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临江,天高云淡。市政府会议中心内,一场关于数字政府建设的专题研讨会正在进行。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会议室,在光洁的会议桌上投下明亮的光斑。凌云坐在主位,面前摆放着厚厚的参考资料,他认真聆听着专家们的发言,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着重点,手指间的钢笔在纸面上轻轻移动。
凌市长,从全国范围来看,数字化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来自省信息产业研究院的首席专家李教授推了推眼镜,指着投影幕布上的数据图表,临江在政务数字化方面已经有很好的基础,但距离真正的数字政府还有差距。特别是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智能应用这三个关键领域,还需要进一步突破。
凌云微微颔首,目光转向在场的各部门负责人,他们的表情各异,有的专注,有的沉思,还有的略显困惑。李教授说得对。我们的电子政务系统虽然实现了网上办事,但距离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目标还有距离。今天请大家来,就是要找出差距,明确方向。
张伟打开准备好的ppt,开始汇报近期调研情况。幕布上显示出清晰的对比数据:我们对比了深圳、杭州等先进地区的做法,发现主要差距在三个方面:数据共享不充分、业务流程再造不到位、跨部门协同机制不健全。他调出一张对比图,用激光笔指着上面的数据:比如企业开办,在杭州只需要一个环节、0.5个工作日,在我们这里还需要跑三个部门、耗时2天。这种差距不仅影响办事效率,更影响营商环境。
这时,市场监管局局长插话,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这个问题我们研究过,主要是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没有打破。虽然建了数据交换平台,但很多部门还是把数据捂在自己手里。比如我们要核实企业信息,还需要向其他部门发函求证,一来二去就耽误了时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凌云追问,目光扫过在场的各位负责人。
有的是担心数据安全,怕承担责任;有的是不愿意放弃审批权,觉得数据就是权力;还有的纯粹是习惯使然,对新事物有抵触情绪。市场监管局局长实话实说,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
会议进行到中午,问题越谈越深。凌云注意到,与会的部门负责人分成了两派:年轻干部普遍支持加快数字化改革,而一些老同志则显得顾虑重重,不时交头接耳讨论着什么。
午休时间,凌云特意来到机关食堂,在几个年轻干部中间坐下。他们正在热烈讨论着什么,面前的餐盘几乎没动。听说你们有个数字政府青年突击队,最近在搞什么创新?他笑着问,随手拿起一个餐盘。
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干部兴奋地放下筷子:凌市长,我们在开发一个政策计算器,企业只要输入基本情况,就能自动匹配可享受的优惠政策。这样可以解决政策找不到、读不懂、不会用的问题。
这个想法很好。凌云赞许地点点头,夹起一筷子青菜,但是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政策经常调整,系统要能实时更新。
另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干部补充道:我们还打算加入人工智能算法,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智能推荐最适合的扶持政策。
下午的会议,凌云调整了议程,先请张伟演示了几个数字化应用场景。当看到AI辅助审批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材料问题、区块链电子证照实现跨部门互认时,不少原本持保留态度的负责人开始转变看法,有人甚至拿出手机拍照记录。
数字化不是要不要搞的问题,而是怎么搞好的问题。凌云在总结时说,双手轻轻按在会议桌上,我建议成立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我亲自担任组长。同时要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确保决策科学。各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周报制度。
在随后的日子里,数字政府建设快速推进。但正如预料的那样,改革遇到了阻力。一天早晨,张伟来到凌云办公室,面带难色:凌市长,我们在推进部门数据共享时,有几个单位总是以各种理由拖延。特别是人口库、法人库等基础数据库,始终难以打通。
具体是哪些单位?什么理由?凌云放下手中的文件,示意张伟坐下慢慢说。
比如公安局担心公民个人信息安全,财政局担心企业涉税数据泄露,卫健委认为医疗数据涉及隐私...张伟翻开笔记本,一页页地汇报,虽然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包括加密传输、访问权限控制、操作留痕等措施,但他们还是不太放心。
凌云沉思片刻,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这样,你准备一份详细报告,把每个单位的具体顾虑和我们的解决方案都写清楚。同时联系第三方安全机构,做一个全面的安全评估。我亲自去协调。
第二天,凌云先后走访了几个关键部门。在公安局,他观看了数据安全管理演示,详细了解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安全措施;在财政局,他了解了数据加密传输流程,查看了审计日志系统;在卫健委,他听取了患者隐私保护方案的汇报。每到一处,他都强调:安全和发展要统筹兼顾,不能因为担心风险就不作为。我们要做的是建立健全安全体系,而不是因噎废食。
在他的亲自推动下,数据共享工作取得突破。但在业务流程再造环节,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天下午,李晓带着一份厚厚的报告来找凌云:凌市长,我们在梳理政务服务事项时发现,很多流程问题其实源于背后的体制机制问题。比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之所以环节多、时间长,是因为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科学。
说具体点。凌云放下手中的笔,认真地看着报告。
比如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本来可以合并办理,但因为分属不同部门,企业还是要跑两次。李晓指着流程图上标红的部分,再比如竣工验收,需要跑六个部门,提交几十份材料。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十几处。
凌云立即召集相关部门研究解决方案。在会上,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我们能不能借鉴企业流程再造的做法,对政务服务流程进行彻底的重构和优化?要以群众和企业的体验为导向,而不是以部门分工为导向。
这个建议引发了热烈讨论。有的同志认为这是方向,有的则担心变动太大影响稳定,还有的提出实施难度太大。
改革总是要触动利益的。凌云环视会场,语气坚定,我们要算大账,不能算小账。如果因为部门利益而影响群众办事效率,这个责任谁来负?我建议成立流程再造专班,从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优化。
