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锐轩出来之后看到李东阳在大厅之外等候,这位将近六十岁老头经过夏天事件以后,现在也是锐气尽失。
张锐轩向前一步说道:“老师进来可好!”
李东阳冷冷说道:“有你这个搅屎棍在,怎么可能好!”
李东阳心想,本来大明换了一个皇帝,不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现在弘治帝强行续命了,大家都不好过了。
这个皇帝做的太久了,所有的事物都熟悉了,内阁的话语权就低了,内阁的票拟就不好忽悠了皇帝了。
当庆云侯愿意出头的时候,内阁也是乐见其成。
“老师何必如此?走,学生请老师喝一杯茶。”张锐轩说道。
太白楼听雨轩
“你那个铁路运力根本不行,你别以为老夫不知道,根本承担不了漕运400万担的任务。”李东阳留意过,卢龙到京师的铁路现在一天也就一千多担,只有三趟车入京师,漕运需要一天一万多担。
“老师都知道了。”张锐轩非常诧异,没有想到李东阳还会留意这种小事。
李东阳端起茶盏,轻抿一口,目光如炬地盯着张锐轩,“哼,你这等异想天开之事,妄图以铁路取代漕运,简直是痴人说梦!如今漕运体系百年根基,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岂是你几条铁轨、几节车厢就能撼动的?且不说运力不足,沿途关卡、人员安置、货物调度,哪一项是你能轻易解决的?”
张锐轩神色从容:“老师,学生自然知晓其中艰难,可漕运弊端丛生,贪污腐败、效率低下,沿途损耗巨大。
学生设计的铁路,绝非如今这般简陋模样,学生只是目前没有足够的机车而已,不过滦州的万人机车工厂已经投产,学生计划在京师东城郭再投产一个万人机车工厂。
到时候就有足够多火车跑在路上,最多三年时间到时候就不一样了。
而且铁路运输不受水患、河道淤塞影响,风雨无阻,长远来看,成本将远低于漕运。”
停了停,张锐轩说道:“有些事情,我们不做,难道还要留给后人做不成?”
北方缺水,即使是后世的科技也很难维持运河,就更不要说是大明朝了。
学生计划修通一段铁路,就将部分漕工转到铁路上来,修一段转移一段。最后留下部分河工,其他人都转到铁路上来。
百万漕工足以兼顾帝国南方道京师再联通九边的人力,到时候京师就是天下物资转运中心,朝廷的控制力将会大大增强。
李东阳心想,增强又能怎么样?穷日子有穷日子的过法,朝廷变强了,对于老百姓不见得是好日子。
弘治前十五年,每年比现在少两千万两银子,朝廷不也是一样过活,无非是官衙破旧一点,九边的军士闹一点饷,陛下少修一些宫殿。
如今钱多了,可是几个大工程上来以后,朝廷还是没有钱。
李东阳算是看明白了,张锐轩生财是厉害,可是花钱也更厉害。现在基本上全国都在割松油,割生漆,打桐油,这些以前朝廷都不需要,算来算去都是空欢喜一场,国库没有增加多少银子。
要是张锐轩知道李东阳此时想法,肯定要嗤之以鼻,你也不看看你们以前基础建设多落后,这三年朝廷是没有落下银钱来,可是基础建设都是花了钱的,是补以前的欠账的,也是能拉动需求的。
这些不都提升了老百姓的收入,老百姓能有收入才能收到税。
两个人沉默了不说话,只有碧螺春的香气混着水汽在听雨轩内缭绕。
又过了一会儿,李东阳说道:“你确定的办法有效?”
“除了学生的办法,老师可有别的办法,以前都是砍伐秦岭的木材,如今只能在西南还有一些木材,可是一棵树需要百年成才,一但刀斧加身,不过区区一天就伐完,如今西南还有木头,可是百年之后大明又去哪里伐木呢?”
李东阳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盏边缘,心头翻涌起了惊涛骇浪。
张锐轩这番话看似危言耸听,却字字戳中要害——漕运、伐木,这些维系帝国运转的命脉,都在肉眼可见地走向枯竭。
“你这是拿国运豪赌!”李东阳猛地将茶盏重重一放,茶汤溅出在檀木桌上洇出深色水痕。
“阁老你有不赌的办法吗?要么在平静中爆发,要么在平静的沉寂。”
李东阳拂袖而去,留下张锐轩看着李东阳离去的背影。
寿宁侯府
拢脆在仪门处焦急的等待,看到张锐轩进来后说道:“少爷,夫人有请。”
张锐轩脚步未停,边走边问:“母亲可提何事?这般火急火燎的。”
拢脆小跑着跟上,压低声音道:“汤家主母来了,说是要与夫人商议……少爷的亲事。”
张锐轩脚步猛地一顿,靴底在青石板上擦出细微声响,暮色透过游廊的雕花窗棂斜斜切进来,在张锐轩骤然绷紧的下颌投下阴影。
汤家?张锐轩脑海中瞬间想到股东大会和国债出售时候,难怪汤家都是立挺自己。
“母亲怎么说?”张锐轩缓了缓神色,伸手整了整衣襟。
拢脆咽了咽口水,凑近道:“夫人正陪着说话。”
汤家也是开国公爵,只是现在没落了,张锐轩想了想,也许汤家是一个好选择,汤家比较低调,自己现在也不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岳家。
张锐轩想了想说道:“此事,少爷就不去了,自古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全凭父母做主。”
张锐轩说完转身朝自己小院去了,拢脆也不是真的要张锐轩前去,既然少爷答应了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张夫人笑道:“小孩子比较腼腆,正式下定时候,一定让他上汤府去。”
张家和汤家定亲的消息还是短时间内就传遍了京城。
朱佑樘听到后,会心一笑,指使礼部通过了汤家袭爵的请求,汤家正式承袭了灵璧侯。
李东阳,定国公,英国公等人都非常诧异,现在蒸蒸日上的寿宁侯怎么就和汤家结亲了,这是有高人指点了。
要知道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汤家还真是寿宁侯的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