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透过太学府朱红色的大门,将门前的石狮子镀上一层暖金色,正厅前的广场上就已挤满了身着青衫的弟子。
数百人的身影密密麻麻,青灰色的衣袍在微风中轻轻晃动。
远远望去,像一片涌动的墨色浪潮。
连广场边缘那几棵百年古柏的树荫下,都挤得满满当当。
陈佳乐攥着报名时领到的木牌,木牌上用朱砂写着 “丙字三十七号”。
粗糙的木质边缘被她指尖的温度焐得微微发热。
她站在人群末尾,雪白的发辫垂在肩头。
在一众乌黑的发髻中格外显眼,引得周围弟子频频侧目。
还有人悄悄用手肘碰了碰同伴,目光落在她的发辫上,小声议论着什么。
“听说今年参赛的人比去年多了近三成,连城南书院的几个才子都来凑热闹了!”
身旁一个圆脸弟子,脸上还带着几分稚气。
他凑到同伴耳边,压低声音说道。
手里紧紧攥着一本翻得卷了边的《算术要义》。
另一个高个子弟子,身材挺拔。
腰间系着一块成色不错的玉佩,他捋了捋衣袖,语气中带着几分傲气。
“再多又如何?经义与算术我练了三年,每日天不亮就起来研读典籍,算筹都用坏了三副,这次定要冲进前三,让先生们刮目相看!”
旁边一个穿蓝布长衫的弟子听了,忍不住反驳。
“你可别太自信,去年顾师姐也是一路领先,最后却差了一点点,今年说不定还有更厉害的人呢!”
陈佳乐听着周围的议论,指尖微微收紧,木牌上的纹路硌得指腹有些发麻。
她脑海里不断回放着这十天来师兄们帮她复习的场景。
李墨师兄总是拿着《算术大全》,逐句给她讲解里面的难点。
遇到她不懂的地方,还会用树枝在地上画图演示;
陈思远师兄则手把手教她传统的解题技巧,从如何摆放算筹,到如何快速计算,每一个细节都耐心指导;
周子轩师兄更是特意找来历年的比试真题,陪着她一道一道分析,还帮她总结易错点。
想到这些,陈佳乐心里多了几分底气。
她暗自庆幸,之前偶然琢磨出的那套解题法子,刚好能派上用场。
只是绝不能让人察觉这法子的来历,否则不知道会引来多少麻烦。
就在这时,人群突然安静下来。
原本嘈杂的议论声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掐断,连风吹过树叶的声音都变得清晰起来。
只见刘默身着月白色锦袍,袍角绣着暗纹祥云。
腰间系着一块温润的白玉佩,玉佩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晃动,发出细微的碰撞声。
他手持一卷竹简,竹简用深蓝色的丝带系着,缓步走上正厅前的高台。
高台是用青石砌成的,边缘雕刻着繁复的花纹。
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依旧显得庄重典雅。
刘默走到高台中央,停下脚步。
目光缓缓扫过台下的弟子们,原本喧闹的广场瞬间只剩下风吹过古柏的沙沙声,还有弟子们略显紧张的呼吸声。
刘默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他的手指修长,骨节分明。
温和却有力的声音透过空气传到每个人耳中,清晰而沉稳。
“诸位弟子,今日乃太学府一年一度的学术比试,自太学府建立以来,此比试已延续百年。“
”太学府承载着传承文脉、培育人才的重任,历代先师呕心沥血,为的就是让知识得以延续,让有才华的弟子能有施展的舞台。“
”你们能站在此处,皆是经过层层筛选,各有所长。“
”无论是出身名门,还是来自寒门,在这太学府中,唯有学识与品德,方能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台下那些年轻的脸庞上。
有的弟子眼中满是期待,有的则带着几分紧张,还有的露出坚定的神情。
刘默继续说道:“本次比试共分五轮,依次考察算术、经义、书法、绘画与诗词。算术考验的是你们的逻辑思维与计算能力,无论是经商理财,还是治理一方,都离不开精准的计算。“
”经义则是让你们领悟先贤的智慧,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书法与绘画,是修身养性之术,一笔一划间,能体现一个人的心境与格局。“
”诗词则是情感的表达,是文采的展现,能让你们在文字中抒发胸臆,传递思想。”
“每一轮比试,都至关重要,唯有每轮胜出者方能晋级。“
”我希望你们能珍惜这次机会,拿出真才实学,公平竞争,不仅要与他人比拼,更要与自己较量,突破自我的极限。“
