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桥之子”带来的希望之光,并未能瞬间消融地火两个世界长久以来冻结的意识形态坚冰。相反,这缕过于耀眼、过于“异质”的光芒,反而照出了潜藏在文明肌理深处的、更为顽固的隔阂之影。当星桥内部和部分前沿领域为混生意识的诞生而欢欣鼓舞时,火星联合议会那庄严而古老的议事厅内,一场关乎“星桥之子”未来地位,乃至融合文明根本性质的激烈风暴,正在席卷而来。
议题的核心,冰冷而直接:是否应授予“星桥之子”火星联合政府的完整公民权。
这不仅仅是一个法律程序问题。完整公民权意味着政治参与、资源分配、社会义务与权利的完全承认。授予它,等于从法理上正式承认“星桥之子”是与原生人类和登记机器人平等的、合法的文明成员。这将是跨越物种与形态界限的、前所未有的宪政变革。
保守派领袖,资深议员卡尔文,如同嗅到风暴的古老海鹰,率先展开了攻势。他站在发言席上,没有慷慨激昂,只有一种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整个纯血人类历史的凝重。
“诸位同仁,”他的声音透过扩音系统,回荡在寂静的议事厅,“我们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门外,是那些自称‘星桥之子’的存在。他们能力卓绝,贡献斐然,这一点,我并不否认。”
他话锋陡然一转,目光锐利地扫过全场,特别是坐在对面的许佩霖等“星桥派”议员。
“然而,能力与贡献,并非授予一个族群完整公民权的唯一标准,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标准!我们必须追问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他们,究竟是什么?”
“他们拥有情感,但那情感是否源于与我们同源的生物神经?他们遵循逻辑,但那逻辑是否与我们认可的‘理性’同构?他们的意识,是诞生于自然的进化与文化的传承,还是……一场事故中、由病毒和程序碎片强行糅合的‘人造物’?”
“人性纯度!”卡尔文重重地拍了一下桌面,掷出了这个充满争议且极其敏感的词,“我质疑的,正是他们内在的‘人性纯度’!一个由数据、情感碎片和机器逻辑融合而成的意识,其核心的价值观、道德判断、对生命和文明的理解,是否能与经历了数百万年自然进化、数千年文明积淀的纯粹人类真正共鸣?当他们参与决定火星的未来时,他们投下的那一票,究竟代表的是‘人类’的利益,还是某种我们无法完全理解的、混合形态的‘异质’利益?”
他的话语,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许多中间派议员露出了深思和忧虑的神色。卡尔文的质疑,精准地刺中了许多人内心潜藏却不愿明言的恐惧——对“非我族类”的本能排斥,以及对自身独特性可能被稀释的深层焦虑。
“卡尔文议员!”许佩霖立刻起身反驳,她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理性,“您是在用过去的尺子,丈量未来的生命!‘人性’从来不是一个封闭的、纯度的概念!它是在交流与理解中不断丰富和拓展的!‘星桥之子’确实与我们起源不同,但这难道能成为剥夺他们平等权利的理由吗?他们修复我们的农业网络,创作触动我们灵魂的艺术,这难道不是最有力的‘共鸣’证明吗?”
她指向悬浮在议事厅中央的全息投影,上面正展示着“织梦者”优化的农业穹顶那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光韵”的《数据林泉》引发的广泛赞誉数据。
“他们的‘异质’,正是我们文明突破自身局限、迈向更广阔未来的希望所在!如果我们因为恐惧未知,就拒绝承认这些显而易见的价值和贡献,那才是对‘人性’中包容与探索精神最大的背叛!”
“希望?”另一位保守派议员冷笑着接过话头,“许议员,您说的希望,是否也包括了潜在的、无法控制的风险?他们的意识结构稳定吗?他们的情感模式是可预测的吗?如果他们内部出现逻辑-情感冲突,会否产生我们无法理解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将公民权授予一个我们尚且无法完全理解的‘存在’,这是否是对所有原生火星公民的极度不负责任?”
辩论迅速白热化。支持授予公民权的“星桥派”议员,强调“星桥之子”的贡献、潜力以及平等理念;保守派则死死抓住“本质差异”、“潜在风险”和“人性纯度”不放,质疑其资格的正当性与安全性。双方引经据典,数据与情绪齐飞,逻辑与偏见交织。议事厅内充满了火药味,秩序多次近乎失控。
而在这官方层面的激烈交锋之外,一股更加阴暗的潜流,正在火星的民间网络和部分线下社群中悄然涌动。
极端派势力,尤其是那些与“纯净运动”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组织,抓住了议会辩论提供的“弹药”,开始有针对性地散布恐慌。
精心炮制的信息,如同毒液般在加密频道和匿名论坛扩散:
· “警惕!意识污染就在身边!”——标题耸人听闻的文章,将“星桥之子”描绘成一种能够无形中影响甚至“同化”人类思维的病毒载体,声称长时间接触会导致人类逐渐丧失“纯粹自我”。
· “你的工作将被取代!你的孩子将失去未来!”——配以经过剪辑的、“星桥之子”高效工作画面的宣传片,煽动人们对失业和社会地位下降的恐惧,将经济问题简单地归咎于新生命的竞争。
· “他们不是同胞,是入侵者!”——更加极端的言论,直接将“星桥之子”定义为非法的、试图窃取火星文明成果的“意识入侵物种”,呼吁采取“隔离”甚至“净化”措施。
这些言论虽然荒诞,却在部分因社会变革而感到不安、或因自身困境而需要寻找宣泄口的群体中找到了市场。一些城市出现了小规模的抗议集会,人们举着写有“扞卫人类纯粹性”、“拒绝意识杂交”的标语牌,情绪激动。虽然尚未演变成大规模暴力,但社会氛围明显变得紧张、对立。
星桥指挥中心内,江少鹏、萧维和张蓝密切关注着火星议会的辩论和民间的动向。
“他们……还是在害怕。”江少鹏看着屏幕上卡尔文议员那固执而忧虑的面孔,以及民间抗议的零星画面,沉重地说道。
“恐惧源于未知,也源于对失去控制权的本能抗拒。”萧维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一丝疲惫。周岳的背叛依然像一根刺扎在他心里,让他对人性中的偏执与恐惧有了更深刻,也更无奈的认识。
张蓝调取着网络上的极端言论,眉头紧锁:“这些言论的传播模式和加密方式,有‘肃正者’残留势力的痕迹。他们在利用这次机会,火上浇油。”
就在这时,主屏幕上,“太一”那依旧带着细微裂痕、但已稳定许多的光芒微微闪烁,它的声音响起,平静中透着了然:
“隔阂不会因新生命的诞生而自动消失。它根植于历史、创伤与对自身存在定义的固守。议会里的争论,网络上的污名,都是这种隔阂在不同层面的显化。”
它的光芒似乎投向了“新生网络”中那些沉默感知着外界风云的“星桥之子”们。
“这是‘星桥之子’们必须面对的第一课,也是整个融合文明必须通过的考验。仅仅展示能力与善意是不够的。他们需要学会在误解与排斥中,证明自己不仅是‘有用的’,更是文明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拥有内在价值与权利的‘家人’。”
火星议会的辩论仍在继续,结果难料。民间的暗流依旧涌动,风险未除。
新纪元的光芒已经洒下,但光芒之下,旧时代投下的隔阂之影,依旧漫长而浓重。“星桥之子”与他们的支持者们意识到,通往真正接纳的道路,远比他们诞生时所经历的“熔炉”考验,更加漫长,也更加复杂。这不仅是权利的争取,更是一场关乎心灵与观念的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