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山袂闻言,玉手轻托香腮,做出了极感兴趣的姿态:
“哦?不知邑尹欲以何物相易?妾身愿闻其详。”
李枕笑着说道:“听说贵国牛耕多以木犁为主,仅贵族拥有少量青铜礼器,无青铜农具。”
“我可以用青铜器,来与贵国交换耕牛如何?”
对历史有着一定了解的李枕很清楚,涂山氏国极其缺乏青铜器。
缺到了全国青铜器总量可能都不到100件。
别说是给平民拿来制作农具了,军队几乎都没有青铜兵器。
青铜器对涂山氏国而言,是象征身份的奢侈品,仅够贵族拿来撑门面。
涂山氏国的青铜器主要靠商王室赏赐,以及跟徐国交换。
商王赏赐全看心情,却多为小件物品。
商王仅在涂山氏国国君朝见,配合征伐淮夷其他方国的时候,可能会赏赐青铜器。
且多为小型爵、觥(gong)之类的,不会赏赐大型鼎和兵器,怕淮夷拥兵自重。
若涂山氏国表现出不服从,赏赐会立即中断。
徐国倒是能从商王朝获取更多青铜器,但与涂山氏国交换时,经常漫天要价。
一件小型青铜鼎往往需要50石稻米+100公斤干鱼来交换。
相当于一个平民家庭10年的口粮,且徐国绝不会交换青铜戈和青铜剑等兵器,怕涂山氏国实力增强,仅交换礼器。
周边邻国除了徐国外,其他诸国跟涂山氏国情况差不多,都是难兄难弟。
涂山氏国缺青铜器缺到全军只有军事统帅司马有一个青铜戈,这是全军唯一的青铜兵器。
普通士兵使用石矛、骨箭头,甚至削尖的木棍。
士兵们会以能看到主帅的青铜戈为荣,将其视为胜利的象征。
涂山氏国绝大多数士兵从未触摸过青铜兵器,甚至不知道青铜戈比石矛锋利多少。
青铜器对于涂山氏国来说,就是起到个象征性的意义,不至于让人觉得祭祀的时候连件礼器都拿不出来。
相对来说,六国的情况就好多了。
别看六国有事没事就去掏大商一下,背刺一下大商什么的。
但在大商那里,六国还是属于‘亲信核心附属方国’的地位,青铜器是“身份与忠诚的象征”。
涂山氏国则属于‘附属方国’,两国在大商的面前地位是不一样的。
李枕抛出的“青铜器”三字,让涂山袂眼中瞬间闪过一丝异彩,她身体不自觉地微微前倾,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但她迅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努力让声音保持平稳,却依旧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热切:
“青铜器?”
涂山袂重复了一遍,纤长的手指下意识地攥紧了衣袖:“邑尹此言当真?不知……是何等器型?”
“是礼器,还是……兵器?”
她的目光紧紧锁定李枕,仿佛要确认他并非戏言。
李枕看着涂山袂那瞬间被点燃的热情和竭力维持的镇定,笑了笑:
“那要看涂山女你想要什么了。”
“你要礼器,我就给你礼器,你要兵器,我就给你兵器。”
“你若是要用于垦荒破土的青铜农具,我也有。”
此言一出,涂山袂和孟涂皆是一怔。
李枕是新晋贵族,根基浅薄,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他哪里来的如此多种类的青铜器。
尤其是兵器和礼器。
然而,李枕接下来的话,更是让他们感到困惑。
“当然......”
李枕话锋一转:“若是涂山女想要些更……便于流通交换的新奇物事,我也有。”
“更便于流通交换的新奇物事?”涂山袂下意识地重复,秀眉微蹙,与孟涂交换了一个疑惑的眼神。
孟涂显然也是不明所以,他哪里知道李枕在说什么。
最终还是孟涂按捺不住好奇,开口问道:“先生,您所说的更便于流通交换的新奇物事,究竟是何物,还请先生明示。”
李枕笑着说道:“为了让大家交换物品的时候方便一些,我以青铜铸造出了一种类似于贝币的新奇物事,我管它叫做铜钱。”
“此物以青铜铸就,大小、重量皆有定规,便于携带清点。”
“我打算日后在我桐安邑内,便于民众缴纳贡赋,商户买卖交易,逐步开始使用铜钱来取代货物。”
“它比以物易物更加便捷,比如,一罐盐值多少文钱,一石粟米值多少文钱,皆有定数,无需每次交易都费力搬运货物。”
“此物除了可以用来在我的封邑内购买任何物品外,你也可以拿回家融了,用来制作礼器、兵器、农具。”
李枕看着陷入沉思的两人,继续说道:“我以此铜钱与涂山女交易,其意并非仅在于此次换取牛只。”
“更是希望,此钱能在涂山氏与六国,乃至更广的范围内流通起来。”
“届时,贵国售卖盐巴,可直接收取此钱,再用此钱向我购买所需之物,或是向其他各国购买粮食、物品,岂不方便?”
“融了……制作兵器和礼器......”涂山袂喃喃重复着,眼中的光芒骤然亮起。
她和孟涂几乎是瞬间就明白了这铜钱的关键所在。
它既尝试作为一种更方便的交换媒介,其本身又是这个时代极度渴求的战略资源青铜。
这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价值锚定。
孟涂抚掌,脸上露出恍然与钦佩之色:“妙啊,先生,此物既能解决交易繁琐之弊,其本身又是贵重的青铜,进退皆可。”
“即便一时无法流通,融作铜料亦是实打实的财富,此计虑之深远,孟涂佩服!”
涂山袂的眼中异彩连连,若是真如对方所说,这铜钱即使不考虑其流通属性,仅仅作为青铜原料,其价值也是极其可观的。
涂山氏缺的就是青铜。
用牛来换取可以直接使用的青铜礼器、兵器,或者换取可以熔铸成任何所需器物的青铜“钱”。
这简直是一举两得。
涂山袂心念电转,已然看到了这铜钱背后巨大的潜力和对她涂山氏的价值。
“邑尹此物,构思之精妙,实在令人叹服!”
她由衷赞道:“不知邑尹可曾将此铜钱带在身上,妾身可否有幸一观?”
孟涂也被勾起了极大的兴趣,连连点头附和:
“是啊先生,若是带在了身上,不妨拿出来让我等长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