”记住,比试的目的不仅仅是分出胜负,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日后加以改进,不断提升自己。”
刘默的声音里满是期许,“太学府向来以包容为本,无论你们之前成绩如何,身份如何,只要你们有一颗求知的心,有努力的态度,就会得到尊重与认可。“
”希望你们能在这次比试中,展现出太学府弟子的风采,不辜负自己的努力,也不辜负先生们的教导。”
说完这些,刘默又强调了比试规则。
“第一轮为算术比试,考题共二十道,涵盖了比例、盈亏、工程、行程等多个方面,限时一个时辰。“
”我们会根据答题的正确率和用时长短来排名,取答对题目最多、用时最短的前十六名晋级下一轮。“
”切记,不可舞弊,无论是偷看他人答案,还是携带纸条,一旦发现,即刻取消资格,且三年内不得再参加太学府的任何比试。希望大家都能遵守规则,凭真本事说话。”
话音刚落,台下弟子们纷纷交头接耳。
有人面露紧张,赶紧从怀里掏出小本子,快速翻看上面记录的公式;
有人摩拳擦掌,眼神变得更加坚定;还有人互相鼓励,拍了拍同伴的肩膀。
唯有陈佳乐心中一松,她轻轻舒了口气。
作为现代穿越回去的人,古代这些算术题她还是能轻松拿捏的。
她悄悄活动了一下手指,准备迎接即将开始的比试。
很快,几个身着灰色短打的驿卒,手里捧着一摞摞泛黄的试卷和笔墨,从正厅里走出来,依次分发给每位参赛弟子。
试卷是用粗糙的麻纸印制的,上面的字迹是用雕版印刷而成。
虽然不算特别清晰,但也能看清。
笔墨则是放在一个小小的木盒里,毛笔是普通的狼毫笔,墨锭则带着淡淡的松烟香。
陈佳乐接过试卷和木盒,小心地将木盒放在脚边,然后低头看向试卷。
只见试卷的第一题是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第二题是 “有三人共买一物,甲出五钱,乙出三钱,丙出二钱,共得此物,今分物,甲多乙二,乙多丙一,问物值几何?”,
第三题是 “一段路程,某人步行需五日,骑马需二日,骑马每日比步行多行六十里,问这段路程有多少里?”
……
陈佳乐快速浏览了一遍,二十道题目涵盖的类型确实和刘默说的一样。
有比例问题、盈亏问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等等。
这些题目她之前练习时都遇到过类似的,脑海里瞬间就浮现出了清晰的解题路径,根本不用像其他弟子那样费力摆弄算筹。
她拿起毛笔,先在砚台里倒了一点水,然后慢慢研磨墨锭。
黑色的墨汁逐渐在砚台里晕开,散发出浓郁的墨香。
周围的弟子大多已经开始解题,有的拿着算筹在桌上摆来摆去,嘴里还小声念叨着数字;
有的则皱着眉头,盯着试卷冥思苦想,迟迟不敢下笔;
还有的写了又改,试卷上留下了不少墨团。
陈佳乐深吸一口气,手腕轻转。
笔尖蘸了适量的墨汁,飞快地在试卷上写下第一题的解题步骤。
她先在试卷上写下 “设鸡为甲,兔为乙”,
然后根据题目列出 “甲 + 乙 = 35” 和 “2 甲 + 4 乙 = 94”,
接着通过代入法算出甲和乙的数值。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不过短短几分钟,第一题就解完了。
她抬头看了一眼旁边的弟子,只见那个圆脸弟子还在拿着算筹摆弄。
额头上已经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显然还没找到解题的头绪。
陈佳乐没有多想,继续低头解答第二题。
第二题是关于三人买物的问题,陈佳乐同样用了类似的方法。
先设物值为 x 钱,然后根据三人出钱的比例和分物的情况,列出相应的等式,再通过计算得出结果。
她的笔尖在试卷上快速移动,字迹虽然不算特别工整,但也清晰可辨。
阳光透过窗棂,在试卷上投下细碎的光影。
随着时间的推移,光影慢慢移动,陈佳乐笔下的字迹越来越快。
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在周围一片沉寂中格外清晰。
不到半个时辰,陈佳乐就已经完成了十道题。
她停下笔,活动了一下有些发酸的手腕,然后开始检查已经解完的题目。
她一道一道仔细核对,确认每一步的计算都没有错误,答案也都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