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一号” 率领的探索舰队,在光合族 “光合护航舰” 的带领下,首先抵达 “冰原共生宇” 的边界。与光合共生宇的生机盎然不同,这片超宇宙的空间被厚厚的 “冰原能量层” 覆盖,舷窗外的景象一片纯白 —— 漂浮的 “冰原星体” 表面覆盖着千米厚的冰层,空间中流动的 “冰原能量流” 散发着刺骨的寒意,即使战舰启动了全维度防护盾,舰体表面也凝结了一层薄薄的白霜。
“冰原共生宇的主文明是‘冰原族’,他们的身体由‘活体冰晶’构成,能在零下 200c的环境中生存。” 星绘使者调出星尘探测网获取的资料,“根据光合族传递的求救信号,冰原共生宇的‘冰原核心星’正在加速冻结,冰层已覆盖星体 90% 的表面,冰原族的聚居地仅剩最后一处‘冰原圣殿’,若不及时救援,72 小时内整个星体将彻底冰封。”
刚加入舰队的光合族生态专家 “绿光合”,通过 “光合生态检测仪” 分析数据:“冰原核心星的冻结并非自然现象,检测到星体内部存在‘低温混沌能量’—— 这种能量能吸收周围的热量,导致温度急剧下降,与光合共生宇的混沌能量同属一类,只是属性从‘反生命’变成了‘反热量’。”
双凌补充道:“冰原能量层带有‘低温维度锁定’特性,普通能量无法穿透冰层。我们需要用双维空间折叠技术,在冰层上构建‘时空通道’,直接抵达冰原圣殿;同时,需要将超维原生能量与光合能量融合,制成‘高温共生能量’,中和低温混沌能量。”
舰队在冰原核心星的 “冰原圣殿” 外围停泊。双凌带领双维技术团队,在冰层上绘制 “双维时空符文”—— 符文呈蓝紫色,启动后在冰层上打开一道直径 10 米的时空通道,通道内的温度保持在常温,避免队员被冻伤。念跃带领 “冰原救援小队”,携带高温共生能量发生器、光合生态修复设备,通过通道进入冰原圣殿。
冰原圣殿内部同样被冰层覆盖,冰原族的 “冰原使者” 已在圣殿中央等候。他的身体由淡蓝色冰晶构成,体表的 “冰晶纹路” 因能量不足而变得暗淡:“感谢你们跨越超宇宙前来救援!冰原核心星的‘冰原能量泉’已被低温混沌能量冻结,我们无法获取能量,只能依靠最后的储备维持生存。”
救援小队立刻展开行动:古炎将超维原生能量注入高温共生能量发生器,绿光合则注入光合能量,两种能量融合形成淡金色与绿色交织的 “高温共生能量流”;林晓操控发生器,将能量流注入冰原能量泉 —— 当能量流接触冰层时,冰层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融化,冻结的能量泉逐渐恢复流动,淡蓝色的冰原能量重新开始循环。
绿光合则在圣殿周围种植 “光合 - 冰原适配灵植”—— 这种灵植由光合族的共生灵植与冰原族的 “冰原苔藓” 杂交培育而成,既能在低温环境中生长,又能释放温和的热量,中和残留的低温混沌能量。灵植快速生长,淡绿色的枝叶在冰原中蔓延,形成一道 “生态防护带”,阻止冰层再次形成。
72 小时后,冰原核心星的冰层融化了 60%,冰原能量泉恢复正常输出,冰原族的聚居地也得以重建。冰原使者将 “冰原本源晶” 交给念跃:“冰原族愿意加入终极共生网络,将‘冰原低温技术’共享给联盟,这种技术能用于超宇宙设备的低温冷却,也能在极端高温环境中构建‘冰原防护层’,为跨超宇宙探索提供支持。”
离开冰原共生宇后,舰队马不停蹄地前往 “沙漠共生宇”。这片超宇宙的空间呈现出漫天黄沙的景象 ——“沙漠星体” 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流沙,空间中漂浮的 “沙暴能量流” 能轻易撕裂普通战舰的装甲,与冰原共生宇形成极端对比。
