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11 月下旬的清晨,北郊幸福巷的露水还没干,巷口 “芬芳花店” 的卷帘门 “哗啦啦” 拉开时,老板娘陈秀兰习惯性地弯腰搬起门口那盆月季 —— 这盆花是她上个月从旧货市场淘来的,墨绿的枝叶间缀着几朵艳红的花苞,她每天都要亲手搬到门口晒太阳,连浇水都要用晒过的自来水,怕凉着根系。
可今天指尖刚触到花盆边缘,就觉出不对劲。泥土本该是松软带着潮气的,可指腹下却抵着个硬邦邦的东西,像埋了块小石子,却比石子沉得多,还带着点粗糙的纹路。陈秀兰皱着眉,腾出一只手扒开花盆表层的薄土,一片黄白色的碎片露了出来,边缘沾着褐色的土渣,在晨光里泛着冷硬的光。
“这啥啊?石头子儿也不能这么规整啊。” 她嘀咕着,从围裙兜里摸出镊子 —— 平时夹花刺用的,小心翼翼地夹起碎片。凑近了看,碎片大概有拇指盖大小,表面有细密的孔洞,像老家炖排骨时见过的骨头,可这碎片比猪骨秀气,比鸡骨结实,倒像是…… 人的指骨?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陈秀兰的手 “嗡” 地一下就麻了,镊子 “当啷” 掉在水泥地上,碎片滚回泥土里。她往后退了两步,后背重重撞在花店的玻璃门上,冰凉的玻璃贴着肩胛骨,才让她稍微回神。“不能是人的,肯定是哪个野狗叼来的动物骨头。” 她给自己打气,可眼睛却忍不住盯着花盆,那片黄白色的碎片在土堆里格外扎眼,像个藏不住的秘密。
她哆哆嗦嗦地摸出手机,手指在通讯录里翻了半天,才找到 “北郊警局 - 林枫” 的号码 —— 这是上个月电动车盗窃案后,林枫特意留下的,当时他笑着说 “陈阿姨,以后店里有啥不对劲,或者看到可疑人,随时给我打电话”,她当时还笑着说 “哪能总麻烦你们”,没想到才过一个月,真要麻烦人家了。
电话接通的瞬间,陈秀兰的声音就带上了哭腔:“林警官…… 我、我是幸福巷芬芳花店的陈秀兰…… 我店里的花盆里,挖出来一块骨头碎片,看着、看着像人的…… 你们快来看看吧,我不敢碰了,手都在抖……”
此时林枫刚到警局,正和王建军趴在桌上整理电动车案的归档材料。王建军母亲的病情刚好转,他这几天终于能卸下牵挂,手里捏着放大镜,正仔细核对淡蓝色纤维的检测报告,眉头拧着,生怕漏了一个数据。听到林枫的电话,他立刻抬起头,放大镜还举在半空,眼神里满是凝重:“人骨?幸福巷?”
林枫挂了电话,指尖还残留着听筒传来的颤音,他抓起椅背上的勘查箱:“陈阿姨说她没敢再碰,现场应该保护得好。你跟我一起去,你对痕迹敏感,先看看是不是真的人骨。”
“好!” 王建军立刻合上报告,把放大镜塞进勘查箱,“我妈那边刚吃了药,没大碍,咱们先去现场,路上给秦队打电话。”
两人刚走到警局门口,就撞见张卫国推着自行车进来,车筐里放着给孙子买的糖糕和热豆浆 —— 他每天都提前半小时到局里,先把办公室的地扫了,再给窗台的绿萝浇水,这是退休前养成的习惯。“小林、小王,这么早去哪?” 张卫国擦了擦额头的薄汗,目光落在两人手里的勘查箱上,“看这阵仗,是出案子了?我刚才路过幸福巷,见陈秀兰蹲在店门口抹眼泪,是不是跟她有关?”
林枫停下脚步,简要说了情况:“张叔,陈阿姨花店的花盆里发现疑似人骨的碎片,我们正去现场。您要是方便,跟我们一起?您跟幸福巷的老街坊熟,一会儿安抚陈阿姨、问情况都方便。”
张卫国一听 “人骨”,脸色立刻沉了下来,把车往传达室墙角一靠,糖糕往老赵手里一塞:“走!这事儿我必须去!陈秀兰那丫头胆子小,我去帮你们稳住她,顺便问问巷子里的老李、老张,最近有没有可疑人晃悠。”
三人刚出警局,就听见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刘斌背着相机跑过来,镜头带还挂在脖子上,额头上全是汗:“林哥!张叔!王哥!等等我!” 他喘着气,把相机举了举,“秦队刚到,听说有现场,让我跟过来拍取证照,说我拍得细,能抓着边角料的线索 —— 上次电动车案那处车把撞墙的痕迹,不就是我拍清楚才比对上的嘛!”
林枫笑着放慢脚步:“来得正好,你跟在后面,先拍花店周边全景,再重点拍花盆的位置、泥土状态,别靠太近,免得破坏现场。”
刘斌赶紧点头,从背包里掏出白手套戴上:“放心,我懂规矩,先远后近,先整体后局部。”
骑车往幸福巷赶时,清晨的风裹着月季的甜香,却没几个人有心思闻。“你说会不会是流浪猫的骨头?” 林枫忍不住问,语气里带着点侥幸 —— 他还记得上个月来买雏菊时,陈秀兰笑着说幸福巷是 “没锁门都丢不了东西” 的宝地,不想这宝地突然染了血腥。
王建军摇摇头,目光落在前方的路:“得看骨纹,人类骨骼有哈弗斯管,横切面是同心圆,动物骨没这么规整。要是真的人骨,这案子就麻烦了 —— 骨片藏在花盆里,不是意外,是凶手故意埋的。”
张卫国在旁边补充:“幸福巷都是住了几十年的老街坊,外来人少得很。陈秀兰说花盆是旧货市场淘的,那卖花盆的摊主、原主人,肯定是关键。我一会儿问问陈秀兰,那摊主具体在市场哪个位置,长啥样。”
刘斌骑着车,相机挂在胸前,时不时停下来拍两张巷口的路牌、墙角的涂鸦:“这些都拍下来,万一后续要查监控盲区,能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