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绾含笑,将自己的手腕轻轻搭在他的掌心。就在两人指尖肌肤相触的刹那,一股无形的、源自生命本源的暖流自两人交握处瞬间荡开!龙道之下,被龙息护持、万年不融的积雪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融,露出下方深埋的乌青色草根。更令人惊叹的是,那些草根仿佛被注入了无限生机,眨眼间便抽出嫩芽,绽放出无数细小的、莹白如玉的花朵!凛冽的昆仑虚,在这对璧人执手相望的一刻,提前迎来了它的春天,无声地诉说着神只之爱的伟力。
喜堂设在章尾山巅,摒弃了凡俗的艳红。露出上方浩瀚无垠的深邃夜空。此刻,星河流淌,璀璨如瀑,亿万星辰的光芒毫无阻碍地倾泻而下,成为这神圣殿堂唯一的装饰与光源。星辉如水银流淌,在殿内形成一层流动的光幔,清冷、圣洁、永恒。
折颜作为赞者,立于星辉之下,他的声音蕴含神力,清晰地回荡在每一位观礼者的心神深处:
“一拜洪荒——”
他神色肃穆,朗声道:“谢天地以万物为刍狗,运行不殆,独允你我二人,逆天改命,挣脱宿命樊笼,重聚于此!” 墨渊与少绾执手并肩,神色庄重,向着那浩瀚无垠的虚空苍穹,深深一拜。这一拜,谢的是天地无情却又有情,给了他们抗争与重逢的机会。
“二拜众生——”
折颜的声音带着悲悯:“谢八荒六合,四海九州,芸芸众生。谢他们的信仰供奉,成就你我神位;更谢他们赋予的重担与责任,使我二人肩有千钧,心有归处,知为何而战,为何而守!” 二人转身,面向殿外那苍茫云海之下的万千世界,再次深深拜下。这一拜,谢的是苍生赋予他们存在的意义与守护的信念。
“三拜彼此——”
折颜的声音陡然转低,带着深沉的感慨,仿佛穿越了七万年的时光尘埃:“谢你,为我涅盘,燃尽己身,护此乾坤;谢我,为你守魂,枯等岁月,不离不弃。谢这七万年的执着,终换来此刻的执手。”
墨渊抬起手,指尖带着微颤,轻轻拂过少绾鬓边那枚他亲手炼制的、散发着淡淡星辉的逆鳞。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带着一种穿透灵魂的力量:“今日起,你无需再涅盘,无需再独对黑暗与孤寂。有我。”
少绾眼中瞬间盈满水光,却倔强地不让其落下,她含泪而笑,带着一丝属于凤凰的骄傲与挑衅:“那……换你为我折一次翼,可愿?” 这是神只间最重的誓言。
墨渊没有丝毫犹豫,答得干脆利落,字字千钧:“愿!” 若她需要,他愿折断龙翼,坠入尘埃。
“礼成!却扇——” 折颜高唱。
向挽在一旁已经以泪洗面了,东华正抱着她轻声安慰。
少绾手中,一直半遮容颜的团扇缓缓移开。那扇面亦非凡品,以冰蚕丝为底,绣着一幅震撼的画面:一只威严的黑龙与一只浴火的凤凰紧紧交颈缠绕,龙身盘绕,凤翼舒展,龙鳞与凤羽在极致的力量中相互融合、纠缠,难分彼此,象征着灵魂的交融与血脉的共生。
墨渊伸手,少绾终于将团扇完全撤下,露出那张令天地失色的容颜。眉心一点朱砂,如血如火,映衬着那双蕴藏了万载星河的眼眸。
众仙神屏息,本以为能在这万古冰山般的墨渊上神脸上,捕捉到一丝难得的笑意。却见墨渊目光专注地凝视着少绾,忽然后退半步,单膝跪地!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整个大殿为之一静。只见墨渊从广袖中取出一枚戒指——非金非玉,非晶非石。它通体呈现出一种温润的木质纹理,隐隐流动着太阳真火的气息与磅礴的生命之力。这是一段被神力炼化、打磨成完美圆环状的扶桑神树枝!内圈铭刻着一个古朴的“渊”字,外圈则环绕着一个炽烈的“绾”字。
“少绾,”墨渊的声音在寂静的殿堂中格外清晰,带着金石之质,“补天石可断,轩辕剑可折,天地亦可倾覆。唯此环,以神木为基,以你我之名烙印,以我龙魂真火淬炼,生生不息,永世不灭。”
少绾看着那枚古朴却蕴含着惊天动地誓言的戒指,缓缓伸出右手。就在指尖即将触碰戒指的瞬间,她却故意停住,微微偏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与属于上古魔尊的凌厉:“墨渊,若有一日,你负我——”
她的话音未落,墨渊已斩钉截铁地接上,声音不高,却如惊雷炸响在每一个生灵的心头:
“便叫我龙魂永堕无间幽冥,受万世沉沦之苦;凤火焚尽昆仑根基,令此神山永化劫灰!” 这是以他守护的一切、以他存在的根本所立下的诅咒!
誓言落定,戒指稳稳地套入少绾的纤指。就在套上的刹那,那扶桑枝所化的指环仿佛瞬间被注入了生命!细小的、赤红如血的根须虚影在指环表面一闪而逝,紧接着,在少绾的指间,一枚小小的扶桑花苞骤然绽放!花色殷红如血,花瓣薄如蝉翼,流淌着太阳的光辉与神木的生机。它静静地开在她的指上,成为这场亘古婚礼最鲜活、最炽热的见证。
婚宴设在瑶池仙境。瑶池之水本是清澈碧蓝,此刻却被墨渊以磅礴法力凝成一块巨大无瑕的冰晶平台。冰层之下,五彩锦鲤悠然游弋,如同被封存的流动画卷;冰层之上,仙乐缥缈,仙娥舞姿翩跹,衣袂带起细碎的冰晶,折射着星月光辉。
折颜与东华、向挽对坐于一张白玉案几旁。折颜抱着他那从不离身的“长相思”酒坛,自斟自饮,惬意非常。东华帝君则是一贯的清冷疏离,修长的手指捏着一只剔透的紫晶杯,杯中琥珀色的酒液正是那“长相思”。他凑近鼻尖轻嗅,却只浅啜了一小口便放下。
“这酒……”东华淡淡开口,声音没什么起伏,“凡人喝了忘情,神仙喝了忆情。本君无情可忆,亦无需忘,饮之无味,不如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