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神色认真,目光依次扫过季礼、薄钰和张煌言,总结道:“季礼,财政关乎国家命脉,钢铁产业带动经济繁荣,后续需继续把控好各行业发展节奏,合理调配资源,确保财政稳健增长。
薄钰,武器研发改良至关重要,观察设备与步枪结合一事,你尽快拿出具体方案,务必早日让这杀器投入战场。
张煌言,军事部署要因时而动,山东战事暂停但侦查不可懈怠,林深撤军河南后,要即刻完善防御体系,时刻警惕多尔衮动向。
大家各司其职,务必将各项事务落到实处,大明复兴,在此一举。”
三人齐声应道:“谨遵大人吩咐!”
李默面带微笑,说道:“今日听诸位所言,我深感欣慰。季礼,财政上你让我看到了大明经济腾飞的希望;薄钰,武器改良成果斐然,未来必将令敌军闻风丧胆;张煌言,军事安排谨慎周全,是大明安稳的有力保障。
如今我大明,经济蓬勃、军备革新、军事有谋,复兴之势不可阻挡。”
季礼、薄钰和张煌言听后,皆是热血沸腾,齐声高呼:“愿为大明鞠躬尽瘁!”
李默靠向椅背,神情放松了些许,说道:“今日交流收获颇丰,不过局势复杂多变,大家回去后若有新想法、新思路,随时来找我商议。
季礼,经济发展中若遇难题,别自己扛着;薄钰,武器研发有任何技术瓶颈,召集能人共同攻克;张煌言,军事上有新情报或战略思考,即刻汇报。
咱们集思广益,大明的未来必将更加光明。”
三人点头称是。
然后,李默着重强调道:“季礼、薄钰、张煌言,我必须着重提醒,收复西域与蒙古的战事,后勤补给是重中之重,绝不能有丝毫懈怠。
前线战士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咱们绝不能让他们既流血又流泪。”
他微微一顿,继续说道:“季礼,你作为财政官,要确保粮草、兵器、衣物等物资的充足供应与合理调配。
在财政预算上,务必向这两处战事倾斜,不能因资金短缺而影响补给。
运输路线的打通与维护也至关重要,要确保物资能及时、顺畅地运达前线。”
“薄钰,武器装备的持续供应和更新同样关键。
战士们在前线使用的武器,损耗必然巨大。连发火铳、望远镜等装备,要源源不断地送往战场,并且保证质量。
对于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要有预案,比如武器的紧急维修与补充。”
“张煌言,你在军事指挥上,也要与后勤部门紧密协作。
及时了解前线需求,合理安排物资分配。
一旦发现补给出现问题,要第一时间反馈,咱们共同解决。”
李默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三人,语重心长地说:“咱们的每一个决策、每一项工作,都关乎着前线战士的生命,关乎着战事的成败。
只有后勤稳固,战士们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奋勇杀敌。大家务必将此事放在心头,切切实实落实到位。”
三人郑重地抱拳行礼,齐声回应:“大人放心,我等定当全力以赴,保障后勤补给万无一失!”
之后,他们带着使命感各自退下,准备为保障战事后勤补给即刻行动起来。
—————————————————
多尔衮骑着一匹高大的黑色骏马,神色冷峻,率军威风凛凛地南下,一路尘土飞扬,最终抵达了真定。
刚一驻营,吴三桂便匆匆赶来拜见。
吴三桂单膝跪地,抱拳行礼,一脸凝重地说道:“王爷,大事不妙!山东兖州府突遭忠勇军偷袭,祖泽明将军虽奋力抵抗,但终究不敌,无奈率军撤至青州。”
说罢,他双手将勒克德浑的战报呈了上去。
多尔衮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密布。
他猛地伸手夺过战报,快速浏览着,越看眉头皱得越紧,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花。
看完战报,他将其狠狠甩在地上,怒喝道:“这群忠勇军,竟敢如此大胆!祖泽明真是没用,连个兖州府都守不住!”
吴三桂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这时,又有传令兵快马加鞭赶来,下马后急忙跪地禀报道:“王爷,围困广平府的忠勇军不知为何,已全部撤回河南。”
多尔衮先是一怔,随即陷入沉思,脸上的怒色逐渐被一抹狐疑所取代。
他来回踱步,片刻后,冷哼一声道:“哼,这必定是李默的诡计。他们突然撤军,绝非简单之举,说不定是有更大的阴谋。
传令下去,密切关注忠勇军动向,一有消息,立刻来报。
同时,加强各处防线,不可有丝毫懈怠,以防敌军突袭。”
吴三桂听闻忠勇军连连得胜,心中可谓是五味杂陈。
表面上,他在多尔衮面前始终保持着恭顺的姿态,可内心却如翻江倒海一般。
从利益角度出发,忠勇军的崛起对他在清廷的地位构成了潜在威胁。
若清军在与忠勇军的交锋中屡屡受挫,他吴三桂作为降清将领,日后在多尔衮及清廷权贵眼中的价值或许会大打折扣。
自己降清后,一直以来都凭借着对大明局势的了解以及自身军事才能,在清廷谋得一席之地。
然而忠勇军的出色表现,无疑让他感觉到自己的“优势牌”正逐渐失去效力。
从情感层面,吴三桂心中难免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
毕竟他曾是大明臣子,虽然已降清,但对于大明残余势力的反抗力量——忠勇军,竟能取得如此战果,他内心深处或许有那么一丝隐秘的触动。
这种触动并非是对大明的忠诚复苏,而是一种对自己曾经背叛行为的微妙反思。
他或许会暗自思忖,若当初自己没有打开山海关,局势是否会有所不同,而如今忠勇军的胜利,是否也意味着大明气数未尽?
但同时,吴三桂又清楚自己已与清廷绑在同一辆战车上,没有回头路可走。
所以,为了维护自己在清廷的地位和利益,他只能更加坚定地站在多尔衮这边,竭尽全力帮助清军应对忠勇军的挑战,试图通过击败忠勇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同时也想借此机会向多尔衮等清廷权贵证明自己的价值,打消他们对自己可能存在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