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宗愿正要反驳,谁知道一向嫉恶如仇的户部尚书也站出来了。
户部尚书海正连赞同道:“没错!光士绅豪族反对没有,这对平民不公平!因为士绅有功名在身没有徭役,而平民百姓还有徭役,负担可比他们重多了。平民百姓也没吭声抱怨,这些士绅豪族全然不为朝廷着想。如今正值战争时期,急需更多粮食发行货币,他们却只顾自己的利益!根本不考虑为国家分担。”
孔宗愿眉头一皱,顿感不妙,海正这话是涨税化为把士绅阶级与平民的矛盾激化,如此更是要不得,他走上前意欲反驳海正之言。
谁知道姒启仿佛准备好了一般,立刻插话问道:“什么是徭役?”
海正解释道:“青州王不知道何为徭役?嗯……这徭役啊,就是百姓无偿为官府劳动的制度,通常包含力役、杂役、军役等。说白了,每个平民百姓都得抽出一段时间免费为官府干活,像修路、修桥、修府衙他们都得参与。而且达到一定年龄还要入伍参加义务军役,就是自己带着武器,国家给点微薄军饷去打仗。”
姒启又问:“那徭役期间,官府会包吃包住吗?”
海正苦笑着摇摇头:“官府哪有那闲钱管他们吃住,都是百姓自己带粮食,自己找地方住。”
姒启眉头一皱:“这不影响农耕生产吗?”
海正无奈点点头说:“一般在不农忙的时候服役,不过也有影响。但是这都是百姓作为臣民应该做的,否则朝廷哪里有那么多钱开支修路修房?这种情况所有国家都有,又不是只有咱们青龙国一家才有。”
姒启心中暗自思忖:这不就是半奴隶制度嘛,让人免费干活,还得自己带粮食,简直太过分了。
不过他并未说出口,毕竟在这个时代,很多人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
封建制度下,百姓可不就像官家养的牲畜,想怎么剥削就怎么剥削,人权那可是士大夫及以上阶层才享有的特权。
而这些都是影响生产力和经济的腐朽制度,姒启会接着这次改革的机会刨除掉这些没有人权强制劳动的陋习。
思虑间孔宗愿见两人对话结束,打算说一些挽回士绅阶级的话反驳三人言论。
谁知道姒启却走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向他使了个眼色。
“孔先生您莫急,本王知道你想说什么。本王理解你……我现在就想办法解决难题,绝对不让你们士绅豪族阶级难做……”
孔宗愿几次欲发言都被三人打断,他若不是饱读诗书有涵养的读书人,肯定直接开腔骂人了。
不过平时总是和他作对的姒启却安慰他,表示愿意解决这一次的阶级矛盾,保全他们的利益,便也不好多言,只是朝着姒启拱手后朝着青龙帝躬身行礼;
“老臣听陛下定夺,必然不会让我们士绅子弟寒心……”
孔宗愿将压力给到青龙帝,青龙帝眉头一皱看向姒启,发现姒启朝他点点头表示他自有方案,便也没说什么。
姒启转身朝青龙帝拱手,接着问道:“既如此,我便知道人之间的矛盾了!那么能详细说说这次农改的具体内容吗?”
海正望向青龙帝,见青龙帝微微点头,便详细讲述起来。
“自从粮币发行以来,市场反馈十分好,百姓基本上已经全盘接受粮币。”
“但是随着工人增加募兵训练需要更多的钱,所以朝廷需要发行更多的粮币,而发现货币需要更多的粮食储备。”
“所以朝廷需要农改,以此通过提高税收获取更多的粮食储备。”
“而农改现在的讨论的阶段是朝廷要求农户的耕地限定水稻、小麦等主食,不让百姓擅自种植其他农作物,并将三分农业税提高到四分。但是这个方案目前还多有争论,难以实施,大家说的是这个问题吧?”
刑部尚书相如也说:“没错,这些政策的事实肯定会遭受百姓的阻拦,毕竟不是所有土地都适合耕种主食。那么势必会有无法耕种主食的农民去更换主食纳税,如此便有可能遭受地主的盘剥。这种情况肯定会形成常态,时间久了恐会激起民变……我刑部压力也很大,认为加税还需斟酌一二……”
姒启扫视了一圈在场众人,见没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却拿不到一个主意……或者有想法但是不敢提出来。
毕竟土地是国家根本,自古以来与士绅阶级作对的都没有好下场。
他们不敢动国家的土地,更不敢得罪士绅阶级,但是再苦一苦百姓这种事,目前这些从寒门子弟晋升上来的官员可不好意思说……
思及此姒启轻轻摇头,看来又要让自己做得罪人的马前卒。
不过也没关系,他一向都是带着激进情绪的悲观主义者,虽然不认为自己在这样的政治旋涡中能够独善其身,但是自己兵权在握,谁又能拿他如何?
于是他说出一句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话:“陛下,臣弟觉得农业税太少了,应该提高到五成!”