经过充分讨论,会议决定成立流程再造专班,由李晓担任组长,从最棘手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入手进行试点。专班成员包括各相关部门的业务骨干,还邀请了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与。
就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时,一个突发事件让数字化建设面临考验。一天晚上九点多,政务服务平台突然出现故障,多个系统无法正常访问。张伟立即组织技术团队排查,发现是遭到了有组织的网络攻击。
攻击来自境外Ip,采用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方式,目的是窃取企业注册数据。张伟在紧急视频会议上汇报,背景是忙碌的技术人员,虽然核心数据没有泄露,但系统瘫痪了三个小时,影响了2000多笔正在进行的业务办理。
这件事在机关里引起了不少议论。第二天一早,就有几个部门的负责人来找凌云,有人质疑数字化建设太快,安全措施跟不上;有人建议放缓步伐,先把安全基础打牢;还有人直接提出应该回归传统的办公方式。
因噎废食不可取。凌云在第二天的专题会上明确表态,安全问题要重视,但发展步伐不能停。我们要做的是完善安全体系,而不是停止改革。张伟,你们立即组织安全加固,同时聘请国内顶尖的网络安全公司做一次全面检测。
在他的支持下,数字政府建设继续推进。张伟带领团队日夜奋战,加固了安全防护体系,新增了多重验证机制;李晓的流程再造也取得阶段性成果,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环节从24个精简到12个,审批时间压缩了百分之六十。
一个月后,临江通App正式上线。这个整合了全市政务服务的移动平台,实现了一机在手、办事不愁。启动仪式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举行,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挤满了现场。凌云亲自演示了App的各项功能,从社保查询到企业登记,从违章处理到医保报销,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当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三分钟内就完成了一个企业变更登记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只是第一步。凌云在致辞中说,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整个大厅,我们要打造的不仅是一个App,而是一整套数字化治理体系。接下来,我们还要推进一网统管,用数字技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更让人欣喜的是,在推进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一批懂业务、懂技术的复合型干部快速成长。张伟因为出色的表现被任命为新成立的市大数据局局长,李晓担任政务服务办公室主任。更重要的是,数字化理念开始在各个领域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干部开始主动学习数字技术,思考如何用数字化手段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一天下午,杨天华来到凌云办公室,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凌云同志,省里对你们的数字政府建设很认可啊。特别是临江通这个平台,省领导在使用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放管服改革的创新实践。
这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凌云谦虚地说,给杨天华倒了一杯茶,我们还要继续完善,特别是在数据赋能方面下功夫。现在数据虽然汇总了,但如何用好这些数据,让数据说话、让数据决策,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随着数字化改革的深入,新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在环境保护领域,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空气质量,自动预警污染事件;在城市管理方面,智能摄像头识别占道经营、违章停车,提高了执法效率;在民生服务领域,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惠民政策,实现政策找人。这些创新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让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但是,凌云并没有满足于这些成绩。在一个周五的下午,他把张伟和李晓叫到办公室,墙上挂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图。数字化建设永远在路上。你们思考一下,下一步我们该往哪个方向努力?
张伟首先发言,他调出电脑上的规划图:我认为应该向智慧城市升级,把数字技术更深入地应用到城市治理的各个方面。比如我们可以建设城市大脑,实现交通、环保、应急等领域的智能调度。
李晓补充道,她打开一份调研报告:同时要注重数字包容,不能让任何一个人在数字时代掉队。特别是老年人,要为他们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我们调研发现,很多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是否可以保留传统服务渠道,或者开发适老版应用?
这些建议让凌云深受启发。他让办公室着手准备智慧临江建设规划,准备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数字化改革。规划不仅要考虑技术创新,更要注重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和生态培育。
傍晚,凌云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华灯初上的城市。数字化带来的变化正在悄然改变这座城市的面貌:交通更有序了,办事更方便了,政府回应群众诉求更及时了。也改变着政府的工作方式和干部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多的干部从要我用我要用,主动探索数字化应用。虽然前路还会有挑战,但他相信,只要坚持改革方向,临江就一定能够在数字化浪潮中抢占先机。
这时,张伟发来一条信息:凌市长,今天临江通的注册用户突破100万了,约占全市常住人口的百分之二十。用户满意度调查显示,百分之九十五的用户表示办事更方便了。
凌云回复了一个赞许的表情,然后继续审阅桌上的文件。这些都是各部门提交的数字化应用方案,有的想用大数据优化公交线路,有的打算用区块链技术实现食品安全追溯,还有的建议建设统一的物联网平台。数字化建设的新篇章,正在徐徐展开。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更精彩的篇章还在后面等待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