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这番话像是一颗石子投进朱元璋的心湖,激起层层涟漪。

他凝视着舆图上广袤的未知区域,手指不自觉地攥紧,指节泛出青白,眼底燃起了久违的雄心 —— 这辈子征战不休的他,从未停下过脚步。

如今大明根基渐稳,若能夺回元朝旧日疆域,再向外开拓,让大明旗帜插遍更遥远的地方,这份功业,远比单纯统一中原要辉煌得多。

朱槿见老爹眼神发亮,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他太清楚老爹此前的顾虑了:洪武年间之所以未持续大规模开疆扩土,并非老爹缺乏雄心,而是受明初政权现实、民生基础、军事局限与战略理性的多重制约。

老爹的核心目标始终是 “稳固中原根基”,而非 “盲目拓展疆域”,每一项决策都围绕 “避免重蹈元末覆辙” 展开,这一点,朱槿心里门儿清。

具体说来,一来是民生凋敝,元末近二十年战乱(1351-1368 年)把中原经济摧残得面目全非。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元年(1368 年)全国耕地仅 387 万顷,还不到元代鼎盛期的一半;山东、河南等地更是 “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人口从元代中期的约 8000 万锐减至 3000 万左右,劳动力极度匮乏。

老爹深知 “无民则无税,无税则无兵”,若这时强行开疆扩土,征调大量粮草、徭役与兵员,必然加重百姓负担,重蹈元末 “赋役繁重而民变” 的悲剧。

所以他才把 “休养生息” 列为国策核心:农业上推行 “垦荒归己”,让流民开垦的无主荒地永为私产,还实行 “轻徭薄赋”,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仅是元代的 60%,甚至由官府给苏州流民每户提供 2 头牛、5 石种子,全力恢复农业生产;开支上也严格控制,洪武年间虽有百万军队,却主要用于防御,比如北部抵御北元、南部平定土司叛乱,就是为了避免主动出击导致军费激增 —— 据《明会典》记载,洪武朝年均军费已占财政收入的 40%,再支撑大规模扩张,财政必然崩溃。

在老爹看来,“让百姓活下去” 远比 “占领更多土地” 重要,只有中原民生恢复了,才能为后续统治(包括潜在的扩张)打下基础,这是他从 “放牛娃” 到 “开国皇帝” 最深刻的生存认知。

二来是军事局限,明初的军事压力并非来自 “未开拓的蛮夷之地”,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存威胁,主力部队被牢牢牵制在两大战场,根本无力支撑远途扩张。

北部,元顺帝虽退出大都(1368 年),但北元政权仍控制着蒙古草原、辽东、甘肃等地,手握数十万骑兵,是明朝最危险的敌人。

洪武年间老爹发动的 8 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比如洪武三年徐达北伐、洪武二十年蓝玉捕鱼儿海之战,都是以 “消灭北元主力、巩固北部边防” 为目标,而非 “开拓新领土”。

就像洪武五年那次北伐,明军因深入蒙古草原后勤不济,损失了数万人,之后老爹便调整战略,转为 “以守为主”,在长城沿线设置 “九边重镇”,屯兵数十万防御,哪里还能抽调兵力用于其他方向的扩张?

南部也不省心,云南(1381 年傅友德、沐英平梁王)、贵州等地虽在洪武中后期纳入版图,却只是 “收复元代旧土”,并非 “新开拓”,而且过程中还多次爆发土司叛乱,比如洪武二十二年云南越州土司阿资叛乱,需要长期驻军镇压。

再加上东南沿海倭寇袭扰初现,洪武年间倭寇入侵就达 44 次,还得抽调兵力防御海疆,军事资源被进一步分散。

对老爹而言,“先保住中原” 是底线,若贸然向西域、安南(今越南)、海外岛屿扩张,必然导致北部或南部防线空虚,一旦北元或土司趁机反扑,刚建立的明朝可能重蹈 “南宋偏安” 甚至 “元朝速亡” 的覆辙,这种战略风险,他绝不愿承担。

三来是疆域认知的局限,老爹深受传统 “华夷之辨” 影响,在他眼里,“天下” 是以 “中原汉地” 为核心的,周边 “蛮夷之地” 比如西域、安南、海外岛屿,都只是 “可有可无的附属”,而非 “必须占领的领土”,这种认知直接限制了他的扩张意愿。