沙漠共生宇的主文明 “沙漠族” 已在 “沙漠绿洲枢纽” 等候。他们的身体由 “沙晶” 构成,能在流沙中自由穿梭,体表的 “沙晶铠甲” 能抵御沙暴的冲击:“沙漠共生宇的‘沙漠本源泉’被‘高温混沌能量’污染,泉水温度飙升至 1000c,导致绿洲不断消失,流沙范围持续扩大,我们已失去 80% 的生存空间。”
救援小队结合冰原救援的经验,快速制定方案:双凌用双维技术构建 “沙暴防护通道”,阻止沙暴冲击救援区域;绿光合培育 “光合 - 沙漠耐旱灵植”,用灵植的根系固定流沙,同时吸收高温混沌能量;古炎与林晓则将超维原生能量与冰原能量融合,制成 “低温共生能量”,注入沙漠本源泉,中和高温混沌能量。
方案执行得异常顺利:耐旱灵植在流沙中快速扎根,淡绿色的枝叶覆盖流沙表面,将其转化为坚实的土地;低温共生能量注入本源泉后,泉水温度逐渐降至正常范围,恢复滋养绿洲的功能;沙漠族则用 “沙漠沙晶技术”,在绿洲周围构建 “沙晶防护墙”,防止流沙再次侵蚀。
危机解除后,沙漠族也正式加入终极共生网络,将 “沙漠沙晶技术” 共享给联盟 —— 这种技术能将流沙转化为高强度沙晶,可用于超宇宙基地的快速建设,也能在极端环境中构建临时防御工事。
连续完成冰原与沙漠共生宇的救援后,探索舰队返回光合共生宇,召开 “跨超宇宙生态协作会议”。会议上,光合族、冰原族、沙漠族、双维族与联盟共同签署《多元超宇宙生态协作公约》,成立 “跨超宇宙生态救援联盟”,明确三大核心任务:
生态危机预警:由星尘文明牵头,构建 “多元超宇宙生态监测网”,实时监测各超宇宙群落的生态指标,提前 72 小时预警生态危机;
救援技术标准化:整合光合、冰原、沙漠、双维的生态技术,形成 “极端环境生态救援标准方案”,包含高温、低温、沙暴、能量枯竭等 10 类场景,确保救援高效统一;
生态资源共享:建立 “跨超宇宙生态资源库”,收集各文明的生态修复灵植、能量净化技术、环境适配设备,向联盟成员免费开放,支持弱势文明的生态保护。
公约签署的同时,“跨超宇宙生态实验室” 在光合共生宇正式揭牌。实验室的首个项目 ——“多元生态适配灵植培育”,由绿光合、冰原族生态专家、沙漠族生态专家共同负责,目标是培育出能适应多种极端环境的 “通用生态灵植”,为后续跨超宇宙生态救援提供核心支持。
就在舰队准备前往下一个目标 “机械共生宇” 时,星核的星络探测网传来重要消息:多元超宇宙海的 “中心枢纽区”,已聚集 8 个加入终极共生网络的超宇宙群落代表,他们希望在中心枢纽区召开 “首届多元超宇宙共生议会”,共同商议终极共生网络的长效运营机制与跨超宇宙探索规划。
念跃立刻调整行程:“暂缓前往机械共生宇,先前往中心枢纽区参加议会。终极共生网络的发展,需要所有成员文明共同决策,这次议会将是构建跨超宇宙共生体系的关键一步。”
舰队在光合、冰原、沙漠族的护航下,朝着多元超宇宙海的中心枢纽区前进。舷窗外,绿色的光合光带、蓝色的冰原光带、黄色的沙漠光带与蓝紫色的双维光带交织,形成一道 “多元生态共生光带”,照亮了通往中心枢纽区的航线。
绿光合看着窗外的景象,感慨道:“从单一超宇宙的共生,到多元超宇宙海的生态协作,我们正在用行动证明,即使环境差异巨大,文明理念不同,共生共荣也能成为共同的追求。”
念跃点头:“终极共生网络不仅是技术与资源的共享,更是文明理念的融合。每一次救援,每一次合作,都是在为多元超宇宙海的和平繁荣铺路。未来,我们还要吸纳更多文明,让共生的光芒照亮这片更浩瀚的星海。”
“共生一号” 的引擎轰鸣,在多元超宇宙海的星途中留下一道璀璨的轨迹。《多元超宇宙海:共生拓界卷》的生态救援篇章告一段落,而多元超宇宙共生议会的召开,将为终极共生网络的发展,开启全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