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王允,智谋高远,当居首功,命,录尚书事,总揽朝政!”
小黄门宣读道。
“谢陛下圣恩,臣必肝脑涂地,以报皇恩!”
王允跪拜。
“王卿,快快平身,以后,政务您就多劳心了,朕以弟子礼在旁学习!”
刘协微笑,举止从容。
“中郎将吕布,勇冠三军,手刃国贼,封奋武将军,假节,仪同三司,封温县侯爵。”
虽然奋武将军,同穆顺的平虏将军一样,都是杂号将军,但军职就是这样,需要一级一级升迁,罕有跳级封赏的。
假节,是指可以不经上报,便可随意处置军中的中级官吏。
仪同三司,就是指礼仪待遇,与三公一样。
这封赏,不可谓不大,何况还有一个王允让出来的县侯爵位。
穆顺才只是关内侯,享关内赋税,却没有食邑。
列侯则享受所封地界的全部赋税,是封地之主。
而且列侯分为亭侯,乡侯,县侯,吕布就是最高的县侯,温县的主人。
按理说,温县的世家大族,也应该受吕布管理,例如司马家,就在温县。
“谢陛下圣恩!”
吕布激动,急忙跪拜,光看这封赏,便已压过王允一头。
“吕将军请起,望卿能够拱卫长安,不得使贼人进犯!”
刘协欣慰一笑,他就喜欢这种没什么心眼儿的武将,很好摆弄。
“臣必定誓死守护陛下安危!”
吕布起身,气势全开,震的周围百官,一阵心惊。
众人窃窃私语,看来大汉的官场,又一颗新星,要冉冉升起了。
接下来,小黄门又念了一堆人名,根据此次事件,论功行赏。
众人都欣喜,高呼陛下恩德,只有一人,拒绝了赏赐。
“臣已心力憔悴,欲辞官返乡,望陛下恩准。”
士孙瑞站出来说道。
他不是不醉心官场,只是这两日,他与王允几次接触下来,发现对方跟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听谏言,道貌岸然。
他知道,如果这就是王允的本性的话,那大汉依旧不会太平,这长安依旧不宜久留。
王允和董卓不同,董卓再嚣张跋扈,他手里有兵权,最起码内部不会乱。
王允则不同,他如果肆意妄为起来,手里有兵权的人,可不会惯着他。
士孙瑞是聪明人,他身处局中,却能不为权利所迷惑,于是,他决定拒绝封赏,回乡避祸。
虽然众人诧异,却也并不太关注。
“众爱卿,还有何事启奏?”
刘协看向下方文武百官。
“禀陛下,臣已派皇甫嵩举兵一万,清除董氏余孽,不给西凉军死灰复燃的希望。”
王允出列,因为事态紧急,昨夜,准备完毕,皇甫嵩就出发了。
“理应如此,司徒处理的妥当。”
刘协点头认同。
“臣启奏,西凉兵力最盛的两人,胡轸和牛辅,一个在西,一个在东。
望陛下下旨,只除恶首,不问其他,赦免他们的罪行,同时给予官职,安抚两人。”
吕布跨出一步,启奏道。
昨晚,他找到了李肃,他认为李肃也算是文士,而且心眼儿很多,肯定比自己强,便拜他为自己的谋士。
李肃欣然应允,间谍嘛!牵扯的势力越多,他越安全。
这就是李肃给吕布提的第一个计策,让他明日早朝时启奏,还说朝中肯定无人反对,大家都被西凉军打怕了。
“嗯,目前正值飘摇之际,确实应该忍辱负重,避免兵戈。那依爱卿…”
刘协思索片刻,认为合理,现在的局势,稳妥当先。
“臣有异议!”
此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王允站了出来。
吕布有些懵,诧异的看向王老头。
啥情况啊?
今天早上,皇城门口一起来的时候,我不是跟你说了此事嘛?
当时你点头了啊!
“臣初听此事,认为合理,但深度思考后,却觉得,如此处置,不妥!”
王允挺胸抬头,跨出一步,傲气的捋了捋胡子。
“胡轸与牛辅,两人本就无罪,或是家族拖累,或是因势利导,身不由己的跟随董卓。
此时董卓已死,兴许两人正在犹豫踌躇之际。
朝廷若特意声明其从逆之罪,再特意赦免,恐怕会适得其反,让两人猜疑害怕。”
王允顿了顿,继续说道。
“所以,赦免他们的罪行,并不是安他们心的上上之策。
应该反其道而行之,小惩大诫,他们反而才会安心。”
虽然王允说的有些绕弯弯,但一些仔细思考了一会儿后,渐渐明悟。
众人也纷纷点头,时不时还有人站出来,给王允之言作一番细致的解释或案例。
“这…真的是这样嘛?”
吕布有些想不明白,感觉王允说的有道理,又觉得哪里不太对。
荀攸在角落,冷眼看着前方众人的一切,心里冷笑。
哼,无知之人,高居庙堂,这大汉的乱象才刚刚开始啊!
“好,既然无人异议,便依司徒所言,具体内容,司徒可自定!”
刘协摆摆手,给这件事定下基调。
“臣还有一言!”
王允拱手作揖。
“董卓掌权期间,提拔任用了很多人,臣建议,这些人需要停职,同时严查以往事迹,若有猫腻,必须严惩!”
“司徒这是何意?西凉军都可以小惩大诫,为何这些官吏不可?”
刘协皱眉,他不想把董卓之后的事,闹得太大,但王允的建议,明显是要清算这帮官吏。
要知道,很多要职都是董卓提拔上来的,这一弄,估计半数人都要遭殃。
“行伍之人,不读书,不知忠孝,可以原谅!
但读书人不行,某些官吏,读圣贤书,干丧德之事,便是罪加一等!”
王允说完,朝堂彻底炸锅了,因为这个提议,牵扯的人,太多了!
“这个,需要从长计议,司徒大人先退下吧!”
刘协想了想,还是觉得没必要大动干戈。
“臣…唉!”
王允摇摇头,退入队列。
荀攸若有所思,这王允是真想这么干?还是为了名声,故意为之?
“还有何人奏事?”
“臣有事请奏!”
荀攸出列,掏出一卷文书。
“平虏将军,穆顺,北境大捷,昨日送回战报,请陛下过目!”