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
随着一声令下,震耳欲聋的连环爆炸声接连响起!
轰隆隆——!
浓烟滚滚,砖石横飞!曾经象征岛津家权势的鹿儿岛城城墙一段段坍塌,炮台被炸成废墟,那座凝聚了萨摩藩数代人心血的巍峨天守阁,在剧烈的爆炸和随后燃起的冲天大火中,轰然倒塌,化为一片残垣断壁!
这场突袭行动,历时三天,以陵水军完胜告终。
萨摩藩留守力量被彻底摧毁,军事和经济基础设施遭到毁灭性打击,积累了多年的财富和大量人口被掳掠一空。
两艘“开拓级”和两艘“开荒级”武装运输船以及六艘“商行级”运输船被塞得满满当当,在舰队主力的护航下,率先扬帆起航,满载着血腥的收获,踏上返回一鲲鯓的航路。
余宏、赵三和李横站在“千牛卫”的船楼上,回望着仍在冒起滚滚浓烟的鹿儿岛海岸,脸上没有丝毫怜悯。
这只是开始,黑色的枭首旗将继续在倭寇的后院肆虐,将恐惧和毁灭,深深地烙在这个侵略成性的民族的记忆深处。
而远在一鲲鯓的吴桥收到捷报后,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很好。下一个目标,肥前平户。”
……
明万历二十年,六月。
北京城的夏日在蝉鸣中显得有些闷热,但紫禁城内的气氛,却比天气更加凝重压抑。 一路颠沛流离、历经艰险的朝鲜国王李昖及其少数核心大臣,终于抵达了北京,被暂时安置在专门接待藩属国使臣的会同馆内。 他们早已没了君主的威仪,个个面色憔悴,衣冠虽经整理仍难掩风尘仆仆,眼中充满了血丝和难以掩饰的惊恐与绝望。
翌日,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李昖身着藩王礼服,率世子李珒及重臣柳成龙、李德馨等,怀着无比沉重和忐忑的心情,步入了他曾多次以藩王身份前来朝觐的紫禁城。
熟悉的红墙黄瓦,此刻在他眼中却如同最后的救命稻草。
乾清宫东暖阁内,气氛庄严肃穆。
万历皇帝朱翊钧依旧隔着一道明黄色的纱帘端坐。
内阁首辅赵志皋、兵部尚书石星、户部尚书陈蕖等重臣分列两侧,神色严峻。
李昖一进入殿内,便再也抑制不住情绪,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未及开口,已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世子及朝鲜大臣们也纷纷跪倒,伏地呜咽。
“陛下!皇帝陛下!”李昖的声音嘶哑颤抖,充满了无尽的悲怆,“小邦……小邦遭遇千古未有之浩劫!倭酋平秀吉,凶狡巨测,倾国之兵,狂噬敝邦……敝邦君臣无能,将士不力,釜山、王京相继沦陷,八道江山,几尽腥膻……臣……臣弃宗庙社稷于贼手,仓皇北遁,形同丧家之犬,实乃百死莫赎之罪!”
他一边哭诉,一边以头触地,咚咚作响:“然敝邦三百年以来,世守藩服,谨事天朝,未尝有一日敢忘臣节。今日社稷倾覆,宗庙不保,百万生灵惨遭涂炭……臣……臣别无他法,唯有匍匐阙下,泣血哀恳!”
“伏望陛下念太祖高皇帝钦定藩篱之义,念二百年父子君臣之情,垂怜拯救,速发天兵,驱除倭寇,存亡继绝!则敝邦上下,生生世世,永感陛下再造洪恩!”
声声泣血,句句含悲,闻者无不动容。
纱帘之后的万历皇帝沉默了片刻,方才通过司礼监太监张诚缓缓开口,声音透过纱帘。
“朝鲜王,尔国之事,朕已尽知。倭寇猖獗,肆虐尔邦,朕心深为恻然。尔国世守东藩,忠勤素着,朕岂能坐视不顾?已敕令兵部、户部加紧筹措,不日即将发兵援救。尔等一路劳顿,可先于馆驿安心歇息,静待佳音。”
万历的话虽然表达了关怀和出兵的意向,但“不日”、“加紧筹措”等词语,听在李昖耳中,却显得如此空泛和遥远。
朝鲜已是危在旦夕,每一天都有城池陷落,百姓死亡,哪里还能“静待”?
兵部尚书石星随即出列,语气较为务实:“陛下圣明。然则,调兵遣将,筹集粮饷,非旦夕可成。辽东兵马尚需时间集结,粮草器械亦需大量转运。且倭寇势大,凶锋正锐,我军亦需稳妥筹划,以期一举成功,万全而无失。”
他的话,代表了朝中务实派和部分谨慎官员的观点,既是实情,也是一种委婉的拖延。
户部尚书陈蕖也面露难色地补充:“陛下,近年来虽国库略裕,然西北戡乱、各地赈灾所费甚巨,如今骤然兴数万之师远征,粮饷、舟车、民夫,所耗恐以百万计,还需从长计议,妥为筹措方能……”
听着明朝大臣们的话语,李昖的心一点点沉入冰窖。
他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纱帘后的模糊身影和周围那些大明重臣,一种巨大的恐惧和绝望攫住了他:天朝……难道真的要坐视朝鲜灭亡吗?
数日后,类似的接见又有一次,但进展甚微。
明朝方面依旧只是安抚,询问细节,却迟迟不给出发兵的具体时间表。
李昖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寝食难安。
终于,在又一次求见被以“陛下圣体欠安”为由婉拒后,李昖做出了一个极其艰难却又无比决绝的决定。
他再次强烈要求面圣,甚至表示有关乎宗庙存续的绝顶大事必须亲禀皇帝。
在他的坚持下,万历皇帝终于再次在偏殿召见了他,这次在场的大臣更少。
李昖一进入殿内,便再次长跪不起,但这一次,他的哭声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绝望的平静和毅然。
“皇帝陛下,”他的声音依旧沙哑,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力量,“臣连日来,忧心如焚,夜不能寐。非为自身安危,实为敝邦三百年宗庙社稷,百万生灵涂炭。臣深知天朝调兵不易,耗费浩繁,然倭寇之凶焰,迫在眉睫,臣……臣恐等不到天兵降临之日了!”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说出了那句石破天惊的话:“陛下!臣李昖,无能守护祖宗基业,致使国家沦丧,实乃罪该万死!今为存续宗庙,保全百姓,臣……臣愿率敝邦剩余臣民,举国内附!”
“请陛下准允,将朝鲜设为大明行省!如此,则倭寇所攻者,乃大明之疆土;陛下所救者,乃大明之子民!发兵讨逆,名正言顺,再无滞碍!臣……臣愿削去王号,得一布衣,永居天朝,苟延残喘,于愿足矣!”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包括纱帘后的万历皇帝,似乎也微微动容。
举国内附!
这意味着朝鲜王国将从地图上消失,彻底并入大明版图!
这是何等巨大的决心和牺牲!这绝非李昖的本意,这完全是被逼到绝境、为了换取明朝立刻出兵的最后、最卑微的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