一方面是对 “中原正统” 的执念,老爹是以 “恢复汉家天下” 为起兵口号的,推翻元朝后,他认为 “收复两宋以来丢失的中原故土”(比如燕云十六州、河南、山东)就已完成 “正统使命”,再向西域、蒙古草原等 “非汉地” 扩张,既不符合 “汉家疆域传统”,还得投入大量资源治理 —— 西域绿洲需要驻军,蒙古草原要应对游牧部落叛乱,性价比太低;另一方面是对 “蛮夷之地” 的轻视,在老爹看来,西域 “多戈壁少耕地”、安南 “多瘴气难治理”、海外岛屿 “偏远且无赋税”,这些地方既不能为明朝提供粮食、赋税,还可能因 “文化迥异” 引发长期叛乱,就像元代治理安南多次失败那样。

所以他才在《皇明祖训》中明确将朝鲜、日本、安南等 15 国列为 “不征之国”,理由是 “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直接封死了对这些地区的扩张可能;除此之外,老爹对 “元朝疆域” 也有反思,他虽推翻了元朝,却深知元朝 “疆域过广而治理不善” 的教训 —— 元代把西域、西藏、蒙古纳入版图,却因缺乏有效治理(比如对蒙古草原仅靠军事控制),导致边疆长期动荡,最终加速王朝崩溃。

因此,他刻意避免 “重蹈元朝覆辙”,选择 “收缩疆域、深耕中原”,而非 “盲目继承元朝的扩张模式”。

四来是政权稳固的需求,洪武年间老爹的核心精力不在 “对外扩张”,而在 “对内集权”—— 通过清除内部威胁,比如功臣、贪官、豪强,构建 “皇权绝对掌控” 的统治体系,这个过程消耗了他大量时间与资源,根本无暇顾及对外开拓。

就说清洗功臣集团,洪武十三年(1380 年)的胡惟庸案、洪武二十六年(1393 年)的蓝玉案,前后诛杀数万人,其中不乏蓝玉、傅友德、冯胜这样的开国武将,这些人本是潜在的 “扩张主帅”,却因老爹的集权需求被清除,导致军队指挥体系一度断层,没人能担纲大规模扩张的重任;

整顿吏治与抑制豪强也耗费心力,老爹推行 “重典治国”,严惩贪官,比如洪武十八年郭桓案就诛杀了数万名官员,还打击豪强,比如洪武三年迁徙江南富户 14 万户至凤阳,目的就是确保皇权对地方的绝对控制,可这过程需要投入大量行政资源,根本无法同时支撑对外军事行动;

还有构建基层统治体系,老爹推行 “黄册”(户籍)、“鱼鳞图册”(土地)、“里甲制度”,把百姓牢牢绑定在土地上,构建起严密的基层管控网络,这个体系的建立耗时十余年,比如黄册从洪武十四年开始编纂,到洪武二十四年才完成全国普查,需要稳定的内部环境,绝不能因对外扩张而中断。

对老爹而言,“内部稳定” 是 “对外扩张” 的前提,若内部存在功臣夺权、贪官腐败、豪强割据的隐患,即便占领再多土地,也可能因内部动荡而丢失。

所以他才选择 “先安内,再攘外”,甚至把 “不扩张” 写入《皇明祖训》,作为留给后代的 “治国准则”。

说到底,洪武朝的 “理性收缩”,并非老爹 “不想扩”,而是 “不能扩、不必扩”。

老爹本就不是缺乏 “开疆扩土” 雄心的人,早年征战天下的他,本身就是 “扩张型君主”,可明初的现实条件让他不得不收敛锋芒。他的核心目标是 “建立一个稳定、可控、不重蹈元末覆辙的中原王朝”,而非 “建立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

从结果来看,这种选择是成功的 —— 洪武朝结束了元末战乱,恢复了中原民生,构建了稳固的统治基础,也为永乐年间的 “郑和下西洋”“五征蒙古” 等扩张性行动,埋下了坚实的伏笔。

不过,今日朱槿这一系列想法,却给了朱元璋新的希望 —— 原来真有既能恢复民生,又能发展经济的法子。这份希望像一簇火苗,让朱元璋原本趋于平静的内心,看着朱槿拿出得舆图,又重新躁动了起来。

朱元璋的目光牢牢锁在朱槿脸上,手指在舆图的黄河河道上轻轻敲击,节奏不快,却带着帝王特有的威压,语气里既有探究的锐利,又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期待:“兔崽子,别跟咱玩虚的,有什么想法痛痛快快说,别绕圈子!”