此话一出,引起朝廷上下轩然大波,众人瞬间坐不住了。
好家伙,四分人家都不乐意,这还直接提到五成,这完全不现实,根本不可能做到啊!
特别是孔宗愿,本来还以为姒启能够提出什么见解不涨税……
如今他居然说还要涨一成税?
难不成刚刚不让我说话是欺辱我等读书人不成?
正要上前与姒启理论,但是姒启却主动上前拍拍他的肩膀,示意等他先说完。
但是青龙帝却开口了,此刻的他满脸惊讶:“臣弟,你莫不是在开玩笑吧,五分的农业税,必定民乱,这税收法决计是实施不下去的。”
谭思国也皱起眉头,经过上一次他对姒启的误解后,他决定相信姒启。所以他并未出声,想听姒启接下来要说什么。
姒启淡然一笑,缓缓说道:“古往今来,普通百姓分为农、工、商三类,其中农民和工人占了最大比例。”
“农业是立国根本,工业是经济的摇篮!”
“但如今帝国大力发展工业,许多工人为朝廷效力都吃上了皇粮。可农民呢?依旧处于自力更生的艰难境地,还得耗费大量时间和体力服徭役。”
“农业生产说白了就是三分耕种七分打理,农民在服徭役期间土地无人照料,如此粮食产量根本无法保证。”
“一旦收成不好,他们纳税后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如此他们就得挨饿受冻或引起民变。”
“所以说农民这个职业,风险大、付出多,回报却少得可怜。”
“我还听说不少农民为了减轻赋税,不得不将土地贱卖给税率更低的士族阶级,就为了换取那点少得可怜的税率优惠。”
“长此以往,农民保不住土地,造成大量的土地兼并,而朝廷税收也跟着减少。”
“得利的只有那些门阀士绅,他们吃饱喝足后,便有了跟朝廷叫板的底气。”
“如今工业兴起,我听说帝都来了差不多五十万难民,说是来工厂找工作,可这些人究竟是不是难民还两说,极有可能是农民伪装的农民工。”
青龙帝听闻,急忙看向户部尚书海正,眼中满是疑惑与责备,急切问道:“为何会有这么多农民跑到帝都工厂找工作?”
海正急忙跪地正准备解释,姒启却打断话题继续说道;
“这事儿不怪海大人,因为海大人知道这是无法阻止的。”
“因为做工人这条路是普通农民翻身的机会,他们只是为了吃饱肚子。”
“这种事情海大人的良知自然告诉自己不能阻拦百姓谋生。”
“我们现在的工人比农民轻松多了,他们只要每天按时上班,认真干完自己的活儿,又不用服徭役。每个月还能拿到差不多150粮币,一年下来,就有1800多斤粮食。”
“除去购置些生活用品,养活一家四口绰绰有余。”
“就国家政策而言,工人如今可是香饽饽,是铁饭碗,是无数人挤破脑袋都想干的热门职业。甚至听说,孔老夫子的私塾下半年招生都困难了,不少士族阶级都把不喜欢读书的孩子都送去工业学院……想混个带编制的铁饭碗。”
姒启说到这儿,不禁叹息一声:“长此以往,青龙国还有农民愿意种地吗?咱们的粮食还能有保障吗?一粒粮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如今我们的货币捆绑粮食,一旦形成这种重工轻农的局面,就会造成极大的经济动荡……”
这一番话,说得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怪不得帝都越来越热闹了,要是一味只发展工业,导致农业疲敝,以粮食为背书的货币经济可不就崩盘了嘛 。
此刻,青龙帝也着急起来,农业可是王权统治的根基啊!
万一真没人种地了,朝廷没了粮食,哪还有什么统治力,谁还会听朝廷的话?
青龙帝急切问:“臣弟,你说这可如何是好?”
姒启不紧不慢地说:“既然如此,臣弟有一策,可使前路幽而复明。”
青龙帝赶忙站起身,离开龙椅走到姒启身旁,急切说道:“是何良策?臣弟快说 !”
姒启缓缓开口:“既然大家都认同农业是工业的基础,为了工业的发展,再怎么咱们也得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但是实际上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并不难,只要让他们也能旱涝保收,每年的收益不比工人低,他们怎会背井离乡?”
“如今在朝廷制定的农民的赋税明面上是三成,可加上服徭役、兵役、劳役这些义务劳动,还有地方官员私设的杂税,落到农民头上少说也有6成。”
“再加上正值战争时期的战争税,农民实际负担的赋税,至少有7成左右。”
“而我说的五成是一条鞭法的税,也就是说取消徭役,取消所有地方的苛捐杂税之后的干净税。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收五成税,是最终税,而不是附加苛捐杂税后的税,所以实际上是给农民减负了两成税收!”
青龙帝满脸疑惑,目光转移到海正身上,不由得眉头一皱。
不悦问道:“农民的负担当真如此沉重?真实税率真有这么高?”
姒启直接打断,挡在海正身前,说:“还没算上天灾人祸呢!所以,自工业兴起后,农业成了狗见了都摇头的苦差事,更没有人愿意下辈子当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