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友》
崇祯五年,河南开封府。
车成栋蹲在灶台前热酒,壶在炭火上滋滋作响。
他摸了摸空瘪的米袋,叹了口气。
前日卖了最后一斗粟米,换得这坛“梨花白”。
妻子在里屋咳嗽:“成栋,明日还要去米铺帮工呢,少喝些吧。”
“知道了。”他嘴上应着,却往粗瓷碗里斟满酒。
月光透过窗纸,在土炕上投下斑驳光影。
父亲临终前说:“咱们车家祖辈爱酒,到你这代,可别断了传承。”
酒过三巡,他没再喝,就在炕上而睡,恍惚间觉得有人挤上了炕
那个人不安分,还把衣裳踢到地上。
“衣服又掉地上了。”
他嘟囔着伸手去摸,却触到一团毛茸茸的东西,像猫却比猫大得多。
车成栋猛然惊醒,划火点灯一看,竟是只白狐蜷在酒坛旁,尾巴扫落了半块酱牛肉。
“好你个偷酒的,还是只狐狸 !”
车成栋笑着摇头。
狐狸怀中,抱着空酒坛,酒液顺着胡须,滴在炕席上,酣睡得正香。
母亲说过“狐仙嗜酒,见者有福”,便脱下旧棉袍盖在狐身上。
又往灯盏里添了些油,倚着墙根看它醒来。
子时三刻,白狐忽然甩尾起身,转眼间,化作个青衫书生。
长身玉立,腰间挂着片狐毛,酒渍还未干。
“多谢恩公不杀之恩。”书生拱手作揖,声音清越如击玉罄。
车成栋吹了吹灯花:“我嗜酒如命,人都笑我是醉鬼;
你偷酒喝,睡得比我还酣,可不是我的酒友是什么?”
他拍了拍身边的空位,“别站着了,咱们接着喝。”
书生挑眉:“恩公明知我是异类,竟不害怕?”
“怕什么?”车成栋又斟了碗酒。
“前日里县太爷抢我佃租时,我怕得很;
如今见着你这偷酒的狐仙,心里倒踏实。”
两人促膝对饮,从《醉翁亭记》谈到《酒经》。
书生妙语连珠,车成栋大笑时,窗纸簌簌响。
鸡叫头遍时,书生忽然握住他的手:“我叫白酉,今后当常来叨扰。”
说罢化作白狐跃出窗外,留下一缕酒香。
三日后,白酉叼着片荷叶,翩然而至,叶上粘着两粒枸杞。
“成栋,东南七里的官道旁,明日卯时可拾得碎银。”
他化回人形,拨弄着酒坛,“我闻着那里有酒香,定是财帛与你有缘。”
次日清晨,车成栋在官道旁的槐树洞里,果然摸到个油纸包,里面裹着二两碎银。
他买了酱肘子,和新漉的米酒,傍晚时分,白酉踏月而来。
身后还跟着只小狐狸,衔着野葡萄。
“尝尝这‘葡萄醉’,”白酉捻起颗葡萄,丢进酒坛。
“我在终南山时,常以此酿待客。”
酒过数巡,白酉忽然指着后院:“你可知,你这屋子是前朝老举人的旧宅?
墙根第三块青石板下,有他藏的酒钱。”
车成栋半信半疑,撬开石板,挖出个陶瓮,贴着“太禧”封条。
里面,满满当当装着铜钱。
妻子捧着铜钱掉眼泪:“这下能给咱娘抓药了……”
白酉却摇头:“坐吃山空非长计,成栋可愿听我一言?”
十月里,开封府的荞麦,跌到了五文钱一斗。
粮行老板,拍着车成栋的肩膀:“车老弟,你家那二亩薄田,不如全种麦子吧。”
白酉却在他耳边低语:“收荞,四十石起步。”
车成栋咬咬牙,典了妻子的陪嫁银镯,换得三十贯钱,又赊了十石荞种。
邻里皆笑他,“被狐仙迷了心窍。”
卖酒的王老头说:“当年我祖父遇着酒仙,也是这般疯魔的。”
次年春,中原大旱。
禾苗枯得卷了边,唯有荞麦,在贫瘠的土地上抽出新芽。
车成栋望着漫山遍野的青色,忽然想起白酉说过:“荞麦耐旱,且能固土,是救荒的好作物。”
粮行老板找上门发现,蹲在屋檐下筛荞种的,正是车成栋
“二十文钱一斗,全卖给我如何?”老板笑得满脸油光。
“不卖。”车成栋拍了拍裤腿上的土,“我要留着做种子。”
三日后,他支起一口大铁锅,将荞种炒得香气四溢,引来四乡八邻。
最终,这些带着焦香的种子,以五十文钱一斗的价格,卖给了那些哭着求购的农户。
崇祯十年,车家已成了开封府的富户。
后院的酒窖里,藏着白酉亲酿的“梅花三弄”。
粮仓中,永远留着最饱满的荞种。
前厅的墙上,挂着白酉送的《醉仙图》,画中仙人,和白酉一模一样。
“成栋,明日你去城,里买些黄米,”白酉用酒勺敲着酒坛。
“我想酿些‘状元红’,等你家虎娃考上秀才时喝。”
虎娃趴在桌上打盹,口水淌在《三字经》上。
车成栋笑着摇头,忽然发现白酉鬓角,添了几根银丝。
他这才惊觉,白酉已伴他度过五个春秋。
崇祯十三年,车成栋染病不起。
白酉夜夜守在床头,用狐尾给他焐脚,还遣小狐狸,去嵩山采来灵芝。
弥留之际,车成栋攥着他的手:“酉兄,以后怕是不能陪你喝酒了……”
白酉眼眶微红,却仍笑着说:“还记得那年冬天,你给我盖的棉袍么?
如今我已修得渡劫丹,待我飞升时,定要带着你的酒坛去。”
车成栋笑了,眼角滑下一滴泪。
他看见白酉身后,隐约有狐影浮现,那尾巴上的雪光,比初见时更盛。
车成栋下葬那日,白酉化作书生前来送葬,手中捧着一坛“梨花白”。
“嫂夫人,”他对着车妻一揖到底,“今后若有难处,可到城南城隍庙,对着第三棵古槐喊三声‘白酉’。”
说罢,他将酒坛埋在坟前,化作白狐消失在晨雾中。
后来,开封府流传着“酒狐送财”的传说。
有人说,看见白狐在城隍庙喝供酒。
有人闻到车成栋的坟头,传来酒香。
车家的后人,始终记得祖训:
“待人如待酒,越久越淳;为事如为酿,越真越香。”
……
巫梅拿着手机,点开“聊斋AI”应用。
屏幕里,Al蒲松龄哈哈一笑:“小姑娘,可知道本篇偶意何在?”
巫梅是谁,岂能不知道:“先生,在本章的某一段里,这句话表明……”
“嘘,”蒲松龄做了个制止动作,“这个问题留给读者大大吧。”
巫梅笑了,“先生好主意,不过,要译者红叶,给老铁们奖励。
有老铁,在有偶意的句子后留言的,红叶给一个用爱发电。”
摘星笺红叶承诺,凡在那句话后面、留了言的,送“用爱发电”一个╭(?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