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枕这一觉睡得极为沉酣,再睁开眼时,只觉得神清气爽,多日奔波的疲惫一扫而空。
窗外,夕阳的余晖将天边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
光线透过简陋的窗棂,在屋内投下长长的影子。
他下意识地伸手向旁边一揽,却捞了个空。
身旁的位置只余下些许枕衾间残留的,独属于妲己的幽幽馨香,人已不知去了何处。
屋外传来隐约的,刻意压低的声响,是陶器轻轻碰撞的声音,脚步声,还有低声交谈的絮语。
紧接着,李枕便听到了妲己那带着几分慵懒的声音在外面响起:
“手脚都放轻些,邑尹在里面歇息,莫要吵扰了他。”
李枕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笑意,掀开身上盖着的薄衾,起身下榻。
他随意披了件外袍,走到门边,“吱呀”一声拉开了房门。
只见小院里十分的热闹,几名村妇正忙碌地处理着食材,搬动着陶罐酒瓮。
妲己就站在院子中央,身姿丰腴婀娜,发髻似乎重新梳理过,更显利落。
她指点着众人摆放物品的位置。
听到开门声,妲己回过头来,见到李枕,唇角浮起了一抹柔和的笑容:
“醒了?是不是被她们吵到了?”
李枕摇摇头,伸展了一下臂膀,笑道:“没有,睡足了,自然醒的,辛苦你了。”
妲己走到他近前,很自然地替他理了理有些褶皱的衣襟,说道:“既然起来了,就去洗把脸,清醒一下。”
随即,妲己转头吩咐:“小竹,去打些清水来,服侍大人洗漱。”
“诶!”小竹应声而去。
李枕就着侍女打来的清水简单洗漱了一番,冰凉的水驱散了最后一丝睡意。
他用布巾擦着脸,对妲己说道:“你先忙着,我出去一趟,取点东西。”
“嗯,快去快回。”妲己点了点头,并未多问。
李枕将布巾递还给小竹,便转身走出了篱笆小院,身影很快消失在了院外......
......
李枕走出小院,暮色已悄然四合,村中炊烟袅袅。
他唤来桑仲,吩咐备好那辆双马乘车。
不多时,马车驶出青藤村,沿着村外崎岖的土路,向着西边那片连绵的丘陵山区行去。
路旁的田野大多已结束了一日的劳作,显得空寂,远处山林轮廓在夕阳余晖下显得黝黑而深邃。
车轮碾过碎石,发出单调的声响。
约莫两刻钟后,马车在一处背风的山坳前停下。
山坳入口处设有简陋的木栅栏,里面隐约可见几座低矮的夯土墙茅草顶的工棚,以及几座冒着微弱火星的土窑。
这里便是李枕设立的铸铜工坊。
工坊规模不大,透着原始作坊的气息。
空气中弥漫着柴火,泥土和淡淡的金属气味。
听到马蹄声,一个身材精壮,皮肤黝黑的汉子快步从一座工棚中迎了出来,正是工坊的负责人石冶。
见到李枕下车,石冶连忙上前:“邑尹,您来了。”
紧跟着,石冶“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哽咽,重重磕了一个头:
“小人叩谢邑尹大恩,谢邑尹帮小人救回了妻儿。”
“小人不知道该怎么报答邑尹,以后哪怕是邑尹要小人的这条命,小人也绝不会皱一下眉头......”
他的妻儿被发放到了孟涂的领地为奴,李枕跟孟涂的关系也还算不错。
有李枕出面,自然很轻易就要了回来。
对李枕来说可能只是一件小事,可对石冶来说,这份恩情重于泰山。
“行了,起来吧。”
李枕摆了摆手,直接问道:“我让你造的东西,如何了?”
石冶听李枕问起正事,稳了稳情绪,站起身来,连连点头:
“成了,成了,按照您的吩咐,小人试了许多次,总算做出了几枚样品,正要寻机会呈给邑尹过目。”
“走,带我去看!”李枕顿时来了兴致。
石冶引着李枕走进最大的那间工棚。
棚内光线昏暗,地上杂乱地堆放着陶范、木炭、铜矿石和一些未完成的粗胚。
角落处,几名奴隶正在小心翼翼地清理着一些陶制模具。
石冶走到一个简陋的木架前,从一个陶盒里,珍重地取出了五枚泛着金属光泽的圆形薄片,双手捧到李枕面前。
“邑尹请看,这便是按您给的图样铸出的铜币样品。”
李枕接过那几枚铜币,触手微凉,沉甸甸的。
就着工棚入口透入的暮光仔细端详。
铜币大小、厚度与他记忆中古代的铜钱相仿,圆形,中间带着一个规整的方孔。
铜币正面,方孔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清晰地铸着四个古朴的甲骨文——“李”字。
翻到背面,则是四个稍小些的甲骨文字——“李氏通宝”。
字迹虽然因铸造工艺而略显粗糙,但笔画清晰,布局端正,在这个时代已属难得。
“好,不错,我要的就是这个。”
李枕手指摩挲着钱币上凸起的纹路,眼中闪烁着欣喜的光芒。
现在铜钱有了,接下来就是初步的定价了。
正好可以借着这次和涂山氏的交易,以及过两日的回赐,正式在这个时代开启货币体系。
李枕满意地将那五枚铜钱放回盒子里,盖好收起,对石冶吩咐道:
“做得很好,就按照这个规格铸造,第一批,先造十万枚出来。”
商朝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十进制数字系统与合文,涵盖“个、十、百、千、万”五级计数单位。
所谓的合文,也就是将数字与单位合并书写。
例如“五十”写作“五十”,“六十”写作“六十”,进一步简化了计数书写。
“诺,小人定不负邑尹所托。”
石冶躬身领命,眼神坚定。
李枕点了点头,不再多留,怀揣着那小小的陶盒,登上马车,趁着最后的天光返回青藤村。
......
暮色渐深,小院里已点起了好几处松明火把,将院子照得亮堂。
几张粗糙的木案和坐席已经摆放整齐,上面陈列着村中能拿出的最好食物。
烤鹿肉、蒸鱼、腊肠、时令菜蔬以及陶瓮盛放的薄酒。
桑翁引领着孟涂与涂山袂来到院外。
一进篱笆门,便看到妲己正站在院中指挥着仆妇调整席案的位置。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待会要见到小竹口中,那个李枕带回来的,能够让小竹拿来跟她比较的女人。
此刻的妲己换了一身相对正式的,颜色更鲜亮些的曲裾深衣,发髻梳得一丝不苟,缀着简单的骨簪。
明明依旧是那副丰腴婀娜的身段,但挺直的脊背,微抬的下颌,以及那双扫视过来时带着天然审视与风情的眼眸。
让她周身都弥漫着一种与这农家小院格格不入的,极具压迫感的华贵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