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咱们找到了青霉菌,那么我们接下来就要大力培养它。陈医生,麻烦你用高温高压蒸汽对科赫培养皿进行杀菌,然后用电热加热棒对培养皿进行烘烤,温度设定在120度左右,时间定在烘烤二十分钟,使整个培养皿处于无菌状态。”
陈藏器受到了鼓励,屁颠颠拿着培养皿,带着自己的徒子徒孙去执行杀菌任务。
很快在人多好办事,一千个培养皿很快就在众人干劲满满下一个早上就杀菌完成了。
苏神医也趁此将接种环养基、酒精灯、镊子等,进行高温灭菌处理,以确保处于无菌状态。
杀菌后,姒启将一切带入密封的实验室中。整个实验室都经过高浓度酒精杀菌过,虽然做不到前世实验室的无菌状态,但是就目前来说已经是最佳的无菌实验室。
那么就要先给青霉菌制作食物,然后将“食物”放进培养皿中,最后在接青霉菌进去安心繁殖。
关于青霉菌的食物,姒启吩咐众人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然后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接着,他在浸出液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和琼脂,加热搅拌至琼脂完全溶解。
琼脂可以从红藻,石花菜、江蓠藻类植物中提取。
提取方式是往藻类原料中先加入浓度3%的氢氧化钠,设定60度左右的温度在下浸泡1-6小时,加碱是为了去除藻类中的蛋白质、色素等杂质。
接着加入0.5%的盐酸清洗,清洗结束后加温到90度左右浸泡一到三个小时。在这个浸泡酸解过程中,藻类细胞壁会被破坏,琼脂多糖从细胞中释放出来,进入溶液中。
酸解后的混合物用多层纱布进行包裹,然后用离心机进行高速转动分离,将得到的琼脂粘性溶液。
此时再用和壳聚糖的方式一样,用清水进行多次洗涤,以去除残留的酸、碱可溶性杂质。最后将溶液加热至60-80度,使水分逐渐蒸发,就能得到浓缩的琼脂胶液。为了方便保存,可以将琼脂胶液倒入模具中,放入低温的冰块中进行冷凝,得到琼脂凝胶。
琼脂是用于培养细菌使用的原料,加入葡萄糖和马铃薯浸出液搅拌后,就是青霉菌的食物,也就是培养基。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中,一般装至培养皿容积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即可。然后将培养皿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灭菌一段时间,以杀死培养基中的杂菌。灭菌完成后,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就可以用于接种青霉菌了。
既然把青霉菌的无菌房和食物都备好了,那么接下来就是接青霉菌回家了。
陈藏器走上前,朝着苏神医点点头,他多次洗手后喷上酒精,再戴上无菌手套,用镊子小心地将甜瓜表面进行消毒,可以用酒精擦拭甜瓜表面。待酒精挥发后,用接种环在甜瓜表面有青霉菌菌斑的地方轻轻刮取一些菌丝和孢子。然后迅速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旁伸入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划线,以此将青霉菌接种到培养基上。接种完成后,立即盖上培养皿盖子,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污染。
最后陈藏器将培养皿上方的蒸馏水管打开,水管中的温热的蒸馏水都是经过保温的温水。温水不断的对培养皿进行循环淋浴,使培养皿的温度保持在25度左右。姒启见培养皿内中温度计上的逐渐稳定在25度左右后,他终于起身,随后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后开口道。
“咱们把青霉菌接回实验室培养皿,要时刻注意温度和湿度,要有人时刻监督,不可以松懈,避免温度过高青霉菌死掉,或者过低停止繁殖。”
众人见陈藏器操作娴熟,更有苏神医在一旁指导,也不由得信心大增,众人经过短暂的训练后。也纷纷拿起甜瓜对其他的培养皿进行接种,很快一天一千多个培养皿已经全部接种完毕。
苏神医拿着说明书,在一旁讲解道:“一般来说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青霉菌在培养皿中培养2-5天左右就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生长。不过具体的培养时间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培养基的成分、培养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青霉菌的初始接种量等,所以尽量做到标准统一。如果观察到培养皿中出现了青绿色的霉菌菌斑,且有明显的菌丝和孢子结构,就说明青霉菌已经生长良好。接下来就靠你们了,我要回去休息一下了,等细菌培养好了再派人通知我。”
苏神医将一些细节交代清楚后,捶了捶腰,便离开了生物实验室。
五天后,医生派人告诉苏神医。在一千个培养皿中,只有五十个可能因为取样或者培养受污染失败了,其余的都正常繁殖。
陈藏器带着团队,根据成功的培养皿中的青霉菌对剩余培养皿进行扩大接种,如此青霉菌的数量已经达到五千罐,接下来就要提取工艺了。
苏神医听罢后,颇为惊讶,他记得说明书中记载,这样的粗糙的环境下可能会有至少两三百个培养皿失败,没想到只失败了几十个,这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也许是这些操作员作为医生拥有最基本的卫生意识,所以在他们职业意识下,才会减少如此多的损失。
苏神医回到了实验室中后,在众人的目光中一边讲解一边操作。
“我们所需的青霉素是青霉菌的代谢物,并非是青霉菌本身。如果你们不明白,我可以再通俗简单这样解说,你们也可以理解为青霉素是青霉菌的排泄物。
“青霉素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杀菌作用。主要针对常见的细菌感染产生的软组织感染,炎症,例如肺炎,脑膜炎,淋证、花柳等常见炎症病。他可以快速杀死进入体内的细菌,以此让患者快速痊愈。但是它也有副作用,那就是长期使用会导致耐药性,药性会逐渐下滑,所以轻微病症能不使用尽量不使用。”
陈藏器手头动作没有停歇,一边听一边嘟囔着问道:“细菌?那是一种类似于青霉菌的微小生物吗?”
