可愿入股?孙澎开门见山。
听完草纸介绍,张昭二人面面相觑。在他们看来,这种物件也能算产业?真会有人花钱买纸上茅房?
孙澎也不着急,各送了一捆让他们试用。次日,两人就急匆匆赶来表态要入股。
尽管这买卖听着不雅,但晚饭后,二人还是带着草纸去了茅房。一试之下,只觉神清气爽!更意外的是,张昭夫人见到草纸后,竟羞涩地讨要了一些。原来她发现这纸吸水性极佳,正适合特殊时期使用。
次日清晨,张昭发现昨夜带回的草纸已用去大半。一问才知全家上下都已用上了。这时他才真正意识到这小小草纸蕴含的巨大商机。
来到孙府,张昭与张纮相视一笑,默契地点了点头。
晨光微熹时,孙澎已将商事托付张氏门人。这些世代经商的能手熟稔地处理着契约细则,倒省了主君亲自操劳的烦扰。
暮鼓声中,老管家捧着数十份烫金名刺趋步入内。孙澎随手翻阅,发现多是江东豪族递来的邀约——自鄱阳湖大捷后,原本观望的世家纷纷遣使示好。
忽然,一份来自颍川的简帖引起他的注意。
徐元直?
青年将领指尖顿在竹简上。按他记忆,这位荆襄谋士本该在建安十三年才随刘备现身新野,如今竟提前七载出现在吴地。
【军师图鉴更新】
徐庶,字元直
破曹仁八门金锁阵时,其排兵布阵如弈棋落子
(
比起江东本土的鲁肃、诸葛瑾等策略型智囊,鹿门书院出身的军师团更擅长战场推演。无论是七星坛借东风的诸葛亮,还是献连环计的庞统,皆是能将奇门遁甲具现为杀阵的兵家奇才。
【世界观察日志】
建安五年冬修正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