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目光沉稳地环视众人,待史可法话音落下,他向前半步,双手负于身后,声音清朗如钟:
“次辅大人忧国忧民之心,李某深为敬佩。然今日之大明,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他忽然转身面向崇祯,袍袖翻卷如浪:“太祖高皇帝当年定鼎金陵时,不也革除蒙元旧制,首创卫所屯田?成祖文皇帝迁都北京,更是打破两京一十三省旧格局。祖宗创业垂统,向来是以变应变,何曾墨守成规?”
刑部尚书郑三俊欲插话,李默抬手止住:“诸位大人担忧民心不稳,李某早已思虑周全。新纪年将以洪武元年为起始,国号改为中华明国,简称“中国”,既保留对太祖的尊崇,又能将历代帝王功绩纳入统一叙事。”
他从袖中取出一叠文书,这是草拟的《纪年改革诏》,其中特别注明:凡年号所载之丰功伟绩,俱录于《大明通纪》,永为后世景仰。
国子监祭酒轻咳一声,李默会意一笑:至于文化传承,我已命翰林院编纂《新旧年号对照表》,各州府学宫增设《国史通论》课程。
三个月前,臣已在苏州、松江两府试行新历,当地商户契约改用新纪年者,可减免一成商税——如今两市已有七成商铺主动更换。
他忽然提高声调,震得殿角铜铃轻响:至于推行方案,臣建议分三阶段实施:首月在京畿地区试点,次月经筵讲学普及新历,三月起全国推行。在此期间,六部各设督导司,臣每日亲自过问进度。”
李默向崇祯行礼,言辞恳切:“臣恳请陛下乾纲独断!若推行不力,臣愿以颈上人头谢罪!”
殿内一时之间落针可闻。
崇祯缓缓起身,龙纹靴踏在金砖上发出沉郁回响:“李卿平身。朕决定——”
他忽然抽出腰间尚方宝剑,“着即日起,改年号为中华明国,以洪武元年为纪元之始!”
财政部季礼率先离席跪地,袍袖拂过金砖发出簌簌声响:臣即刻着手修订《户部则例》,将新纪年纳入全国赋税登记系统。三日内可拿出过渡期方案,确保新旧历交替时钱粮数目丝毫不差。
礼部左侍郎朱继祚身体微微摇晃,他强撑着礼节道:臣...臣恳请陛下恩准礼部编纂《年号沿革考》,将历代年号始末刻石勒碑,永镇太庙。
说罢额头沁出冷汗,显然还在为礼制崩坏而心悸。
吏部尚书程注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朝珠,忽然出声:启禀陛下,各省官员考成档案涉及年号更替之处,需统一更换封皮。臣建议新档案封面加钤中华明国朱红大印,以正视听。
刑部尚书郑三俊重重叹了口气,从袖中抽出早已准备好的奏疏:“臣草拟了《新历推行治安条例》,凡造谣生事者按妖言罪论处,擅自使用旧年号者杖责二十。请陛下御览。”
工部尚书薄钰笑着拱手:“臣这就传令天下匠作司,将新纪年铭文铸入所有官造铜器。只是...只是银元和铜钱改铸需要时间,恳请陛下恩准过渡期内新旧钱并行。”
崇祯对经济不懂,眼带询问的看向李默。
李默解释道:“启禀陛下,旧钱流通回收需要一定时间,而且铜对我大明来说的是战略资源,臣建议,铜钱回收后,用铁来代替铸造铁钱,与银元样式一样。由才财政部厘定价值。”
左都御史:从怀中掏出空白弹劾本,在砚台里重重蘸墨:臣请陛下准臣派遣御史巡按各省,凡有阳奉阴违者——他笔尖悬在黄麻纸上,定当按阻挠新政论处!
国子监祭酒顾锡畴突然伏地痛哭,衣摆被泪水浸湿:“恳请陛下准许老臣告老还乡...臣实在不忍心看着...看着千年学统毁于一旦啊!”
崇祯缓步走到顾锡畴面前,“朕记得你在天启年间因拒修《三朝要典》被廷杖二十,先帝说你是硬骨头。”
他忽然俯身将顾锡畴搀起,指尖触到对方浸透冷汗的朝服,“今日这把老骨头,可愿为朕再扛一次重担?”
“朕命你以太子太傅衔兼修《中华明国通鉴》,将洪武至崇祯的年号沿革编纂成书。
新朝要立,旧史不能亡。你不是担心千年学统吗?朕要你把建文逊国、永乐靖难这些年号背后的血泪,都刻进新史书里。”
李默命人找来从书页泛黄的《南京国子监志》,“年号可以改,但读书人的骨头不能断。”
他忽然躬身行了个儒生礼,晚辈斗胆恳请老大人担任中华明国史馆首任总裁,将历代典章制度、文人风骨,都纳入新的纪年体系。”
“这是我仿照《永乐大典》体例设计的史馆架构,您看——”他翻开内页,史馆下设经籍、舆地、艺文、职官四司,您当年主持编修的《万历野获编》,正可作为新史馆的基石。”
顾锡畴老泪纵横:“老臣...老臣愿以残年余力,为新朝保存文脉。”
他忽然想起什么,从怀中掏出个青布包裹,“这是老臣编纂的《年号诗钞》,收录了历代文人咏叹年号的诗作。若新朝允许...”
李默接过包裹时,发现封皮上用蝇头小楷写着“建文逊国诗存”。
“即刻雕版印刷,作为国子监新教材。”他将诗钞转呈崇祯,“臣建议在每首诗后增设批注,注明该年号对应的中华明国纪年。”
一直沉默的史可法,突然长揖及地,官帽上的玉蝉微微颤动:“臣恳请陛下册封中华明国为正式国号,并将此决议昭告天下藩属国。”
他抬头时目光如炬,“臣愿亲自出使朝鲜,以宗主国身份宣示新历。”
待众臣发言完毕,李默缓步走到殿中铜鹤香炉前。炉中檀香袅袅升起,在他棱角分明的面庞上投下阴影,“诸位大人的建议,李某会分门别类整理成《改革实施细则》。”
他忽然转身,腰间金鱼袋撞击出清脆声响,“即日起,六部增设新历推行司,各抽调精干属吏十人,三日内到文渊阁报到。”
崇祯面容冷峻:“朕再重申一遍——”
他的声音传入每个人耳中,“凡今日在华盖殿议事者,其家族子弟若有违抗新历者,罪加三等!”
李默率先出声:“吾皇万岁!”
其余大臣虽面色各异,却也纷纷高呼万岁,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