朱槿闻言,猛地挺直脊背,原本略带随意的姿态瞬间变得挺拔如松,眼底像是燃着两簇火焰,明亮得几乎要灼人,没有半分犹豫,声音掷地有声:“爹,儿子的想法很简单,先让天下百姓吃饱穿暖 !”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舆图上中原腹地的密密麻麻的府县标记,语气沉了几分,却多了几分运筹帷幄的笃定:“然后把国库填实了!等百姓有了余粮、余布,咱就打通两条路 —— 陆路修通到西域的商道,让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运过去,换回来西域的良马、药材、玉石,沿途设驿站、建商栈,让商队走得安稳;海路派船队去爪哇、暹罗、西洋琐里,咱的船大、货好,定能赚得盆满钵满。到时候国库充裕了,养兵、修城、办新政,都不用再抠抠搜搜!”

说到最后一步,朱槿的声音陡然拔高,像是惊雷滚过庭院,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霸气,连站在一旁的朱标都下意识地攥紧了衣袖。他往前踏出一步,几乎要贴近朱元璋,目光灼灼地盯着父亲,一字一句,每个字都像是砸在青砖上,铿锵有力:“第三步,就是往外打!不是像以前那样,把北元赶跑、把土司打服就完了,而是要把那些土地实实在在收归大明!北元的草原要设卫所,安南的城池要置州县,西域的绿洲要迁百姓,甚至那些远在海上的岛屿,只要能住人、能产粮,就该插上咱大明的龙旗!爹,您以前说的‘不征之国’,在儿子这儿不算数 —— 只要是能让咱大明百姓安居乐业的土地,只要是能让咱大明千秋万代强盛的地方,就没有‘不能征’的道理,就该是咱朱家的江山!”

话音未落,朱槿猛地抬手,指尖重重戳在舆图中央,再顺着舆图边缘狠狠划了一圈,最后停在舆图外的空白处,眼神里满是睥睨天下的豪气,一字一顿道:“爹,儿子就一句话 —— 我要让这日月照得到的地方,每一寸土地,皆是大明的疆土!”

这话像一道惊雷劈在殿中,朱元璋浑身一震,手里的茶盏差点脱手,他怔怔地看着朱槿,眼底先是震惊,随即被一股更炽热的情绪取代 —— 他征战一辈子,见过的雄心壮志不计其数,却从未有人敢说出 “日月之下皆是明土” 这样的话,这哪里是皇子的志向,分明是要比肩三皇五帝的气魄!一旁的朱标更是呆呆地站在原地,嘴巴微张,眼神里满是难以置信,他一直以为弟弟只是想改善民生、稳固朝局,却没料到弟弟的目光早已越过了舆图上的疆域,看向了更遥远、更辽阔的天地。

朱槿心里清楚,此刻朱元璋和朱标想的 “日月之下”,大概还只是舆图上东到日本、西抵西域、南至爪哇、北达蒙古的范围。可他更明白,这世界远比这张纸辽阔 —— 西边有欧洲的城堡,东边有美洲的原野,南边有澳洲的岛屿,还有无数藏在大洋深处的土地,都在等着大明的龙旗插上去,都该成为大明的一部分。

朱元璋沉默了许久,手指不自觉地攥紧,指节泛白,又缓缓松开,原本带着几分疲惫的脸上,渐渐染上了年轻时逐鹿天下的意气,连眼角的皱纹都仿佛舒展了几分,像是一下子年轻了十岁。突然,他重重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茶盏嗡嗡作响,声音里满是压抑不住的振奋:“好好好!说得好!不愧是咱朱元璋的儿子!有这等气魄,老子陪你干!”

