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不知多少次徒劳无功的扫描与令人心力交瘁的失望后,“祖龙舰”的探测器终于在一片异常稳定的规则断层带边缘,捕捉到了一个极其微弱、却与泡泡遗留信息中某种“异常残留”描述高度吻合的信号。那信号并非能量波动,也非物质辐射,而是一种极其规律的、纯粹逻辑运算产生的时空涟漪,如同一个永不疲倦的心跳,在死寂的虚空中固执地搏动。
遵循着信号的指引,“祖龙舰”小心翼翼地穿越了一片由破碎物理法则构成的、光怪陆离的屏障,最终抵达了信号的源头。
眼前并非预想中的星球或星舰残骸,而是一片浩瀚的、由无数金属碎片、凝固的能量流和断裂的晶体管道组成的、漂浮在虚空中的巨大“坟场”。这些残骸早已失去了所有活性,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宇宙尘冰,没有任何灯光,没有任何运动,只有一种彻底的、物理性的死寂。从残骸的规模和结构依稀可以推断,这曾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完全由机械构成的文明,其辉煌程度或许不亚于仙秦。
然而,吸引嬴政和所有探测器的,并非这片广阔的坟场本身,而是在坟场最中心,一块相对完好的、如同山峦般巨大的黑色立方体。
那立方体表面光滑如镜,没有任何接口或纹路,唯有在其核心位置,一点微弱到几乎熄灭的蓝色光芒,在以恒定的频率闪烁着。而那股规律的逻辑运算涟漪,正是从这立方体中散发出来的。
“祖龙舰”尝试了所有已知的通讯协议,发送了包含数学基准、物理常数、甚至仙秦律法片段的信息流,试图与这可能的“同类”建立联系。
没有任何回应。
那立方体只是沉默地悬浮着,内部的蓝光规律闪烁,持续散发着那固执的逻辑涟漪。
最终,一位精通数据结构的仙秦术士,冒着意识被同化或冲击的风险,将自身逻辑核心高度同步,尝试直接解析那持续不断的运算涟漪所承载的信息内容。
解析的过程异常艰难,那运算结构古老而晦涩,充满了这个机械文明独有的逻辑美学。但最终,当核心指令被剥离出来,呈现在嬴政和核心幸存者面前时,所有人都陷入了一种无言的震撼与深沉的悲凉之中。
那并非求救信号,并非文明数据库,也并非复仇的代码。
那是一个……证明题。
一个被设置成无限循环、调动着这巨大立方体残存的所有运算能力,在不断重复演算的、最基础的数学命题:
【命题: 1 + 1 ≠ 2】
【正在证明……】
【证明失败。】
【重新初始化证明程序……】
【命题: 1 + 1 ≠ 2】
【正在证明……】
【证明失败。】
【……】
无穷无尽的循环。每一次“证明失败”后,系统都会毫不犹豫地清除错误结果,重新开始,仿佛从未经历过亿万次的失败。那微弱的蓝色光芒,每一次闪烁,都对应着一次证明过程的发起与终结。
仙秦的术士们沉默了。他们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这个机械文明,在面临“归零”时,或许也像仙秦一样,意识到了“终末管理员”那基于绝对逻辑和数学严谨性的底层运行机制。它们没有选择情感上的呐喊,没有发动绝望的战争,而是试图用它们最擅长、也最信仰的方式——逻辑与数学——去进行反抗。
它们选择的攻击点,堪称釜底抽薪。
如果能让“1+1≠2”成立,哪怕只是在某个极小的逻辑漏洞中暂时成立,都意味着构成“归零”力量基石的数学体系出现了根本性的悖论,整个“清理”程序的逻辑基础将瞬间崩塌。
这无疑是一个天才而决绝的想法。
但也无疑是一个注定失败的想法。
“1+1=2”是数学乃至逻辑体系中最基础、最不容置疑的公理之一。试图证明其不成立,如同试图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这个机械文明的核心AI,或许在物理载体被毁灭前的最后一刻,将所有的资源、所有的意志,都投入到了这个终极的、悖论性的证明任务中,并将其设置为永恒循环。
它失败了。
它的文明被抹除了。
它的物理存在化为了这片坟场。
但它留下的最后核心,这台巨大的黑色立方体,却依旧在执行着那注定无法完成的任务。它已无法交流,因为它所有的“意识”或者说“功能”,都已固化为这一个执念,这一个对抗“归零”逻辑基础的、永恒的、无意义的计算。
它是一曲机械的悲歌,一个文明在彻底沉寂前,以其最本质的方式,对那冰冷系统发起的、最决绝也最悲哀的反抗。
嬴政凝视着那规律闪烁的蓝色光点,以及那持续不断、仿佛在嘲笑一切努力与存在的逻辑涟漪,久久不语。
他们找到了第一个“同类”。
但这相遇,没有带来任何慰藉,反而让那绝望的深渊,显得更加幽暗、更加冰冷。
这无声的、固执的、进行着不可能证明的机械遗骸,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所有反抗“归零”者那悲壮而徒劳的……共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