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目光在兵械工坊内四处打量,紧接着便向这里的负责人抛出一连串关切的问题:“如今工坊每月步枪能产出多少支?火炮呢?子弹与手榴弹的产量又是几何?”
负责人赶忙恭敬作答:“回首辅大人的话,目前工坊每月步枪产量可达五百支,火炮能产出十门,子弹产量在五万发左右,手榴弹则能生产三千枚。”
李默微微点头,对这些数据心中有数。
这时,负责人脸上带着自豪的神情,继续说道:“大人,咱们西安兵械工坊还研制出了一款小型适合单兵作战的火炮,配套的炮弹也已研发成功。”
李默听闻,眼中顿时闪过惊喜之色,当场开怀笑道:“这可是大好事!”
随即大手一挥,下令道:“奖励研发团队一万银元,以资鼓励!”
技术研发带头人王刚激动不已,赶忙上前谢恩。
之后,他满怀热忱地将李默等人引领至实验厂,说道:“大人,这边请,我为您演示一下这小型火炮。”
抵达实验厂后,王刚迅速将小型火炮拼装完成,动作娴熟利落。随着一声令下,火炮成功试射,炮弹精准命中目标,发出一声巨响。
李默看着那冒着硝烟的小型火炮,瞬间认出这可不就是迫击炮嘛!
他眼中满是赞赏,上前拍了拍王刚的肩膀,说道:“你们可真是立了大功!这迫击炮一旦投入战场,定能极大提升我军的作战能力。继续加油,日后必有重赏!”
王刚激动得满脸通红,听到李默无意间说出“迫击炮”三个字,他灵机一动,赶忙恭敬地抱拳鞠躬,说道:“大人,此炮一直未有正式名称,今日大人脱口而出称其为‘迫击炮’,这名字形象又贴切,简直再好不过。就请大人成全,将这‘迫击炮’定为它的正式名称,我等研发团队全体成员,感激大人赐名之恩!”
李默微微一愣,随即明白过来王刚的意思,欣然笑道:“好,既然如此,这炮便正式叫‘迫击炮’了。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研发出更多厉害的武器。”
王刚和研发团队成员们纷纷再次谢恩。
黄得功和赵铁柱站在一旁,目睹这小型火炮成功试射,眼中瞬间绽放出惊喜与兴奋的光芒。
黄得功忍不住向前快走几步,凑近仔细端详着这门迫击炮,脸上满是按捺不住的激动。
他一边摩挲着炮身,一边兴奋地说道:“乖乖,这玩意儿可真是个宝贝!有了它,咱在战场上可就多了一件大杀器啊!以后和清军对阵,管叫他们尝尝这迫击炮的厉害!”
说着,他转头看向李默,目光中满是期待,似乎已经在脑海中构想出了这炮在战场上大发神威的场景。
赵铁柱同样难掩激动之色,推了推自己的帽子,兴奋地分析道:“这炮体型小巧,便于单兵携带和操作,在复杂地形作战时,灵活性大大增加。
而且刚刚看这威力,一炮下去,敌人的阵营必定大乱。有了这迫击炮,咱们的战术安排又能丰富不少。”
他看向王刚等研发人员,竖起大拇指称赞道:“你们可真是干了件了不起的大事!”
二人的反应如出一辙,对这迫击炮的出现极为振奋,仿佛已经看到了这门炮为忠勇军带来的巨大优势。
李默看着黄得功那炽热得仿佛要将迫击炮融化的眼神,心中暗自思忖。
黄得功对武器的热爱与敏锐,此刻黄得功眼中的渴望,无疑是对迫击炮强大威力的认可。
而李默自己,目光则更为长远。
甘肃和宁夏,如今都在清军掌控之下,犹如两颗钉子,扎在明国的西北边境,时刻威胁着内地的安稳。
他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如今,这门迫击炮的出现,让他觉得时机或许已悄然来临。
李默的嘴角缓缓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目光从迫击炮上移开,看向兵械工坊的负责人和王刚,从容地问道:“这个月全力生产迫击炮和炮弹,我有用。”
此言一出,兵械工坊的负责人和王刚心头猛地一震,二人下意识地对视一眼,在彼此的眼神中,他们都清晰地看到了同样的两个字——“开战”。
那一瞬间,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紧张又兴奋的气息,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重大意义,一场关乎西北局势的大战或许即将拉开帷幕。
李默拍了拍薄钰的肩膀,将这位武器专家留在西安,嘱托他监督迫击炮及相关弹药的生产工作,确保质量与产量。
而后,他便跟随黄得功和林深,一同回到了军营。
一路上,马蹄哒哒,李默神色平静,似乎在思索着什么,而黄得功和赵铁柱却心潮澎湃,脑海里一直盘旋着李默要求全力生产迫击炮这件事,他们都隐隐猜到,这恐怕是要对满清鞑子动兵了。
一踏入中军营帐,黄得功便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急切,顾不得许多,迫不及待地问道:“大都督,是不是要对清军作战了?”
他的双眼紧紧盯着李默,眼神中满是期待与兴奋。
李默并未直接回答,而是神色沉稳地反问他:“你对甘肃镇和宁夏镇有多少了解?”
黄得功和赵铁柱不禁对视一眼,两人皆是一脸的茫然。
他们满心以为是要全面对清军作战,怎么突然扯到甘肃和宁夏了呢?一时间,两人的思绪有些混乱。
短暂的惊愕过后,黄得功和赵铁柱赶忙在脑海中拼命搜罗关于甘肃和宁夏的情报。
黄得功向李默汇报道:“自阿济格兵败陕西,狼狈退入甘肃后,清军与甘肃当地的大顺军发生过好几次激烈的交战。
阿济格那家伙在甘肃烧杀抢掠一番,把能抢的都抢了,才心满意足地返回山西。
自多铎率领的清军和重炮部队在洛阳被大都督全歼后,多尔衮的清军元气大伤,损失惨重。
也正因如此,多尔衮暂时还没精力对宁夏和甘肃动手,所以这两地目前依旧在大顺军的掌控之中。”
赵铁柱接过黄得功的话茬,说道:“甘肃的大顺军,其首领贺锦倒是有求和的意向,还曾派人来表示愿意投降,只是双方关于投降的具体条件,一直没能谈拢,还在僵持着。
而宁夏镇的大顺军,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由于受到清军的武力威胁越来越大,军心开始动摇,已经有意向清军投降了。”
想到这些错综复杂的局势,黄得功和赵铁柱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他们隐隐感觉到,李默对甘肃和宁夏的关注,背后定有着深远的战略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