他站起身,大步走到朱槿身边,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大得让朱槿都晃了晃,语气却满是赞许:“你往后有什么想法,尽管跟咱说,不管是要银子、要人手、要改规矩,只要合情合理,能让百姓过好,能让大明强盛,咱就一句话 —— 准!”

说到这里,朱元璋转头看向朱标,眼神里带着几分期许,又有几分不容置疑的决断:“标儿,等将来时机到了,民生恢复了,国库充盈了,咱就把皇位传给你,你坐镇应天,稳住中原,管好这后方!到时候,咱就陪着你二弟,亲自带兵出征,把那些该收的土地,一块一块都拿回来,让你也看看,咱朱家的江山,到底能铺得有多辽阔!”

暴风中文推荐阅读:玩命之徒王妃如云,智斗腹黑王爷寒门狂士临危受命,血战沙场带着仓库到大宋三国第一保镖武松日记大明文魁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大周龙庭大话土行孙之六世情缘大汉龙骑大秦:开局被贬,再见惊呆秦始皇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史上最强纨绔,被迫一统天下乐土之王大秦:重生祖龙残暴第九子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狂魔战神杨再兴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穿越异世:乞丐变首富嫡妃不乖,王爷,滚过来!我的梦连万世界我靠直播把老祖宗搞破防了魂穿大唐,开局擒拿颉利穿越之海权时代三国之北方苍狼我的老婆是土匪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回到南明当王爷神医嫡女重生记五千年来谁着史三国:我真不想争霸三国:开局盘点三十位统帅骗了康熙大明:捡到朱雄英,调教成恶霸乾隆朝的造反日常三国:无双武将要当军师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月夜龙骑漫关山那些年西游的兄弟大明天下1544英雄集结吕布重生天唐大唐:战功改命先蹲四年大牢我从替身成为皇帝骗了康熙玉柱1850美洲黄金大亨
暴风中文搜藏榜: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帝国支撑者明末:从土匪到列强前妻太难训神探张天海穿越大明之杀敌爆奖励系统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快穿之影视世界重生之武大郎玩转宋朝大唐余梦东欧领主开局雪靖康耻:我让六甲神兵御敌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三国霸业天下楚汉墨影三国:我是曹操,谁人敢称王我在古代被迫当军阀位面战争之虫族之心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科技制霸三国大唐:我有一整个现代世界以丹逆命善战之宋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侯府女婿的悠闲生活斗龙榻:家有悍妃巨贾传开局被废太子,我苟不住了宠文结局之后天才弃妃一统天下全靠朕自己!系统:笑了我的异界崛起之路红楼毒士南宋一代目红楼之阅尽十二钗神医皇后:医手遮天三国:这个刘璋强的离谱兕子我从小就在外跟着哥哥混最后的三国2:兴魏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回到三国做强者明骑皇歌特战荣耀大唐之开局被当成了神仙晚来风急夜雨骤明末王侯情你见鬼(GL)
暴风中文最新小说:三国:曹烁篡权,貂蝉伴我卧榻谋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一枪定山河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大唐乱世:我靠武神系统称霸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虞朝的故事鬼王爷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我自己搞,新大魏!大明工业导师大梁好声音穿越之乱世明君我都还没开始,你们好感度就爆了双穿门,带着咱妈去历史做外交!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铸运天秦穿越三国,系统却让我当反贼穿越明末争霸大海在大唐苟活三国之从成曹穆开始五姐扶我青云志,我送她们诰命身明末改革软饭硬吃?女帝夫君是苟王红楼:聚宝盆助我纳群芳穿越穆顺,三国第一肉盾大明执政官民国茶圣: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成长之红颜助我我,刘协,三造大汉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大明:系统太毒舌,陛下受不了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玄黄十二域双界穿梭:此门入大虞杀手崇祯蓝鸮之恋春秋风云,我乃华夏第一谋士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大唐风流小厨师隋唐:家兄程咬金这就是你的宿命大明:我朱老三,解锁吕布模版!最后的一位将军我,天罗煞星,镇守人间五十年铁血使节:一人灭一国别家皇帝追求长生,朕只求速死全球统一系统黑风寨主成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