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上了高中,如意回去的就更少了。
他们这里地处大山,教育资源本来就落后。为了能赶上其他人的进度,学校只能用笨办法,熬时间。
于是,高中的如意每周周六下午上完课四五点了才放学,周日下午还要赶去学校上晚自习。
满打满算一天的时间,如意坐车从市里回去县里都得两三个小时,然后县里回去镇上又要一个多小时,也就是说这一天只够她路上来回了。
就算是能赶上坐李河的车,那也就是不用换车了,时间也少不了太多。
所以如意平常周末的时候都不回去,只在有额外的假期的时候才回去。
不过也幸好李河和王兰的生意又扩大了,来往市里更加频繁,如意经常能见到他们。
现在整个镇上就两家收花生的了,所以家里的生意更好了。
干脆又买了货车,还把隔壁的房子买了下来准备之后用来住,现在的房子就只用来做生意。
这件事还是李河来看如意的时候告诉她的,说起来的时候李河满面红光,骄傲不已。
毕竟现在家里的生意基本全是他和王兰一手奋斗出来的,他即便没有去外边打工,没人家见识的世面多,但他比他们钱挣得多。
所以李河现在是意气风发的。
这甚至都弥补了他没有儿子的遗憾,最起码这些年随着乐乐渐渐长大,如意也没有听说过他有要再生个儿子的打算。
不过现在的如意每天忙的脚打后脑勺,就算李河真说了她可能也不知道。
如意现在在学校每天五点半起床,五点五十早自习,七点半放学吃早饭,八点十分开始上课。
上午有四节课,十一点四十放学,下午一点半上课,但其实老师会规定大家十二点十分就要全部在教室里了。
下午四节课,五点五十放学。七点开始晚自习,一直上到九点半下课。
回了宿舍之后要去接热水、吃点东西垫肚子,然后还要抓紧时间洗漱,十点准时熄灯。
如意每天跟着学校的上课时间忙的晕头转向,差点都没注意到时间的流逝。
好不容易放了寒暑假,学校也只会让他们回去待个一个星期左右,然后再回学校统一上课。
老师们都不额外收补课费,那家长们自然是举双手赞成的。
等如意这天在风扇的“呼呼”声中做完卷子喘口气的时候,就发现黑板上的高考倒计时已经只剩个位数了。
距离高考只剩七天!
如意的视线落在最后的感叹号上,思维开始不受控制的发散。
她本身天赋不出众,也没有特别偏科的地方,所以文理科对于她来说都差不多。
但最后她还是选择了理科,因为她准备读中医。而她的目标是首都中医大学的国医班,那主要就是招收理科生。
而且理科相比于文科有标准答案,对如意来说也更好理解一点。
如意现在基本稳定在全校前三,市里前五。
她能有现在的成绩全靠自己努力,这一世真是她学习最努力的一次,没有之一。
现实也很残酷,如意现在所在的高中是他们市里最好的高中,前十名他们学校每次都能有差不多一半,市里的其他学校加起来才能有他们学校这么多人。
而县里的学校更不用提了,之前有几次联考的时候,如意所在的县里的第一名在市里已经排到二十名开外了。
如意当时看到这个排名的时候就庆幸自己早点到了市里来上学,要不然她现在就算是在县里全校第一也没什么意思。
如意想到这里又看了一眼黑板上的剩余时间,后知后觉涌上来一股难以名状的紧张。
说起来这还是她最紧张的一次考试,毕竟付出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意很怕考的不理想。
而且她已经在四五月份的时候提交了申请材料,就等高考后参加校测了。
所以她现在的高考成绩也不可能出差错,要不然就前功尽弃了。
为了调整自己的状态,剩下的时间里,如意干脆找老师请了假,没有再去上早晚自习,准备好好休息,养精蓄锐。
所以等李河和王兰带着东张西望的乐乐来学校看如意的时候,就发现大女儿状态很是放松,甚至人都比以前看到的精神多了。
看到她这个状态,两口子就放下了一大半的心。
他们专门过来就是准备来陪考的,在如意的考场出来之后专门定了宾馆,准备一家子都在这陪着她考完再走。
如意感觉压力有点大,问:“那乐乐不上课了吗?”
李河和王兰的回答让她无言以对。
“上不上都那样,她期中考试是倒数第一,再差还能差到哪里去!”
两口子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一脸平静,对于乐乐的学习仿佛已经认命了。
这个理由太过强大,让如意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其他拒绝的理由,只能接受自己有一大家子来陪考的事实。
你还别说,虽然如意刚开始感觉压力大了点,但有乐乐这个开心果在(别提学习就是个小甜心),热闹了很多,她很快就放松了下来。
等结束最后一科从考场出来,看到等在学校门口的父母和妹妹,如意忍不住就朝着他们飞奔过去。
终于结束了!
几人陪着她一块回宿舍收拾东西,还没踏进校门,如意就感觉到了学校的不一样。
原本安静的校园,此刻像是被点燃了的火药桶,爆发出一阵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呐喊声。
同学们一改考试之前的状态,此刻脸上洋溢着解脱、兴奋与期待交织的神情。
“他妈的终于考完了!我们解放了!”
这一声嘶吼声从以前的教学楼里传来,不知是哪个教室的人喊的。
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那句话就像是一个信号,压抑了三年的空气瞬间炸裂。
如意抬头看过去的时候只看到了空中飞舞的碎纸,试卷,甚至是课本。
它们就像是被击落的白色鸽群,裹挟着油墨的气息扑面而来,穿过空中跳跃的光线,在地面投下斑驳的阴影。
同学们的过去三年的哭声与笑声夹杂在这满地狼藉中,也淹没在了这漫天的白色大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