苏神医看这说明书上的注释,点点头念道:“没错,根据殿下所留的注释,这细菌就如同食物发霉的菌丝一样,发的霉叫做霉菌。空气中和脏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细菌,这些细菌会通过伤口呼吸食物传播给其他人。鼠疫就是这样传开的,所以一旦传播,就要隔离治疗。当然青霉素管不了鼠疫,因为鼠疫细菌对青霉素不敏感。”
听闻青霉素对鼠疫不管用,众人也连连惋惜,对于人类来说传染性极大的鼠疫才人类的公敌。但是转念一想,既然姒启能够制作出治疗咳嗽,那么只要专心朝着这方面研究,未免不能制作出治疗肺痨和鼠疫的抗生素。
陈藏器手头上的动作一顿,恍然大悟说道:“老师,我觉得殿下所说的细菌,应该就是我们中医所说的疠气、毒气。”
苏神医点点头说:“应该没错。”
众人皆咋咋称奇,毕竟对于微观层面汉医记载较少,没有像姒启那样有特意的研究。
陈藏器医生眉头紧皱,略微失望的问:“那是不是大多数的病症都是由这些微生物细菌之类导致的?既然所有病症都是微观层面,那如此我们汉医的研究方向难道是走错了吗?”
此言一出,在场所有的大夫医生,就连陈藏器也眉头紧蹙,引起一阵骚动,众医者面露恐惧失望之色,一生所学汉医草药学针灸庞大的体系,居然没有一个微生物体系。但是倘若如此多的病症都是因为这些微生物作祟,那么这世界只需要微生物学不就行了?只需要制作出如此多的化学药品就足够了,还要他们中医要草药学做什么?不少大夫医生愣在原地,仿若被抽干灵魂的躯壳,陷入沉思,停止手头上的工作……
苏神医瞳孔一缩,他知道倘若这话无法解释,那么这些医者会道心破碎……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将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他急忙快速翻阅着姒启留下的各项资料以及说明,半晌后他的目光停留在一页纸上。
是一页姒启写的《告医者书》,他快速看完,越看越发热泪盈眶……
见众人停滞工作,苏神医急忙上前,言辞犀利的说:“诸位,并非如此!殿下知道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知道我们会钻牛角尖……所以他为我们留下了他的话,听老夫为大家诵读一番,大伙自然明白。”
众人见苏神医开口,也都一个个抬起目光看向苏神医。
苏神医吸了两口香烟,咳嗽一下后,就着白炽灯灯光,苍老的声音缓缓诵读。
“诸位同僚,微生物学在医学中固然重要,但并非一蹴而就。请不要以为自己走错了路,中医并非是微生物学,但是中医有自己的一套准则系统。中医靠的并非是草药针灸等养生之法杀死微小的病菌,而是靠提高身体自身的强大免疫力去与病菌作战。中医的路并非是错的,而是它将痊愈之路的准绳依托在人本身的疾病防御机制上。
在场的诸位每一个人都是健康的人吧,没有人是带病上班的吧?可能有的同僚会说我能来工作,自然是健康的。可是从微生物学的角度,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里都有各种各样的病菌。十个人里面就有七八个人有引发肺结核的结核杆菌,但是这些细菌在身体里面不会发病,它会默默的潜伏在人体内。没有发病是因为咱们现在身体健康抵抗力强,它们只能隐藏在身体中不敢造次。但是如果我们长时间处于劳累过度,久病不愈就会导致身体虚弱,抵抗力变差,那么这些病菌就会乘机跳出来引发病祸。
而微生物学或化学药剂它只能解决已经发生了的疾病,它是从微观层面去干预病菌的繁殖和生命机制,但是无法在无副作用的情况下提高身体抵抗力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交给我们中医就方便许多了,中医有一百种不同的方法让身体在没有副作用的情况下提高抵抗力。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气馁,我们中医并非走错了路,而是我们中医在于修复增加人本身的本体,并非直接干预微观层面的战争,这才是汉医真正的灵魂。”
当苏神医用铿锵有力的声音朗读完最后一个字,实验室中响起震耳欲聋的掌声。
姒启的留言肯定了他们的付出,认可中医的未来,让他们激愤的同时重拾职业生涯的信心。
掌声结束后,在场的所有人眼中都恢复了自信。他们方才知道化学药品和草药学的区别,让他们明白终其一生所钻研的汉医并没有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